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山东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卖/依    妆/挛    雇金    愿/息事

B.泥念    盘/城    求/颜    品/义愤填

C薄/闻    延/藤    绸/纰    脚/惊鸿一

D.回风    高俪    偏好   歌/心沥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拉拉队    融会贯通    到处传诵    牙牙学语

B.美滋滋    常年累月    大展鸿图    谈笑风生

C.笑咪咪    委曲求全    要言不烦    精兵简政

D.喝倒彩    世外桃源    以逸待劳    出奇致胜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B.自从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就有人把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理论移植到社会领域,鼓吹残酷竞争,殊不知,一团和气与互相协作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的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账额来说,这实在是螳臂当车

D.“茅台将申请奢侈品资格”的消息让茅台集团进退维谷,集团既想打造国际品牌,又想实现“让老百姓喝得起”的承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B.“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为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C.金,原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D.当我让脚步停留在林间的幽静里,抬眼望去,往日的绿色,忽然显得那么厚重斑斓。是被秋风所感染?还是绿色已经疲惫?是个性的宣泄?还是世界本身的灿烂?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B.在15举行的首届WTA深圳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中国一姐”李娜力挫捷克选手扎科帕洛娃,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七个单打冠军。

C.针对近日“我国输液市场年均一百亿瓶以上”的报道,卫生部发言人指出,“百亿瓶”是我国每年输液制剂的生产量,不能等同于输液量,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了学生会的组织机构,布置了学生会全年的工作。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1.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会随着形式而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多子、丰收安乐的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扶持人类的生存,追求民族、人类群体的强烈审美理想。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客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线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州,围太平,良玉至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旗,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置酒,语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 “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瞅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巳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无兵可发。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渍。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思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奉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者。彼账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粮正随                                              裹:携带

B.独与邵公同死耳                                                                          恨:遗憾

C.良玉全蜀形势                                                                                    图:谋划

D.其急公赴义有足                                                                      多:称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单骑见捷春                寻其方面,知震之所在

B.良玉置酒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C.邵公不此时争山夺险        余与四人拥火

D.之勃许之,无兵可发        以先国之急后私仇也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

①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②良玉邀之马家寨,暂首六百,追败之

③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                            ④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扶陈士奇

⑤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⑥所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3分)

2)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3分)

3)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4分)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2.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                     ,不思其反。(《诗经·氓》)

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①与别的名山一样,天柱山也有许许多多的象形石头,比如飞来石、寿星石、太白观海石、象鼻石等等。

②攀爬上到近处,又用照相机的变焦拉近看,才看清的确是天然所成。

③天柱山的石头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但都是圆润的形象,少有棱角。

④我们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⑤我们开玩笑说,天柱山的石头是女儿化身,个个都婀娜多姿,富有曲线美。

⑥奇妙的是其中一块“寿字石”,远远看去,一个山石上活灵灵一个“寿”字,俨然就是人工书写造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合有褒贬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答: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4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观点、材料、分析

4330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135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3945

其他

书写、标点

59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2分)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2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精神的树,神幻的树

杨文丰

胡杨可谓“沙漠活化石”。地球村的胡杨,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的塔里木河流域。

胡杨仿佛是长在艺术殿堂里的树,超现实的树。在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灰褐色的树皮粗裂如沟壑的胡杨树,虬曲苍劲,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曲踞,有的如骏马哀鸣……即便匍匐于地,肢断骨折,在天幕下,也依然挺起不屈的脊梁,犹同黄铜雕像。

在面对胡杨的瞬间,心灵得承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才会彻悟什么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什么才是尘世的壮丽与永恒。

成龄的胡杨,在水分充足的环境里,树干其实应该是可以挺直的。

塔里木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仅50毫米,蒸发量却是年降水量的六七十倍。空气干燥得简直就是智利诗人聂鲁达笔下干燥、赤裸和灼热的金属。而胡杨,没有送水的园丁,有的只是黑夜的冰凉和单一的白天的酷热,夏季,沙漠表面的最高温度可逾70。胡杨只好自行“壮士断臂”——放弃提供某些枝条的给养。黄风卷地,大风刮掉得不到水分的老枝,“伤口”形成的树结,犹同战士征战留下的疤痕。

令你难耐的更有那流动的白沙,在夏日,还会幻化成远逝的塔里木河水,白白地、冷冷地流。入冬季,荒原茫茫,朔风浩浩,极端气温低至零下30,更有沙尘暴。如此环境,本是无法成为树的家园的,然而,竟宿命般成了你胡杨的“家”!你竟只要一息尚存,就依然屹立,将生命延续、繁衍……凄凉里含悲壮,孤寂中显倔强,胡杨啊……

根——胡杨的生命支柱,难道还不是其精神得以挺拔的根源吗?

胡杨的根,以深扎、撑起一片生命的绿为自己的使命。主根深可入土10,侧根则宛如章鱼的触须,伸长范围可远达30。胡杨的根练就了从深深的地层吸取和贮运水分的能力,细胞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更能从自己的根部直接萌生幼苗。由于根随水走,所以胡杨无形中就成了一种随河流走的植物。

谁还能否定一棵棵胡杨不是人间男儿呢?胡杨也一样有泪不轻弹。当然,胡杨一旦被断臂折腰,在断口处,也会溢出一股清亮的液体,犹如人的伤心泪,这就是著名的“胡杨泪”。

它的底部长的是窄长的柳叶,中间长的则是圆圆的大杨叶,在顶部,长的竟是椭圆形的小杨叶。三种树叶很奇怪地同时长在一棵树上,所以人们叫它三叶树。活着的胡杨,在整个夏天,片片叶子都是纯粹的墨绿,但是一到金秋某天的中午十二点,假如天上恰好又有太阳,胡杨林就似突然接到了神谕一般,所有树叶都在那一刻一下子呼啦啦地变得金黄,满树金碧辉煌。

走过胡杨,你还会发现其嫩枝上,也有密生的水一样柔情的、脆弱的毛,紫红的梦似的披针形的花,长长的椭圆形的果。

胡杨难道还不是有梦的植物吗?

——胡杨梦委实就是绿色的梦。胡杨梦,总幻变在性情独特、文采风流的叶上。

胡杨竟可活而一千年不死!

胡杨竟可死而一千年不倒!

胡杨竟可倒而一千年不朽!

作为生命,胡杨终究还是会倒下的。甚至只有倒入沙漠千年不朽的胡杨,更能显示淬火苦难而后生的真英雄本色。

胡杨难道还不是“精神性”植物吗?而且其不乏黑色的悲壮。

精神成了铮铮铁骨的化身,成了宿命的以生命创造绿的美善行动。

即便作为胡杨的我死了,而我的精神仍在雄起,雄起绿叶婆娑的雄伟形象。

精神——崛起于艰厄,委靡于逸乐,我的胡杨啊!

在无法生活的严酷的环境里苍苍绿绿地生长一千年,在无法站立的动荡沙砾里铁骨铮铮地死而站立一千年,在无法不朽的地方即便变成枯树,即便顷刻变成了一堆碎屑,也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折的脊梁,向宇宙洪荒发出最后的长吼,即便短吼,也要不朽一千年——胡杨啊!

你本不该成为地球村的英雄树,然而,你却又应该成为地球村的大英雄!

可爱可敬又可叹可悲的雄起着独立精神的胡杨啊!

一棵棵胡杨倒下去了,千万棵胡杨站起来,如此的生命景象,如此的精神现象,在这人的世界,还可能成为现实吗?                              (《散文精选》)

1.结合文本简析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4分)

2.文章题目是“精神的树,神幻的树”,请概括胡杨的精神。(4分)

3.文章最后两自然段有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4.“可爱可敬又可叹可悲的雄起着独立精神的胡杨”能带给人们哪些启示?(6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游泳奥运冠军孙杨因无照驾驶被行政拘留引发外媒关注,游泳行业权威杂志《游泳世界》专家认为,对孙杨的处罚太严厉,应该给他犯错误的空间。事后孙杨也发表致歉信:“……由于平时忙于训练比赛,对法律知识的淡薄,导致今天的错误。我已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对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