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5.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渐愁煎迫   

B、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失强援,不能独完

C、闻大王有意督之            故人庄

D、长风破浪有时                 当凌绝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高余冠岌岌兮        

B、其闻道也固先吾               风舞雩,咏而归

C、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三人行,必有我师             圣心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B、项伯杀人,臣之              老者帛食肉

C、天下集响应                  其下平旷,有泉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而君幸于赵王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⑦当其欣于所遇      ⑧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⑦/②⑥/③⑧/⑤⑨/④           B、①④⑦/②③⑥/⑤⑨/⑧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⑨/ ④           D、②③⑥/④⑧⑨/⑤⑦/①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每题3分)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欧阳修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再长山朱氏    适:嫁

B、自边制久隳     隳:毁坏

C、凡公者      直:认为……正直

D、力平贼      戮: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直接褒扬范仲淹的一组是(   )(3分)

①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②慨然有志于天下

③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④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⑤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

⑥外和内刚,乐善泛爱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身世不幸,但有志气。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随因无依无靠而再嫁的母亲来到长山朱家;长大后,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便毅然离开朱家。

B、范仲淹读书发愤,学有所成。离开朱家后,他过着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物质生活,日夜苦读,终于精通了六经的要义,后来考中了进士。

C、范仲淹节操高尚,行事稳重。他不计个人得失,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情操;在延州做官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当时的一些大族归顺于朝廷。

D、范仲淹为官清廉,乐善好施。他为官多年,但家中经济拮据,退职后,妻子儿女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却乐意把财物施舍给其他人。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近将图南。(《逍遥游》)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时作,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县东澄江之上的快阁览胜。“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分)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贾母见元春有兴猜谜,自己越发喜乐。也命他姊妹各自做谜粘于屏上。元春迎春等姊妹四人的谜底分别为爆竹、算盘、风筝、海灯,贾政心内沉思: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中烦闷,大有悲戚之状。

B、宝玉过生日,令宝玉受宠若惊的是妙玉送来了一张生日贺笺,署名“槛内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在请教了邢岫烟之后回房写了帖子“槛外人宝玉熏沐谨拜”,亲自拿了到栊翠庵,只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来了。

C、贾母生日宴时气氛冷清,黛玉也对景感怀而俯栏垂泪,只有湘云拿话宽慰她,并责怪宝钗自食其言。二人说到诗社,便豪兴顿起,到凹晶馆赏月联句。

D、宝玉听丫头说晴雯去做了芙蓉之神,宝玉见园中去了司棋等五个,又去了宝钗一处,大观园不久要散,悲痛不已,只想与黛玉、袭人同死同归。后来竟然神思臆想,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月下花前哭着读了出来。

E、迎春嫁给孙绍祖以后,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孙好色好赌,对迎春非打即骂,还说贾赦收了他五千两银子等等。邢、王二夫人等知道情况后,无不难过落泪,却也无可奈何。

 

六、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以上选段中“你”是谁?请简述黛玉说这番话的始末。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孔子向季康子提出了哪些“为政”的主张?请综合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在孔子、曾子看来,“士”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修养?请综合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耕作的诗人

张炜

①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②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③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a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④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⑤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⑥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⑦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7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b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⑧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⑨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

⑩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开篇写到“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是为了点明托尔斯泰的身份是个耕作的农夫,为下文叙述托尔斯泰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定下基调。

B、文章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是对托尔斯泰创作与人生的概括与评价,是对托尔斯泰的朴实与伟大的高度颂扬。

C、文章借托尔斯泰的故事,讽喻某些写作者以贵族自居,不热爱劳作,不重视健康,将日常写作与身体健康绝然分开,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的现实。

D、文章认为一个写作者,只有投身平凡琐碎日常劳动生活,在淳朴的生活中,才能真正感悟生活、捕捉到鲜活的创作素材进而得到非凡的发现,获得创作灵感与创作激情。

E、文章第⑦段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农村生活的种种细节,是为了烘托托尔斯泰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劳作的形象,进一步印证托尔斯泰是个“耕作的诗人”。

2.文中画线部分a中的“它们”指什么?b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4分)

答:                                                                         

                                                                             

3.通读全文,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6分)

答:                                                                         

                                                                             

 

八、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膊/肢窝        躯/金蝉脱        瓦/繁星闪

B.范/样儿        下/风雪途        引/风驰电     

C.车/那间        铜/遗万年        粗日持久

D.震巍巍        延/顺摸瓜        默/提纲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部署   倍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及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B、“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C、哈尔滨大桥垮塌、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D、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