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险巇(xī) 踬踣(pó) 炽(chì)热 汗涔涔(cén) B.粗糙(cāo) 轮轴(zhóu) 镂(lòu)刻 鱼凫(fú) C.崔嵬(wéi) 翼轸(zhěn) 挽(wǎn)联 星宿(xiù) D.觊觎(yú) 绿缛(rù) 绾(wǎn)结 虫豸(zhì)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搪瓷 脸颊 杌陧 猖獗 B.安详 镣铐 嫉恨 数罟 C.委身 针贬 烟霏 扫描 D.龟裂 字帖 提纲 厮打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 A.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B.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王熙凤被刻画得很富有个性。 C.他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从今年10月1日起,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 B.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C.“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中国,尤其是亚洲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 D.周谷城先生早年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穷且益坚 B.河东凶亦然 C.陈力就列,不能则止 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之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腾蛟起凤 D.万事劳其形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所赖君子见机 D.极娱游于暇日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纤歌凝而白云遏 B.怀帝阍而不见 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3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 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 4分)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 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 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 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 ”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草屋的声音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一些移民迁徙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条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都在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展开来。收获最后的田野,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得了寒冷与酷暑,对水从来都留着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在一幢两间半的草屋里,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其中屋东北角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角则长着一棵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那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满世界银妆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很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里发出的种种声音! (选自2007年8月7日《解放日报》,略有删改) 1.解释文章最后一句加点词“聆听 ”的含义。(2分) 答: 2.结合全文的内容来看,作者“聆听”到哪些“声音”?((不少于3个方面)(4分) 答: 3. 第⑤段中写到茗苳草、梧桐和枣树,对描写草屋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4.下面的语句在写景上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展开来。 答: 5.文章以“草屋的声音”为题,末了又说“草屋无言”,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阎典史者,名应元,浙江绍兴人也。 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选愞①怖急,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久之,仅循资迁广东英德县主簿。应元以母病未行,亦会国变,挈家侨居邑东之砂山。 当是时,豫王大军渡江②,金陵降,君臣出走。守士吏或降或走,或闭门旅拒,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自京口以南,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而江阴以弹丸下邑,死守八十余日而后下,盖应元之谋居多。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郳①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城俄陷,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出出,遂被缚。 (选自[清]郡长蘅《阎典史传》,有删节。) 注:①选愞 : 怯懦。②豫王大军渡江:豫新王在顺治二年五月率清军渡过长江。 ③陴郳 :城上女墙。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 薄:逼近。 B.而会县令摄篆旁邑 摄:通“慑”,害怕。 C.非故事,邑人以为荣 故事:先例。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应元以母病未行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B.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 无乃尔是过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阎应元是明末一个官卑职微的小吏,他英勇善战,初任江阴典史,江盗入侵,男女 奔窜,他临危不惧,聚集众人,击退了江盗。 B.清军大举南下时,敌强我弱,众寡悬殊,形势危急,江阴以一弹丸小邑仍死守八十 多天,这多是仰仗了阎应元的智谋。 C.阎应元谋略过人,长于谋划,江阴守城战中,城中缺少弓箭,阎应元巧设计谋,先派人潜入敌营,鼓噪扰乱,然后趁机束藁为人,获箭无数。 D.阎应元精忠为国,清军南下,大局糜烂,他仍率众坚持抗敌;面对刘良佐的劝降,他慷慨陈词,令叛将刘良佐惭愧而退,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3分) 译文: (3)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3分) 译文: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察传》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李清照《声声慢》)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4.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6.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7.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8. ,佳木葱茏而可悦。(欧阳修《秋声赋》)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