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注音都无误的一项是( ) A.寥廓 辽阔 硫璃 颓圮qǐ 切齿负心 唉声叹气 B.携带 挟带 愁怅 梅蕊ruǐ 忸怩不安 安步当车 C.愁怨 仇怨 回溯 给jǐ予 扼腕叹息 爱屋及乌 D.瞋目 瞠目 衣钵 创chuànɡ伤 头晕目眩 彬彬有礼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年中秋月饼“遇冷”的背后是党激浊扬清的决心。 B.“艾青”回到自己家里,却感到是在别人家里作客。 C.英国否决对叙动武提案,师出无名的美国不得人心。 D.制作年谱,是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最简捷的途径。
|
|
| 3. 难度:中等 | |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做边邑。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给予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又欲肆其西封 肆:放肆
|
|
| 4. 难度:中等 | |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 封:封赏 B.唯君图之 唯:语气词,表希望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
|
| 5. 难度:中等 | |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陵:燕国地名 C.函封之 函:用匣子 D.人不敢于仵视 仵视:对着看,正眼看
|
|
| 6. 难度:中等 | |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祖,取道。 既:在……之后,已经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 C.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介词,表被动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B.《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被儒者定为“十三经”之一。 D.《左传》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散文名著。朱彝尊评价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王莹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 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 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 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 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 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发生的事了。 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 1.下列说法不属于“牡丹在盛唐之后呈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牡丹意象的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B.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 C.李唐王朝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在其对牡丹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D.牡丹没能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源于《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走向极致。 B.唐宋人崇尚牡丹和梅花,故花风即唐宋风。 C.牡丹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大气磅礴,彰显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唐代精神。 D.梅花经过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成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的象征。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与梅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唐宋“国花”的转移,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B.牡丹与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牡丹意象内涵固定而单一,梅花的文化内涵则异常丰富。 C.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更替是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梅花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 ),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竹笋的壳皮。 1.请从词中找出四个最能表现春景的意象。(4分) 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下阕。(3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用斜线(/)给下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4处,2分)并翻译(4分)。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
|
| 11. 难度:中等 | |
|
名句填空(5分) 1.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一度秋风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里长江横渡,__________________。不管风吹浪打,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得宽馀。 5.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___。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不合乎对联要求的地方,在不增减文字的前提下,请调整语序,使其合乎对联的要求。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改后的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3. 难度:中等 | |
|
艾青写到:“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同学,你也应有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的时候,请按要求补全下列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题目:___到_______,我想起了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