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①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②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波纹多谋,处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钓于渭水之阳,后遇文王辅周灭殷。②慁(hùn 混):打扰,烦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3分)

A.秦王左右      屏:遮蔽                B.发而为狂      被:披

C.是以口裹足    杜:闭                  D.下奸臣之态    惑:受迷惑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范雎对秦王忠诚的一组是(    )(3分)

①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②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

③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

⑤杜口裹足,莫肯即秦             ⑥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①②⑥

3.下面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雎来到秦国初会秦王时,他先是唯唯再三,欲言故止,见秦王求教心切,态度诚恳,这才婉言作答。

B.范雎有意把眼前的秦昭王与古代的圣贤相联系,既满足了秦昭王的虚荣心,又激励他礼贤下士。范雎还以吕尚自况:把自己置于贤相的位置

C.范雎说秦王时,将自己定位在维护秦王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引古论今,援他况己,旁及侧击,渐渐触及要害

D.范雎采取纵横家那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架势,揭示出秦国现实政治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但只是点到为止,并不尽言,而留待秦王自己去深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3分)。

译:                                                                                    

(2)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3分)

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吴质书

魏·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

注释:①建安七子:“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年号,“七子”是指这一时期的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孔融:字文举。“七子”中年辈最高。政治上是曹操的反对派,后被操所杀。他的散文虽然骈俪成分极重,却能以气运词,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新变化。陈琳:字孔璋。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王粲:字仲宣。“七子”中,他的成就最高。阮瑀:字元瑜。徐斡:字伟长。刘桢,字公斡。应玚:字德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昔年疾疫,亲故多其灾       离:离散      B.美志不,良可痛惜          遂:如愿

C.古人思秉烛夜游,有以也。  良:确实       D.在兵中十岁,所非一        更:经历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是对建安七子作品评价的一组是(  ) (3分)

①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②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③孔璋章表殊健,微为蘩富。

④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⑤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⑥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各项关于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继病逝。他痛失知己,伤心不已,曾将亡友的诗文遗作整理,辑录成集,以作纪念。

B.文章以伤逝为主,追念旧游,哀悼亡友,自伤年高,表现了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惆怅。

C.文章写了作者与包括徐伟长在内的建安七子的交往,第三段较为详细地评述了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学及其诗文。

D.这篇书信体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来”,有一层慷慨悲凉的情感色彩,这与当时曹丕遭逢建安时期战乱不无关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不超过5处)(4分)。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分)

                                                                                           

                                                                                           

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宝玉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黛玉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我戴上不成了渔婆了嘛。说完了,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红楼梦》)

B.宝玉生日,妙玉送来贺帖,帖上署有别号“槛外人”,宝玉不知该如何回帖,便去问宝钗。路遇岫烟,得知她与妙玉有交情,便询问回帖之事。岫烟说妙玉认为汉以来只有“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句是好诗,所以只要自称“槛内人”便可称了妙玉的心,宝玉听后还是一脸茫然去问宝钗。(《红楼梦》)

C.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大怒;为了要查清物主,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却被发现了私弊之物。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红楼梦》)

D黛玉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取笑惜春要两年才能完成大观园的画作,惹得众人直骂她嘴刁。她还给惜春的画作取名为“携蝗大嚼图”,而且在宝钗给惜春列出用料单子后,开玩笑说宝钗列的是嫁妆单子,被宝钗按在床上拧她的嘴。《红楼梦》、

E、王熙风得知贾琏偷偷地纳尤二姐为妾,就带人赶到尤二姐家里。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方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王熙风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尤二姐十分痛苦,遂服毒自尽。风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红楼梦》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故事。(5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阳货》)

②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请写出出自上述选段的一个成语,并作解释。(2分)

                                                                                            

2.请从上面文字中概括孔子心中君子应具有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评析。(4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何打造“健康的网络文化”

王君超

对当前文化生态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文化?是网络文化。

独特、开放、共享的网络文化,在促进民主、张扬人民的表达权等方面贡献甚巨。西方学术界借用“第五等级”一词,指称互联网及其用户对社会的影响,用以区别被称为“第四等级”的传统媒体。由于网络复制和呈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其文化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可塑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共融性。造就更为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话题中应有之义。

健康的网络文化有赖于健康的传播内容。在“关系为王”日益凸显的社交网站时代,“内容为王” 仍然是网络传播的主旋律。网络能否一领媒体风骚,不仅取决于其旺盛的人气、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弥漫的民主、自由气息,更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由于网络即时发布、碎片化传播、把关弱化的特性,以及博客、微博等的“自媒体”属性,使其在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性方面无法与传统媒体比肩。但是,“公民推客”通过不断的互动与刷新,可使网络努力呈现真实的事件与舆情;网民通过提高媒介素养,对谣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加以抵制,有利于保持网络文化的正气;网民通过上载、分享健康信息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则有助于维护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品质。

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创新的管理文化。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和效率,使得“网络民意”成为时代的强音。但是,由于“扭曲传播”①现象的存在,难免会使网络空间滋生乱象:“水军”、“推手”②操纵舆论,骇客、病毒无孔不入,“推手造星”泛滥成灾,违法、不良信息屡禁不绝,从而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网络公民”在畅享“信息高速公路”便利之时,个人隐私时有被侵犯之忧;信息超载和“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也使得网络秩序备受诟病。从全球来看,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和“理想的传播情景”依然只是愿景。因此,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科学、包容、创新的管理文化护航。网络管理贵在科学决策、艺术疏导。

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崭新的“粉丝文化”。曾几何时,“粉丝”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一跃成为网上最受关注的“文化奇观”。“粉丝”不仅是明星的拥趸,也是明星的社会符号。以往网络事件中的一些“粉丝”,往往画地为牢、互相攻击,常让口水淹没了真相。须知“粉丝”与明星的关系恰如水之于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构建崭新的“粉丝文化”:不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而是诉诸理性,彼此包容,尊重对方的表达权、质疑权和批评权。

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全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有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让真诚与理性为伴,让民意健康生长。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02月07日  有删节)

【注】①扭曲传播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层层扭曲,以至面目全非。②网络水军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网络推手,又名网络推客,指那些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决定网络能否引领媒体风骚的诸多因素中,内容的真实可靠比网络的人气、传播方式等更重要。

B. 虽然网络在内容的真实性等方面比不上传统媒体,但推客、网民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这些不足。

C. 以往有些“粉丝文化”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的,而崭新的“粉丝文化”则要求理性,互相包容、尊重。

D. 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在于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了全社会。

2.请结合全文概括网络文化的特点。(3分)

                                                                                           

3.“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 和‘理想的传播情景’”怎样做才不至于“依然只是愿景”? (3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15分)

长得慢的树,更能成才

3岁多了,他还不会说话,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

在学校里,他被老师和同学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他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老师们给他的评价是:“智力迟钝”。他们毫不客气地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来不会有出息!”校长评价道:“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面对众人的打击,自卑的他想逃学。

父亲带他到郊外散心。父亲问:“你知道那两棵树的名字吗?”他木木地说:“不知道。”“高的叫沙巴,矮的叫冷杉,儿子,你觉得哪种更珍贵?”“应该是沙巴树吧,你看它那么高大。”“你错了!长得快,木质一定疏松;长得慢,木质坚硬才好卖钱哩!而且,贪长的树不成材,别看沙巴树初期长得疯。冷杉则不同,别看它长得慢,但它始终如一地坚持生长,活上万年都不成问题。”说着,父亲把他领到一棵冷杉面前,牵起他的手细细抚摩那树皮。那棵直插云霄的冷杉已经生长了千年,却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他仰头对父亲说:“爸爸,你是想叫我做一棵虽然长得缓慢但永远向上的冷杉树,对不对?”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从此,他不再想逃学了。他不再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只是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要做一棵直冲云霄的冷杉树。”在一次工艺课上,他做出的一只小板凳被老师批评为“世界上最糟糕的凳子”,但他知道,那是他做得最好的一个。因为他已经重复做了三张小板凳并挑选出最好的交上去,他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虽然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讥讽,但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把那一张小板凳拿回家给父亲看。父亲和他一样高兴。因为通过这只制作粗糙的小板凳,父亲看到了儿子具有坚持向上的韧性。

在讥讽和侮辱中,他慢慢地长大了。为了成为一棵直冲云霄的冷杉树,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视野开阔了,他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脑袋里经常充斥着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自学和补习,他才勉强考入了苏黎世综合工业大学。在大学里,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

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他因此失业在家。他只好靠讲授物理赚取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这使他对传统学术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使他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来思考他以前想到的那些奇怪的问题。经过高度紧张而又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他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

整个社会和学术界开始对他重视起来。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被认为永远也无法成才的他,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    )(5分)

A.本篇传记开篇就极写爱因斯坦“笨”,不仅照应下文,他是一棵长得慢的树,而且为后来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巨匠形成鲜明对照。

B.父亲用冷杉与沙巴树为例,生动形象地启发、教育爱因斯坦:只要自己始终如一、坚持生长,也能像沙巴一样成材。

C.本篇传记文运用生动的故事,运用细节描写正侧面表现人物的手法来叙述人物的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增强了传记文的可读性和真实感。

D.爱因斯坦做出的虽然只是粗糙的,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小板凳,但却让自己有了自信,让父亲看到他具有可贵的坚持向上的韧性,这只小板凳成为他人生的一次转折。

E.本文在叙述爱因斯坦人生故事的同时,也以他的成就辛辣地嘲讽了那些曾经嘲讽、侮辱过爱因斯坦的同学、教师甚至校长的无知和浅陋

2.爱因斯坦为什么能从一个“笨蛋”、“笨东西”,而成为一个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最伟大的科学家巨匠?请分点阐述其中的原因。(4分)

                                                                                           

3.“长得慢的树,更能成才”,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6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胡适先生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先生曾评论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