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访风景于崇阿。 ,得天人之旧馆。 (王勃《滕王阁序》) 6.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9.臣之辛苦, 。(李密《陈情表》)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加点字的解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恨(遗憾)晨光之熹微 三径就(接近)荒 B.家君作宰(宰相)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C.犹有所待(凭借)者 若夫乘(顺应)天地之正 D.夙遭闵凶(不幸) 不矜(自夸)名节
|
|
| 3. 难度:中等 | |
|
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3分) A.景翳翳以将入 B.云销雨霁 C.此小大之辩也 D.愿陛下矜悯愚诚
|
|
| 4. 难度:中等 | |
|
选出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3分) A.悦亲戚之情话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阮籍猖狂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臣欲奉诏奔驰 D.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奚惆怅而独悲
|
|
| 5. 难度:中等 | |
|
选出加点字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园日涉以成趣 ②策扶老以流憩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宾主尽东南之美 ⑤襟三江而带五湖 ⑥徐孺下陈蕃之榻 ⑦目吴会于云间 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⑨德合一君 ⑩水击三千里 ⑪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⑫臣具以表闻 A.①⑩⑪/②⑦⑧/③⑤/④/⑥⑨⑫ B.①⑧⑩⑪/②⑦/③⑤/④/⑥⑨⑫ C.①⑩⑪/②⑦⑧/③⑤⑥/④/⑨⑫ D.①⑧⑪/②⑦⑩/③⑤⑥/④⑨⑫
|
|
| 6. 难度:中等 | |
|
选出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3分)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将有事于西畴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富贵非吾愿 ⑤纤歌凝而白云遏 ⑥极娱游于暇日 ⑦而莫之夭阏者 ⑧之二虫又何知 ⑨《齐谐》者,志怪者也 ⑩今臣亡国贱俘 ⑪则告诉不许 A.①⑤⑪/②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①⑤/②⑥/③⑦/④⑧⑨⑩/⑪ C.①⑤⑪/②⑥/③⑦⑧/④⑨⑩ D.①⑤/②⑥/③⑦⑧⑩/④⑨/⑪
|
|
| 7. 难度:中等 | |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3分)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译文: (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3分) 译文: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③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释: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②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③致:献纳,尽力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 “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3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①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②。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③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④,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注释:①弥:更加、越发 ②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③积累 ④同“源”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3分)
|
|
| 10. 难度:简单 | |
|
填空(2分) 1.《子夜》中吴老太爷的“护身法宝”是 。 2.吴荪甫和赵伯韬战斗到最关键时刻, 的倒戈让吴荪甫彻底崩溃了。
|
|
| 11. 难度:中等 | |
|
从所提供的人物中,选择与下列情节相吻合的人物,将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①何慎庵 ②冯云卿 ③孙吉人 ④吴荪甫 A.主张联合实业界的同仁办银行,发展厂房,增强民族工业的实力的人物是 。 B.投资公债市场得心应手,自命巍峨“公债通”,后又受到公债库卷涨风的影响,濒临破产的人物是 。 C.教唆冯云卿使用“美人计”的人是 。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对作品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看到“四乡农民不稳,镇上兵力单薄,危在旦夕,如何应急之处,乞速电复”这份电报,吴荪甫脸上显现出连老太爷过世都没露出过的忧虑;而杜竹斋就立刻变了脸色,因为在他看来,那是“先人庐墓所在”之地。 B.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款;他又贷款给朱吟秋,要朱吟秋的干茧做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结果,硬吞掉了朱吟秋的丝厂。 C.凤姐仗着自己的才干,打量老太太死了,她大有一番作用。邢、王二夫人等早已不再期待她了,但因凤姐主动承攘,只好答应。 D.在吴老太爷的丧礼上,上海政,工,商,军等重要人物都来吴公馆吊丧。这些人聚在一起固然是为了给吴家吊丧,其实也是借这个机会交流信息和资料,谋求合作的机会。赵伯韬的出现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他希望和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合作。 E.吴老太爷去世后,四小姐不能适应大上海的生活,又因为情感的折磨难以忍受,提出要回乡下去住。吴荪甫不同意,然而,四小姐在张素素的帮助下,私自出走。
|
|
| 13. 难度:中等 | |
|
简答题(5分) 吴荪甫说:“佩瑶!——你怎么?——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子夜》第五节) 对“要来的事,到底来了”这句话中所指的“事”,吴荪甫和妻子的理解一样吗?他们各自是怎么理解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
|
| 14.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 、 、 、 。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登临悬空寺的人都会有所顿悟:有的人下观金龙峡洪水之滔滔, ① ,“逝者如斯夫”,油然而生积极进取之心,最终建功立业;有的人上② (lǚ)悬空寺之高险,悟生命之无常,“如白驹之过隙”,顿生及时行乐之念,自此沉溺于③ 之中。 1.根据语境,在第①处补写恰当的句子。(1分)答: 2.根据拼音,在第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答: 3.根据语境,在第③处填写恰当的四字成语。(1分)答:
|
|
| 16. 难度:中等 | |
|
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一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不多于20字。(2分)
|
|
| 17.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3分)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
|
| 1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也有人说: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 要求:(1)题目自拟,写议论文。(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