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1练习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隔膜 遨翔 韬光养晦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雾霾  显赫  恪尽职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挥霍  祥和  斐声文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洗漱  抱怨  纷至沓来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初春校园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师生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B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C1861年美国自由州与蓄奴州暴发战争林肯总统向国会重申他无意干涉奴隶制谋求同蓄奴州和解。但南方奴隶主不予以理睬林肯只能号召人们为国家统一而战。

D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的楼市旺季时节交易情形也不瘟不火景况大不如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418原巨人网络总裁刘伟接替史玉柱出任公司CEO事业之外刘伟的时尚姿态也十分简约优雅。

B莫言的作品融合性强要把它翻译为外文要求译者要熟知中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必须具有相当的翻译水平才能胜任。

C由于通往震中的道路堵塞目前灾区仍然急缺食品、水、牛奶、帐篷、棉被、药品和消毒剂等物资。

D济南天气遭遇过山车前天市区和高新区的大部分地方气温还高达29℃,昨天却突然下了一场小雪。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使用下面所提供的词语运用一种修辞格写一段不少于50字且意思完整的话。(6)

节俭  幸福  行动  务实  中国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两个主要观点。(每一条不超过25)(4)

需要指出的是气质只是天生的行为方式其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的儿童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如容易照看型的儿童他们的优点在于他们的随和、开朗、适应性,但他们的不足在于行动有时会过于轻率、感情不够稳定;再如难以照看型的儿童,他们的积极方面在于他们比较敏感、感情丰富,而不足则在于他们的任性、适应性慢和易发脾气;又如缓慢发动型的儿童,他们积极的一面是比较冷静、情感深沉、实干,而潜在的不足可能是冷漠、缺乏自信、孤僻。对每一种气质类型的儿童,都应该结合其气质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势,避免身上的不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5)

满分5 manfen5.com

中国式过马路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悠远的纤道

吕锦华

同志你见过大河边悠远、弯曲的纤道吗?它时而飘下深深的土坳时而爬上高高的堤坡;时而穿过嶙峋的乱石时而又隐入茂密的野草……它仿佛一位忠诚的伴侣伴随着长河大波的日日夜夜。我从小在河边长大。打开窗户这条静静的小路就扑入眼帘。多少回我常为河面帆影点点、舟楫穿梭、轮船如织的壮美景色感叹。然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却是这条小路上一队队纤夫垂首躬腰、肩牵木船在朝霞暮霜中艰难行进的剪影。多少回我被艄公清脆嘹亮的哨子声和船上深沉的汽笛声所震慑。然而,回荡在我心灵底层的,却是这条小路上纤夫低沉、浑厚、略带粗犷的“哼唷”声……

童年,纤道像一根欢蹦雀跃、琤琤鸣响的琴弦,弹奏着我无忧无虑的朗朗笑声。我们钻进路边密密的芦丛,捉迷藏;摘一片苇叶,做芦笛;我们伏在路边柔软的沙滩,掷石片;捧一掬河水,当清茶;我们解下路边无人的小舟,偷下河;牵一根麻索,学纤夫。

纤道你留在天真无知、尚未开拓生活之途的孩子心中的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你是一条轻松的、金色的小路!没有你生活将单调乏味黯然失色。

慢慢地长大了。由于学习繁忙我和纤道疏远了。然而当我进入妙龄的青春年华时却又和纤道滚在一起……

到农村去插队。为了10个工分我开始艰辛地来往在纤道上——其实父母的收入完全可以养活我。不!我要自己养活自己。我加入了纤夫的行列从城里拉来一船船大粪又将打下的稻麦拉进城里;从乡下拉来一船船蔬菜又将换到的棉布、盐、油拉还乡下。有时天黑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就在纤道旁挖一个坑支起铁锅做饭。然后躲进拱形的石桥下蜷曲着身子在船头熬一夜……绵绵的春雨灼人的仲夏,萧瑟的秋风,漫天的大雪,细细的一根纤索,一头拴着竹制的桅樯,重载的船;一头拴着虔诚的纤夫,精疲力竭的我。我喘息着,颤抖着,怅惘而又迷茫,何处是尽头?我挣扎着,奋争着,倔强又好胜,再苦不回头!我嫉妒那些悠闲自得地坐在船台上浏览风光的幸运儿,憎恨可恶的命运将我抛在了孤寂的纤道上;我又羡慕那些不慌不忙走在大路上舒舒坦坦的伙伴们,憎恨艰难的纤道吞噬了我的岁月、青春,我的理想、抱负,我的欢乐,我的一切。然而,我没有停下来。

呵,纤道,你留在一代曾经雄心勃勃、风华正茂的青年心中的,是凄风苦雨,艰难险陡;你是一条沉重的灰色的小路。不!这不是纤道,这是我们的生活之路!生活之路,它不就像一条坎坷不平的纤道吗?

我爱这纤道又恨这纤道。我恨这原始、落后的交通方式恨这颠沛流离的纤夫生活。我没有更多的奢求只希望能去岸上争一席之地得到片刻的安宁得到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体贴的爱人一个宝贝……

这一天终于实现了!命运把这一切赐给了我我满足了。我丢下纤索欣喜若狂!我为什么还要留恋这艰难的纤道?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难道我还觉得不够?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我又来到大河边时我沉默了。一艘重荷的木船顶风逆,在河面上缓慢地行动。一队寥寥无几的纤夫,身子都弯成了九十度,异常吃力地在纤道上移动。而几个感慨激昂的乘客,正坐在船舱里指手画脚地埋怨这落后的航船,这不测的风浪。啊,他们还在叽叽咕咕:“这样前进,太慢了!太慢了,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目光落在了纤夫和乘客的身上。少一个乘客,多一个纤夫,船不就能快一点?

——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目光又落在了曲折的纤道上。是的,它落后,然而,要是纤夫也躲进了船舱里呢?

离开了纤道,我竟时时梦见纤道。曾记得,风雨中,是它和我相依为命;患难中,是它和我同甘共苦。它,使我懂得了探求,懂得了索取,懂得了搏斗,懂得了奋争。它陶冶了我的性格,磨砺了我的毅力,教会了我生活……

呵,蜿蜒的纤道,你留在一代征人心中的,是不屈的象征,是刚毅的楷模。你一头拴着纤夫的双足,一头拴着幸福的明天,你是一条深沉的、蓝色的小路……当然,最终,你将被纤夫一双双坚实的足迹从地球上抹去。你将汇入阡陌大地的大街小巷,成为芳草萋萋、树影婆娑的河滨大道。你将给后代人以休憩和享受。

呵,悠远的纤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我默默地拾起丢下的纤索,放在了肩上……

(原文有删节)

1.结合全文简析第一段的作用。(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述文中围绕纤道发生的感情变化。(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记叙了几个感慨激昂的乘客的目的是什么?(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

(1)简析纤道在文中的含义。(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末说纤道终将成为河滨大道而消失但有人认为它不会真正消失。请谈谈你的理解。(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