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湖南长沙实验中学、汝城第一中学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厮打          海哮          金(yōng)        专跋扈(hèng)

B.惩(chuàng)   通牒          不记其数         肉补疮(wān)

C.车(yùn)      匮乏          鸽(xùn)        辙之鱼(hé)

D.蜂 (kē)     扑朔迷离       枉废心机         半身不 (suí)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长沙,青葱的岳麓山,火红的口味虾,深灰的西汉夫人,蓝黄间的酒吧,橙黄的芒果台,与每周末如约上演的橘洲焰火一样五彩斑斓;长沙,一座制造快乐的山水州城。 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今为革命圣地,橘子洲、岳麓书院、爱晚亭都留下中国伟人毛泽东的革命足迹,花明楼则是刘少奇的故乡。长沙广纳古今美景,如诗如画。现如今京广高铁开通,从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广州来长沙旅游不过是旦夕之费的时间。山水洲城的长沙,让人流连忘返

A.五彩斑斓     B.如诗如画    C.旦夕之费     D.流连忘返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B.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C.地铁是人的载体和文化的载体,更是缓解交通压力的载体。当城市迈进地铁时代,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城市文化展厅就此推开,市民也因此迈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以惧氐。氐果不敢害,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固将释私怨,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诩以惧氐  假:借,借助

B.行归乡里 间:秘密地,悄悄地

C.更追之,更战必胜。促:赶快

D.愿将军疑!无: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氐果不敢害,盟而送之。嬴而不助五国也

B.绣惊惧曰:“至于此!”  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C.固将释私怨,明德于四海,  樊哙侧其盾撞。

D.夫有霸王之志。谁为大王为此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诩有谋略才华,能灵活处理面临的情况将事情办成,但年轻时并不广为人知,只有阎

忠比较了解他,甚至拿贾诩与西汉时期的张良、陈平相比。

B.董卓败亡后,他的亲信们十分害怕,打算各自逃生,贾诩劝阻了他们,事成之后坚决拒绝了李傕等人为他请功的做法。

C贾诩善抓战机。在张绣麾下时,在追击曹操兵马的时机上为张绣出谋划策,分析准确,战事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D.贾诩明察时局。袁绍派人来招降张绣,张绣想投靠袁绍,但贾诩主动出面,对使者表达对袁绍的感谢,委婉拒绝,然后劝张绣投靠曹操。

4.下列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B.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C.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D.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颈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

2.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朱竞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的变革有:“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现象以中国讨论组最为严重。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是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一项是()(3分)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C.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D.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2.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的是( )(3分)

A.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B.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C.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D.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那个奇怪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弄得我心神不定。我从房间走到阳台,又从阳台走回房间,如此反复了三回。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竟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演出,“她”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

⑤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那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昙花一现”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漫长;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唯其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死亡形式。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

⑧“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着生命的真谛。

⑨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⑩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

⑪我明白那个傍晚的阳台,昙花为什么一次次固执地呼唤我了。那最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一位幸运的伴舞者。它离去以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1.从全文看,文中第①段的叙述有何作用?(4分)

2.结合全文概括昙花是如何“阐释着生命的真谛”的?(4分)

3.第④段划线句子,语言极富表现力,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5分)

4.本文的题目是“瞬息与永恒的舞蹈”,请联系文本,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实际,探究你对“瞬息与永恒”的内涵理悟。  (8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冤 家

毛 姆

现在,他们兄弟俩终于都过世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医生。

画家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才。他自大、骄傲而且易怒,向来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感的德性。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气,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济,他早就要三餐不济了。奇怪的是,尽管他的画从技巧、内涵各方面看来都是极粗俗、拙劣的作品,他还是持续地画着。偶尔举办几次画展,总是刚好卖出两幅画,每次都是如此,一幅不多一幅不少。终于,医生也绝望地认清他兄弟的“天分”了。在不断地接济和支持之后,医生发现自己的兄弟天生就只能当个二流的画家,心里着实十分难过。可是他一直隐埋在心里。

医生去世的时候留下所有的遗产给他的兄弟。画家在医生的房子里发现了二十五年来他卖给那个匿名者的所有作品。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解释——这狡猾的家伙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

1.请简要分析“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解释——这狡猾的家 伙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中体现出来的“画家”的心态。(4分)

2.联系文本与生活实际,探究医生哥哥为画家弟弟的付出是否有价值?(150字左右)(8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主敬”一词,较早见于《礼记》。《周易》说:“君子敬以直内”,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

“主敬”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论语》中相关表述颇多。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卫灵公》:“敬其事而后其食”等。

“主敬”被宋儒吸纳作为其学说的重要范畴。程颐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里的“涵养须用敬”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朱熹也认为“敬”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是成德之要,他指出:“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

曾国藩将毕生所得归纳为四点,要求儿子每日诵读,恪遵不易,此“传家遗嘱”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请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主敬”的内涵。(4分)

2.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主敬”思想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8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着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你自己从内打破,那么这样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