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躯壳(kè) 门闩(shuǎn) 发横财(hèng) 便宜行事(biàn) B.结束(shù) 棹(zhào)夫 潜台词(qián) 踽踽独行(jú) C.绯闻(fěi) 猿猱(náo) 豁出去(huō) 纵横捭阖(bǎi) D.绾结(wǎn) 倒嚼(jiào) 汗涔涔(cén) 不着边际(zhuó)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的一组是 A.白皙 大拇指 察言观色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喋血 一炷香 轻歌曼舞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端详 一摊血 不落言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气概 辨证法 春寒料峭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C.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D.青年作家王十朋一直认为,文学应该直面时代最主要的真实。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最能直面时代真实的,打工文学肯定是当仁不让。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年前,雨果参观——毋宁说是搜索——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T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 B.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C.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D.孔子对自己有过这样一个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看上去很普通,但实际上没一点都不容易做到。(《论语·述而》)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在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 B.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挑战,其国际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调整外交政策、适应新的世界的能力。 C.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汽车,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行政拘留。孙杨表示,他将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也希望大家能给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安于贫困的颜回连连称赞。(《论语》)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卧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三国演义》) C.多拉患重病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阿格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阿格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D.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年轻女子成立诗社,并各人起了名号。第一次咏白海棠,蘅芜君压倒众人;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夺魁。(《红楼梦》)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②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③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④“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⑤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例如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现实理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 ⑥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其间,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互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特点。同时,佛教的传播又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儒道的互补始终是最基础的。 ⑦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特点。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良、恭、俭、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继承。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而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意义。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精神和经济期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1.下列对于儒道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思想虽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但这些思想也有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内涵阐释。 B.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但实际上二者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 C.儒道两家的思想有着不是截然对立的差异,这是二者能够互补的前提原因。 D.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自觉推行儒道并用的治国之术,仅是为了达到安民治国的目的。这也是儒道能够互补的社会政治原因。 2.下列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儒道互补文化心理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与“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这些诗句中体现了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些诗句中体现了李白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C.“位卑未敢忘忧国”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些诗句中体现了陆游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与“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诗词句中体现了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儒道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和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往往兼有这两种文化心理。 B.在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中,儒道思想中旧时代的烙印和一些消极的东西在得以扬弃后,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 C.自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始终是最基础的,也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 D.我们今天处理义利等相关矛盾时,可以借鉴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也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也。父思考,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位至金紫光禄大夫。季连有名誉,早历清官,时人多之。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太宰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 建武中,出为平西萧遥欣长史、南郡太守。时明帝诸子幼弱,内亲则仗遥欣兄弟,外亲则倚后弟刘暄、内弟江祏。遥欣之镇江陵也,意寄甚隆;而遥欣至州,多招宾客,厚自封殖,明帝甚恶之。季连族甥琅邪王会为遥欣谘议参军,美容貌,颇才辩,遥欣遇之甚厚。会多所傲忽,季连憾之,乃密表明帝,称遥欣有异迹。明帝纳焉,乃以遥欣为雍州刺史。明帝心德季连,四年,以为辅国将军、益州刺史,令据遥欣上流。季连父,宋世为益州,贪鄙无政绩,州人犹以义故,善待季连。季连下车,存问故老,抚纳新旧,见父时故吏,皆对之流涕。辟遂宁人龚惬为府主簿。惬,龚颖之孙,累世有学行,故引焉。 天监元年六月,元起至巴西,季连遣其将李奉伯等拒战。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是冬,季连城局参军江希之等谋以城降,不果,季连诛之。蜀中丧乱已二年矣,城中食尽,升米三千,亦无所籴,饿死者相枕。其无亲党者,又杀而食之。季连食粥累月,饥窘无计。二年正月,高祖遣主书赵景悦宣诏降季连,季连肉袒请罪。元起迁季连于城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季连谢曰:“早知如此,岂有前日之事。”元起诛李奉伯并诸渠帅,送季连还京师。季连将发,人莫之视,惟龚惬送焉。 初,元起在道,惧事不集,无以为赏,士之至者,辄许以辟命,于是受别驾、治中檄者,将二千人。季连既至,诣阙谢,高祖引见之。季连自东掖门入,数步一稽颡,以至高祖前。高祖笑谓曰:“卿欲慕刘备而曾不及公孙述,其无卧龙之臣乎?”季连复稽颡谢。赦为庶人。四年正月,因出建阳门,为蜀人蔺道恭所杀。季连在蜀,杀道恭父,道恭出亡,至是而报复焉。 (节选自《梁书·卷二十列传》,有删改) 注:①祏shí。②稽颡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历清官,时人多之 多:赞赏 B.明帝心德季连 德:感激 C.季连下车,存问故老 存:留下 D.季连既至,诣阙谢 谢: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①其无亲党者,又杀而食之 ②此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季连将发,人莫之视 ②句读之不知 D.①其无卧龙之臣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 B.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 C.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 D.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太宰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4分) 译文: (2)会多所傲忽,季连憾之,乃密表明帝,称遥欣有异迹。(4分) 译文: (3)元起迁季连于城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4分) 译文: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松”的形象。(4分) 答:
|
|
| 10. 难度:简单 | |
|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共8分) (1)寓形宇内复几时? ?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2)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论语·子路》) (4)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诗经·氓》)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
|
| 11. 难度:简单 | |
|
名著阅读。(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1)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请简述觉慧在爱情上的遭遇。(50字左右) (2)《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是: 之战、 之战、 之战。 答:第( )题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⑩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同名篇目,有删节) 1.清塘荷韵,美在何处?请从荷的风姿、神韵、意趣三个角度加以分析。(6分) 2.如果把文中的第④、第⑤自然段删除,行不行,为什么?(7分) 3.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5分)
|
|
| 13. 难度:困难 | |
|
语言综合运用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三个人物,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廉颇 《项羽之死》中的项羽 (1)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且要用到上面提到的三个人物。 (2)对人物形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概括,且使用因果或假设分析。 (3)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
|
|
| 14.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紫藤,无挺拔的躯干;篱笆,无秀美的风姿。紫藤借篱笆挺拔起昂扬的美丽,篱笆借紫藤成就了粉白淡紫的风景。 关于上述材料中的“借”,你有何思考和体验?请根据你的感悟或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议论文或记叙文;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7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