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袅娜(niǎo) 桑柘(zhè) 大笔如椽(yuán ) 大有裨益(bì) B.混沌(hùn) 城垣(huán) 暴虎冯河(píng) 自惭形秽(huì) C.梵文(fàn) 刹那(chà) 义愤填膺(tiān) 白头偕老(xié) D.道行(héng) 葳蕤(ruí) 车载斗量(zài) 孜孜以求(zī)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物事人非 咎由自取 妖童媛女 春华秋实 B.察言观色 酾酒临江 唉声叹气 游目骋怀 C.遐不掩瑜 锲而不舍 掉以轻心 责无旁贷 D.出奇制胜 再接再励 怦然心动 谈笑风生
|
|
| 3.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 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承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 物体下沉。 A.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 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仆:倒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合适 C.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少长咸集 火尚足以明也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舞幽壑之潜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始舍于其址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顺流而东也
|
|
| 6. 难度:中等 | |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央政府的威权日渐衰落,各地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袭击地方,攻占官府,国家 真可谓是不绝如缕。 B.中国的科学家,秉承着深思慎取的严谨精神,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内,辛勤地工作着,为我们的国 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 渐发生变化。 D.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不孚众望的人。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4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 B.李冀川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C.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D.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古 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短歌行》选自《曹操集》,这是一首求贤诗。曹操,字孟德,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是 汉末魏初“建安七子”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等。 C.《兰亭集序》选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 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D.古人常用天干的十个字和地支的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比如永和九年是癸丑年, 那么可以推断永和十年便是甲寅年。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①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注:①司马穰苴,齐国的军事家。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人或恶吴起 恶:诽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戒 D.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卒:士兵 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①杀妻以求将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 常痛恨他。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 言。 D.吴起身为军事将领,好用兵,善用兵,他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和秦国,都取得过辉煌战功。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5分) (2)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5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本诗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运用什么写法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5分) 2.评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6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2.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6.有志与力,而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注】龙应台,台湾文化学者,著有《野火集》。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 渐浓的至深亲情。 B.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在看似散乱的行文中写出的却是人的情感历程。在这些深情的目 送中,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 C.“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点。 D.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作者于其中做最深刻的思索,发出自 己独特的声音,别有境界。 E.本文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 遍的体验与关怀。 2.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述。(4分) 3.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全文内容,针对这篇散文的主题意蕴进行深入探究。(6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语“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常用于形容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可以不用再做。然而,鲁迅先生却说“‘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请以“一劳未必永逸”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与套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