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fēi)红 尸骸(hé) 惩创(chuāng) 槲(hú)寄生 泠(líng)然 B.胡同(tóng) 浸渍(zì) 缂(kè)丝 渣滓(zǐ) 盘桓(huán) C.棱(líng)角 攒 (cuán)射 倜傥(dǎng) 枕藉(jiè) 舂(chōng)粮 D.纤(xiān)细 龟(jūn)裂 论(lún)语 栖(qī)息 逋(bū)慢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晤面 端详 粗糙 怂恿 因地制宜 含辛如苦 B.慰藉 修茸 贮藏 暮霭 生吞活剥 百战不怠 C.斑斓 镌刻 蛊惑 服帖 金榜题名 疏疏朗朗 D.铁砧 炫耀 床蓐 萌孽 相形见拙 功亏一篑
|
|
| 3.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核心,研制飞船要 “三大难题”。 ②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商家制作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 。 ③高三复习越趋深入,但有的同学仍很 ,对许多问题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④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 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 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破译 盈利 急躁 不过/ 也 B.破译 营利 急躁 但/而 C.破解 营利 浮躁 但/而 D.破解 盈利 浮躁 不过/也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 B.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C.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D.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项是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D.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析】 B.英国女作家罗琳所写的长篇系列小说:《哈里·波特与密室》和《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C.意大利资源贫乏,国内市场小,其经济总体上是加工开放型,外贸依存度多年来一直在55%(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以上。 D.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还是对晋武帝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
|
|
| 7. 难度:中等 | |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十年来, , , , ,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
|
| 8. 难度:中等 | |
|
对下面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湿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难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本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到宋代与《孟子》《大学》《礼记》合称“四书”。 B.《陈情表》作者李密,一名虔,字熙甫,三国时犍为人。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D.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过华清宫》《清明》《山行》《阿房宫赋》等。
|
|
| 10. 难度:中等 | |
|
有关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阐述,欠妥当的一项是 A.《旧日的时光》运用古代诗歌中重章复唱的手法,回环往复,感情不断深化,加强了抒情效果,读来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B.《项脊轩志》这篇散文特点很突出,首先是以项脊轩为线索,文气贯通,浑然一体;其次,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点滴细节,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C.《论厄运》和《直面苦难》两篇文章都围绕怎样面对逆境这一话题展开,不同在于培根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而周国平的“逆境观”则是英雄主义的。 D.《兰亭集序》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一篇立意深远的优美散文。文章虽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更多的仍是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若望仆不相师 望:埋怨 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B.用之所趋异也 用:因为 非吾徒也 徒:同一类的人 C.令人长号不自禁 号:呼喊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夸耀 D.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倩:美丽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此小大之辩也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见狱隶则以头枪地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 D.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则仆偿前辱之责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则告诉不许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下流多谤议 C.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念父母,顾妻子 臣之辛苦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却告了相思回避
|
|
| 14. 难度:中等 | |
|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判断,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来之,则安之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③谨拜表以闻 ④太上不辱先 ⑤则刘病日笃 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倡优畜之 ⑧魏其,大将也,衣赭衣 ⑨请略陈固陋 A.①③④/②⑦⑧/⑤/⑥/⑨ 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⑨ C.①③/②⑦⑧/④⑥/⑤/⑨ D.①③④/②⑧/⑤⑦/⑥/⑨
|
|
| 15. 难度:中等 | |
|
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组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何以伐为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⑥彼且奚适也 ⑦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⑧南冥者,天池也 ⑨季氏富于周公 ⑩圣人不凝滞于物 A.①⑧/②③/④/⑥/⑤⑦/⑨⑩ B.①⑧/②③/④/⑥/⑤⑦⑨/⑩ C.①⑧/②⑥/③/④/⑤⑦⑨/⑩ D.①⑧/②⑥/③/④/⑤⑦/⑨⑩
|
|
| 16. 难度:中等 | |
|
1.《〈物种起源〉绪论》的作者是英国博物学家, 的奠基人 。 2.莎士比亚是英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喜剧 ,四大悲剧 、《李尔王》、 、《奥赛罗》等。 3.《兰亭集序》的作者 ,字 ,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有“ ”之称。 4.《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作者是 国的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英国思想家罗素,他曾获得1950年 奖。
|
|
| 17. 难度:中等 | |
|
默写 1.人固有一死, , 。 2. ,总是离人泪。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5.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则将焉用彼相矣。
|
|
| 1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①“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指 ②“后死者”指 2.“就将这作为……”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3.“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
|
| 1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又说,读了这些作品,“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这是不错的。从《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楚辞》里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到汉武帝《秋风辞》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魏曹丕《 》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都是写秋景秋意,至于唐宋以后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郁达夫说,其中的原因是“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这就恐怕有点以偏概全了。 的《秋声赋》写秋,说“秋之为状”,“其色惨淡”,“其意萧条”,把秋声描摹为“淅沥”“萧飒”“凄凄切切”, 的《雨霖铃》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样写秋,说带颓废色彩,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古代诗文写秋,并不都带颓废色彩,写得优雅清丽令人赏心悦目的也不少,写的慷慨洒脱意境深远的也不乏其例。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慷慨。”这是南朝齐代诗人左思《杂诗》中的诗句,由秋风霜露勾起壮志未伸而老之将至的感慨,写得意气豪迈,催人激励自勉。 再如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全诗意境开朗,襟怀旷达,毫无伤感哀愁之情。 写秋不仅不带颓废色彩,而且写得慷慨悲壮的还有宋代的范仲淹和叶梦得。范仲淹《渔家傲》词的上片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后两句把边塞风光的肃杀雄壮描绘得十分出色。叶梦得一生跨北、南两宋,他亲身经历北宋末年的战乱,晚年退居江南,虽有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他的《水调歌头》词的下片是这样写的:“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却恨悲风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悲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词中“东山老”一语用东晋谢安的典故。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击溃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扭转东晋危局。叶梦得在词里借此表达自己虽已暮年(秋将晚),仍渴望抗金报国的爱国热情。 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作家或作品,正确的一项是 A.湘夫人 短歌行 欧阳修 李清照 B.湘君 燕歌行 苏轼 李清照 C.湘君 短歌行 苏轼 柳永 D.湘夫人 燕歌行 欧阳修 柳永 2.对文中画线句所陈述的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例子加以佐证? 3.同样是秋天,却在文人笔下呈现出不同色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阐述你的观点。
|
|
| 2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決起而飞 決:疾速的样子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去,往 则芥为之舟 芥:芥子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坳:凹陷不平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我決起而飞,抢榆枋 水浅而舟大也 C.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南冥者,天池也 3.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
|
| 2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充满了一种不屈之美。它告诉人们:一个人总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中前进的;在奋斗中,失败是免不了的,但是一个人绝不能在精神上被困难击倒,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能屈服于失败。 请自选一个角度构思,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