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考点专练9诗歌鉴赏名句默写文言文练习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次关于解决城市雾霾天气的讨论会上,他习惯从大的方面思考,而我希望从具体方法和措施来着手,谈不到一块儿去,有些南辕北辙

B.目前,我省部分地区有限的湿地资源正在遭到蚕食和破坏,若等到问题严重时再去采取措施,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C.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我省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B.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将在向上、向下的通道上作怎样的调整备受关注,楼市似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C.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一度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文科,因为我一直崇拜莎士比亚。

D.石油是一种有毒物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田193油田6月中旬发生原油渗漏事故后,有可能对渤海湾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式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③④⑤①⑥②     B⑥②④⑤①③

C.⑥②⑤③④①     D③④⑥②①⑤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请以谦让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孔融让梨、董笃行让墙的故事,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它让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受益无穷。

谦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内容将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5)

去年9月至10月中美韩日四国青少年研究机构共同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者在四国分别抽取了普通高中在校生若干名,对他们的国家意识、生活意识、留学意识、课余生活、国民印象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就其中某些调查数据来看,79.4%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80.7%的中国高中生表示若国家遇到危机,愿为国家做任何事,分别比美国、韩国和日本高出24.735.450.9个百分点。

该调查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中国历次个税调整示意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个税的历次调整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总结个税调整的特点及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5 manfen5.com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门引

张  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万木图》序

[]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满分5 manfen5.com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识其姓名              籍:登记、记录。

B.木郁然崇茂,悉于材      中:中意、满意。

C欲为棺而不得材者        没:通,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之际  虞:忧患、祸患。

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所活不可胜计矣  其毋苟自为利  满分5 manfen5.com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己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做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