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āo      shǔn伛偻 gōu lóu大笔chuán

Bpiáo     xuè踯躅 chí chú所向披 mǐ

Cbì       yì    逦迤lǐ yǐ重创chuāng

Dhuō      妃pín锱铢zī zhū呱而泣gu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修葺   缥渺   肯綮   不省所怙        B.联袂    舟楫    孽生   钩心斗角

C.瀛洲   褥暑   坼裂   垣墙周庭        D.勖勉    羽觞    贿赂   宵衣旰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没有对手竞争,缺少推动力的情况下,我们即使在胜利的时候也不要踌躇满志,应该使自己永远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B.如果你能够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那么你做起事来就游刃有余了!

C.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很失望。

D.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是指《楚辞》,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项脊轩志》便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名篇。

C.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六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震川先生分别指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明代古文家归有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亲近

C庖月更刀           族:差的       D.先妣之甚厚         抚:对待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提刀立          项王瞋目叱之     

B.吾见其难        天之亡我,我何渡

C.尔勿忘乃父之志  信然邪?其梦邪   

D.洎牧谗诛        早实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比去,以手阖门

B.善刀而藏之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技盖至此乎

D.敛不凭其棺                   既然已,勿动勿虑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词类活用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2)良庖岁更刀               (3)项王早壁垓下

4)雨泽下注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7)礼天下之奇才       (8)函梁君臣之首             (9) 忧劳可以兴国 

10)驼业种树          (1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2)鸣鼓而聚之

A.(1)(5)(8/2)(3)(4/7)(10/6)(9)(11)(12

B.(1)(3)(7)(8/2)(4/5)(10/6/9)(11)(12

C.(1)(3)(8/2)(3)(4/5)(7)(10/6)(9/11)(12

D.(1)(3)(7)(10/2)(4)(5)(8/6/9)(11)(12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类型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不我若也

A.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惟兄嫂是依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名句默写(共15题,每空1分,共15分)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4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5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6)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垆边人似月,                                。(韦庄 菩萨蛮(其二))

9                               ,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10                          ,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11)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12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1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4)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15                      ,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诗歌鉴赏(共2题,每题4分,共8分)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4分)

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突然由宽阔转入狭窄,联系尾联,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课内文言文翻译(共3题,10分)

1)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3分)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苏辙的《六国论》,完成下面试题。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                                 咎:怪罪

B.韩、魏塞秦之冲,而山东之诸侯                       蔽:掩护

C.秦人不敢逾韩、魏以齐、楚、燕、赵之国               窥:图谋

D.至使秦人得伺其以取其国                             隙:矛盾

2.下列各项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常为深思远虑                           以其求思深而不在也

B在韩、魏之郊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C.昔者范睢用秦而收韩                     智勇多困所溺

D.然后秦人得通兵于东诸侯                 吾无意于人世矣

3.下面对文章中观点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3分)(    )

A.六国之亡,罪在六国的谋士考虑忧患粗略,图谋利益肤浅,不了解天下的情势。

B.六国与秦的对抗中,韩、魏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倾向哪边,哪边就能最终获胜。

C.六国与其亲近秦国,不如合力支持韩、魏,韩、魏保住了,六国也就各自保全了。

D.各国诸侯贪图小利,背弃盟约,相互残杀,秦国军队还没出动,六国就把自己困住了。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3题,10分)

1)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3分)

2)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3分)

3)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4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团”,一个十分时髦的词语。现在流行网上“团”购,团衣服,团电影票,团零食,团旅游……足不出户,极其方便,还经济实惠。

请以“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选好角度,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