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惬(qiè)意 烜(xuǎn)赫 悄然(qiāo) 戛(jiá)然而止 B.邂逅(jiè) 饕(tāo)客 亘(gèng)古 鳞次栉(zhì)比 C.蛰伏(zhé) 气氛(fèn) 应酬(yìng) 锱铢必较(zhī) D. 祈祷(qí) 攻讦(jié) 载(zài)体 一丘之貉(hé)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熨帖 跌宕 无耻谰言 趋之如鹜 B.欠收 禁锢 口诛笔伐 计日成功 C.倾刻 沦陷 病入膏肓 变幻莫测 D.潸然 编篡 世外桃园 一筹莫展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捐出的这点财物对灾区人民来说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它表达了我们的一份心意。 B.雁荡山的几个景点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当然,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龙湫,高崖飞瀑,如白龙吸水,真是巧夺天工。 C.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D.装饰在屋脊上的脊龙,原来缺角少须,那四只龙爪干枯得有如鸡爪,经他一革新,竟变成栩栩如生的蛟龙。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B.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C.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思厥先祖父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一致的是 ( ) 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
| 7. 难度:简单 | |
|
对下列各句按照特殊句式类型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 ⑤斯用兵之效也 ⑥居是州,恒惴栗 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 ⑧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④⑧/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继“永州八记”之后的又一佳作。 B.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祐集》传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C.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与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
|
|
| 9. 难度:简单 | |
|
下列对课文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与地坛》(节选)的两部分,从主题思想上看,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让作者在“怎样活”这个问题上有了深切的感悟。 B.《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苏艾是琼珊的朋友,是与琼珊有着更为相似的现实困境的人,是一个乐观而又勇于面对苦难的人,情节安排上,如果由她来画最后那片叶子,则更合情合理。 C.《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一个伤兵的所见所感,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整个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 D.《六国论》中,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外,还使用形象描述的方法。如写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用“暴霜露,斩荆棘”。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将“我”的“车辙”和母亲的“脚印”联系在一起,说明“我”在地坛心灵求索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有母亲的脚印,母亲对“我”的爱早已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地坛上空,弥漫在“我的”的周围了。 B.“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出肺炎侵袭之凶残,在调侃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奈的某种认同。 C.“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这样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这名伤兵思想观念的转变,已经由上战场的心甘情愿,转为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并为自己竟为纳粹而受伤感到悲哀。 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这里使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分别从妆镜、头发、化妆品、香料四个方面,渲染美女之多、生活之奢,以此极写秦始皇骄奢淫逸。
|
|
| 11. 难度:中等 | |
|
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念》词将小乔嫁与周郎这一赤壁之战前十年的事,移至赤壁之战时,表现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 B.《永》词用刘义隆一典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作者对韩侂胄之流轻举妄动必将误国的担忧。 C.事件描写方面,两首词都选择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做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
|
|
| 12.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山川相缪(同“缭”,连结,盘绕) 何为其然也(这样) B.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挟飞仙以遨游(持,带。这里意为偕同) C.而卒莫消长也(终究)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D.方其破荆州(当) 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 B.而今安在哉 耳得之而为声 C.知不可乎骤得 相与枕藉乎舟中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3.下列各句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客有吹洞箫者 C.游于赤壁之下 D.而又何羡乎 4.下列对这几段文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这些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铺垫。 B.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结尾“不知东方之既白”体现了作者“悟透而喜,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相与枕藉乎舟中”看似洒脱,实则暗示作者心中仍存有那挥之不去的烦闷心理。 5.翻译划线句子(6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戎在职(任侍中时)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②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和峤:西晋大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趣:争着去 B.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必:一定 C.以母忧去职 去:离开 D.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杖:拐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B.或问其故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帝遣医疗之 D.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 杳不知其所之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戎幼年时与众不同,同伴争着摘李子,只有他不去。他认为树在路边而果实却多必是苦李。 B. 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皇帝深知他是哀伤过度,为此担忧,派医生为他治疗。 D. 刘毅认为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至于王戎,那是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2分) (2)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3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1)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2)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3)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阔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4)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5)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岁的苏东坡。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 (6)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 (7)《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的。 (8)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年二月,54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红缨头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 (9)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 (10)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何香凝老人1926年和1927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11)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1.第(3)段,作者从 和 (两个空都必须用4个字回答)两个角度,描写梅岭关隘比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2分) 2.第(2)段,面对他眼前出现的梅岭,作者写道:“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请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3.文中既已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3分) 4.文末,作者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2分) 2.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3分)
|
|
| 16. 难度:简单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苇之所如, 。 2. ,泣孤舟之嫠妇。 3.盘盘焉,囷囷焉, ,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5.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
|
| 1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说过:“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