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山东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cǔn)度     遒(jìn)       恐(hè)      (zhuō)有成效

B. 笨(pēi)     崔(wéi)    坟(yíng)    百(gě)争流

C. (wǎng)然    皱(zhé)    窥 (sì)        方(ruì)圆凿

D. 桎(gù)    侍(bì)     石(zhàn)     蓊蓊(wěng)郁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峥嵘      槃石      浅尝辄止      济济一堂

B. 悲恸      浮燥      戎马生涯      战功赫赫

C. 萎缩      瞭望      豁然开朗      浩首穷经

D. 巍峨      赎罪      归根结蒂      迫不及待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      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②“谁叫咱们香雪是学生呢。”也有人替香雪      

③黑人得不到公民的   ,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

扶植    分辨     权利          B.扶植    分辩     权利

C.扶持     分辩     权力          D.扶持     分辨    权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鲜花和荣誉面前,陈一民安之若素,保持良好的心态,没有一点骄傲的情绪。

B.在当时的美国,反对迫害,反对不公平、不平等的重担,义无反顾地落到了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的肩头。

C.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饭,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D.街上的人们有的喊着罗密欧,有的喊着朱丽叶,有的喊着帕里斯;大家纷纷扬扬地向我们家里的坟上奔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穿过时空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文昌阁里众人膜拜、香火缭绕的场景,仿佛听到了莘莘学子“之乎者也”的读书声,仿佛体会到了举人们金榜题名的喜悦。

D.这家店铺噪音扰民已有6年之久,群众反映多次,但有关部门一直推诿扯皮,始终没有解决。其中不但环保局应该管,还应负主要责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便言多才           令:美好           何意不厚          致:达到,求得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   形:情形           余独好以为常      修:美好

B.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宜:应该,理所当然   始还家门          适:才   

故夫知一官         效:效力           忍而攘诟          尤:罪过

C.亦余心之所兮       善:崇尚,爱好     多后世人          谢:告诉   

产而有恒心者     恒:常,长久       众人之,不亦悲乎  匹:比

D.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隐瞒           民而王            保:安定,安抚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   劝:劝告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浪飞舟              遏:阻止,阻挡     莫之能也          御:阻挡,抵挡

便可公姥           白:告诉,禀告     学不可以          已:停止

B.回车以复路兮        朕:君王           不相从许          会:一定

《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术业有专          攻:钻研,研究

C.大人嫌迟            故:特地           使人听此朱颜      凋:衰谢

百姓皆以王为也      爱:吝啬,舍不得   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           宁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盖亦反其矣          本:根本           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驱而善                然则一羽不举

B.若是,孰能御之             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挟太山超北海

D.王坐堂上                  商贾皆欲藏王之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所为,求若所欲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我决起飞                  夫列子御风

C.夫我行之,反而求之         无伤也,是仁术也

D.吾独穷困此时也            则王许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高余冠之岌岌兮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之二虫又何知    (4)句读之不知

(5)莫之能御也       (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7)蚓无爪牙之利    (8)然则一羽之不举(9)百姓之不见保     (10)构怨于诸侯             ⑾奚以知其然也    ⑿何厌之有

A.(1)(6)(7)/(2)(3)(4)(5)(8)/(9)(10)/(11)(12)

B.(1)(7)/(2)(3)(4)(5)(8)(11)(12)/(6)/(9)/(10)

C.(1)(12)/(2)(5)/(3)(11)/(4)(7)(8)/(6)/(9)/(10)

D.(1)(7)/(2)(3)(5)(11)/(4)(6)(8)(12)/(9)/(10)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羌族碉楼:东方金字塔

古羌族碉楼的建筑技术是华夏文明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羌族碉楼被法国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明珠”“东方金字塔”。

羌族碉楼古称“邛笼”,是羌人由游牧至农耕定居后的居住形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云:岷江上游及附近羌族人“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羌族人居住区比比皆是的碉楼,似一把把长剑直插云霄,彰显着羌族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和羌族人的雄风,也映出了当年的刀光剑影。在众多的羌寨中,被专家学者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更令人瞩目。

寨子呈放射状,筑有八个出口,八个出口又以整个寨子底层四通八达的甬道织成路网,联结寨内的三座碉楼。走在幽黯诡谲曲曲弯弯的甬道内,如无人指引,一时半会还真难走出这个“八卦阵”。碉楼外面没有门,想上碉楼必须从羌民住宅进入。整座碉楼有一根中心柱,贯穿了一柱定天下的古羌建筑理念,与半坡遗址中的中心柱思想相一致。碉楼内的“交通要道”是羌族独具特色的独木楼梯,楼梯从下而上呈螺旋状,梯子每格只能容下一只脚;而羌族碉楼的窗别具特色,为外小内大,呈倒斗形。这也是战争防御的需要。

羌族碉楼分为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二角,高者达十余丈。羌族碉楼上的石块看似信手砌成,其实砌筑每一块石材,使用每一抹黄泥,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碉楼从外形看为一个梭台形,从每条轴线看整面墙为梯形。羌族碉楼角线准确笔直,似木匠弹的墨线,墙表面光滑平整无以立足。而且,古羌人在修筑碉楼时将基础深挖到岩层处,加强了基脚的稳固性。将墙体修筑成梭形,形成多个支撑点,起到了较好的抗震作用。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羌人就已掌握了先进、熟练的建筑技术。这些体现羌族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建筑,连石头缝里都渗透出沧桑云烟,它们是羌族历史的见证者。

羌族由于特殊的民族史、特殊的生活变迁、居住环境以及受生产、生活方式等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信仰和生活理念。他们推崇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以天地日月、山川树石为神的原始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而白石崇拜是羌族人的信仰象征。走进每个羌寨,可以看到各家各户的房顶上都有白石英石,那是羌民敬奉的白石神。现在,还有不少羌民外出时身带小白石,佩带“火镰刀”,用棉花草击石取火。这个古俗一直传承了几千年。当地羌人喜爱歌舞,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羌家人围着咂酒,载歌载舞,往往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曈曈”。

1.下面对羌族碉楼建筑技术和水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碉楼上石头和黄泥的使用,都有严格要求,以便使房屋坚固和耐用。

B.碉楼在建造时,角线准确笔直,墙体表面光滑平整,难以攀爬。

C.碉楼在建筑时,将地基深挖到出现岩层处,为的是基脚的经久牢固。

D.碉楼的墙体修筑成梭形,形成多个支撑点,能够完全避免地震的损害。

2.以下分析不能体现羌族碉楼外观布局和内部特色的一项是(    )

居住区比比皆是的碉楼,彰显着羌族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和雄风。

B.碉楼外面没有门,只能从民宅进入;窗户也是外小内大,成倒斗型。

C.上下碉楼的通道是呈螺旋形状的、只能容纳一只脚的独木楼梯。

D.羌族碉楼的外形为梭台形,分为四角、五角等,高者能达十余丈。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代表羌族人先进又熟练的建筑技术的碉楼被专家学者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B.出现在汉代的这些碉楼是古代羌族人生活落后和民族心理相对自我封闭的象征。

C.羌族碉楼是古代羌族人经历了长期的生活变迁逐渐形成的一种居住形态。

D.羌寨各家房顶上的白石英石是羌族人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信仰白石神的标志。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父斡直,轻财重义,不仕进。赡思为官清正,毫不容情。

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天历三年,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进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称善。诏预修《经世大典》,以论议不合求去,命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谕留之,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复传旨曰:“卿且暂还,行召卿矣。”

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封事十条。时奸臣变乱成宪,帝方虚已以听,赡思所言,皆一时群臣所不敢言者。侍御史赵承庆见之,叹曰:“御史言及此,天下福也。”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襄、汉流民,聚居宋之绍熙府故地,至数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往往劫囚徒,杀巡卒,赡思乃擒其魁,而释其党。复上言:“绍熙土饶利厚。流户日增,若以其人散还本籍,恐为边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诏即其地置绍熙宣抚司。

三年,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

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邻人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可释哉?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

赡思邃于经,皆究极之。家贫,馔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至正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

                                           (选自《元史•赡思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   除,免除          

B.弱冠                 比:等到

C.不仕进               干:追求

D.以私恩               市:买,谋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西域人多附              风雨兴

B.聚居宋绍熙府故地        齐桓、晋文事可得闻乎

C.以其人散还本籍          君既见录

D.尝五府官决狱咸宁        嬴而不助五国也

3.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赡思有“为政之才”的一组是(    )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  

②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

③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封事十条

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

⑤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

⑥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赡思年少时,师从名师,遍读书籍,不但学到很多扎实有用的学问,而且能够把所学付诸实践,颇得乡邻的推崇器重。

B.赡思参加科举考试未果,他对此一笑了之。后来得到皇帝赏识而被任用,期间,他不攀附权贵,坚持己见,曾两次请辞回家。

C.赡思恪尽职守,敢于进谏,建议屡被采纳;他又不徇私情,惩治污吏;安抚流民,情法并举;请遣猾民,使其供纳赋役。

D.赡思历任司法部门的官职,曾力主将与邻人私通却又迟报丈夫被杀实情的宋娥依法判罪,其依法判案大多如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3分)

(2)馔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3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名句名篇背诵默写(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3.                ,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6.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8.                 ,奚暇治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1.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2.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4分)

3.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4.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50分)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