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广东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章阅读17练习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窗  /脾气  /莠不齐

B/动  /马  /大意

C/车  /所  /而不舍

D/对  /心病  /打成招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文人画是带有文人情趣的绘画。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独树一帜区别于工匠画和院体画。文人画题材多为体现君子高风亮节的梅、兰、竹、菊之类它不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以致形成了摒弃华艳讲究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

A独树一帜                  B.高风亮节

C以致                      D.大巧若拙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某些雷人抗日剧虽然有可能提高收视率但若靠调侃甚至是恶搞进行创作,无疑背离了电视剧引领人们的精神境界健康发展的初衷。

B很多人违反了交通法不但不以为耻还振振有词地向交警叫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弱势心理在作怪。

C防范舌尖上的腐败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控制建立起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启动问责机制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让腐败失去生存的空间。

D在中日关系陷入低潮的背景下作为民族伤痛见证的万人坑在喧嚣的商业利益下消失无疑会激起国人内心深处的伤痛,产生强烈的反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1.有一次马克· 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想与这位夫人套近乎对她赞美道:您真漂亮。可夫人将了他一军高傲地回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赞美你。让马克·吐温讨了个没趣。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笑笑说:夫人只要像我一样说假话就行了

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媛走进教室习惯地用餐巾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张婧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李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后面的垃圾篓。

张婧的话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失去风景的时代

曹文轩

我们不无悲哀地看到:现代小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当年川端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幸运的邂逅。他在谈到《伊豆的舞女》时唯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描写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了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

然而现代小说就是抛却了这一元素。

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实际上已经失去崇拜之心。与并不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自然的古人相比,现代人对自然的亲近未免有点矫揉造作。现代人更多是出于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的,因为自然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古人对自然有崇拜之心——甚至有敬畏心。“自然”是与“天”相等的概念,它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古人面对自然,是一种宗教的姿态,他们虔诚地静听与默察,是要在万籁俱寂中读出其奥义。因此,自然对他们来说不能有须臾的分开。而现代人尽管做出各种各样亲近自然的样子,并有许多赞美之词,但骨子里,现代人还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过是物质,是被看的。

小说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

工业文明、人口难以抑制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退却与贫化。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享受的同时废气、废水也是日甚一日地污染风景。然而我们还在日甚一日地挤压风景似乎要将它直接挤到天边。

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片缺乏绿色、缺乏蝉声与鸟鸣的水泥钢筋的世界里。他们的肉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缺乏自然所给予的灵气与湿润。他们的记忆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风景更没有对风景的深刻感受。

因此小说也就没有了风景。

然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历史性变异。

现代之文学艺术新生了许多特质但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特质比如意境、诗性等。在现实生活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双重作用下现代文学艺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文学艺术这样酷爱思想。现代哲学的发达并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众声喧哗使文学艺术陷入一个庞杂无绪的思想大网之中而不可自拔。追求思想的新颖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时尚与习惯。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一些现代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冥冥之中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说不上蕴藏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了;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那些非同寻常的思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因此,在现代艺术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丑成了思想的矿脉。丑的物象(比如溃烂的脓疮,比如苍蝇),丑的人性(比如自虐狂),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现代文学艺术家就这样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联系在一起了。这虽然并非是现代文学艺术的全部,但却是现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

作为人们追求雅致、雅趣、雅兴的文学艺术现在背离的恰恰正是这一切。现代文学艺术正是将粗俗、丑陋、阴沉、冷漠的事物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但因为它要保持所谓的中立、零度没有显示批判的姿态它在效果上在给阅读者的感觉上就是如此。我们已经开始习惯这一切并也已经能够驾轻就熟地来领会它的深刻之处了。

这里我们没有义务去论证文学是否真的有必要将全部心思用在思想的深刻上美本身的价值是否比思想弱小美是否也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我们只想通过这一切描述,给小说为什么失去风景这一状况找到最根本的解释:风景的被注意,是与雅致、雅趣、雅兴联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兴已被冷淡与放弃,风景也就自然消失了。

恶心的感觉、阴冷的感觉,不可能来自冬日的太阳、月下的清泉、雨中的草莓。

现代小说因为缺乏古典小说中的树木、草原、河流、小溪、露珠与青草,使人感到焦灼、枯涩,怎么说也是缺憾。

(选自曹文轩《小说门》有删节)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自然直接关系到现代人的生存所以现代人都会用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

B现代文学艺术与古代文学艺术相比最大区别就在于现代文学艺术将心思用在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而古代文学则相反。

C作者认为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

D人们往往将现代文学艺术家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E.“但却是现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一句中的破折号,其作用是补充说明。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致。(贾平凹)

B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亚里士多德)

C风景的发现恰恰是更重要的发现。(里克尔)

D个真正的艺术家与大自然是一致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