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古代诗歌文言文14练习卷(解析版)
一、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发中牟

[]陈维崧

马前残月在人语是中牟。

  往事空官渡西风入郑州。

  角繁乡梦断霜警客心愁。

  野店扉犹掩村醪何处求?

【注】 中牟是开封与郑州之间的一座城邑。陈维崧清代词人宜兴(今属江苏)人。(lo):酒。

这是一首叙写乡愁羁恨的诗本诗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广德湖记

[]曾 巩

鄞县张侯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葵莼莲茨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因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集》有改动)

【注】 张侯:名峋。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茭蒲葭、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  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旱  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县旁州  比:相邻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一项是(3)(  )

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③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④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⑤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 ⑥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的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 (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