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级四川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缪/傥     见/脚     对/职     午/

B.堵/车     苑/琳     染/变     沱/

C.架/眼     弹/尸     草/水     邻/

D.临/率     别/道     瓜/延     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       飘渺     金榜题名    家财万贯  

B.旗杆        衷情     兵荒马乱    与日剧增

C.尤如              惋惜     殒身不恤    永葆青春

D.震撼       推衍     烩炙人口    礼尚往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10月18日,日本内阁成员      参拜靖国神社,其实质是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此举再为日本与邻国的冰冷关系“雪上加霜”。

(2)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校生以及刚刚考入大学的新生踊跃要求参军入伍。           9月30日,已有2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了预征报名。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       

A.公然    截至     一以贯之

B.居然    截止     水到渠成

C.公然    截止     水到渠成

D.居然    截至     一以贯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食品安全问题,政府要明确地方责任,严格落实供货准入和退出,坚决依法依规惩处食品安全领域犯罪、腐败等行为,让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者付出他们付不起的代价。

B.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C.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事件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

D.“艺术温暖心灵”公益项目本着以“艺术教育+心理辅导=健康人生”为理念,遵循教育持久稳定的规律,以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学校为对象,开展艺术专业和心理教育培训。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礼仪文化

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在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文化施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选自《文化纵横》2013年2月)

1.关于礼仪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西方礼仪文化不断冲击并促使中国的礼仪文化进入了一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最快时期。

B.我们民族的礼仪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因为我们民族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C.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以及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使得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是西方礼仪。

D.礼仪是社会文明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如果一个社会的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2.对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与融合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人,探讨和思考如何保护中国传统礼仪以及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他们认为中西礼仪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B.盲目热衷西方礼仪,拿它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或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会使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陷入误区。

C.当前中国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中体现更多的是借鉴西方,我们借鉴其形式容易,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价值体系也不难。

D.当前,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并将二者合理有效融合是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的必由之路。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礼仪文化最具民族代表性,当前部分青年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做法,淹没了民族的传统礼仪,丧失了民族的自尊。

B.要实现中西方礼仪的有效融合,需要在借鉴西方的同时,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建立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实现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C.一个社会缺乏礼仪,往往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会。只有别人认同了我们的礼仪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施行于世界。

D.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礼仪文化则是物质、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先行军。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关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索得霸,见而悦之。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霸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竟,霸益以善周。

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榇(chèn):棺材。②謥詷,人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祖索得霸募:广泛征求

B.周得其罪,便收竟  考:拷打

C.当遣兵霸,霸与战于逢龙。  逆:阻止

D.宁肯吾等邪捐:抛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讨吕布也  蚓无爪牙

B.霸所以能自立者,不为此也   臣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C.霸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   于是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清定海岱,功莫大   于其身也,则耻师

3.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4分)

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4分)

4.第一卷文言文中,臧霸堪称有勇有德之士。他的“勇”和“德”分别表现在哪些事实上?请简要概括。(5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的划线处断句。(限划8处)(4分)

  。 如 此 十 许 年, 志 趣 自 成。   (《放翁家训》)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从全诗来看,尾联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4分)

2.颔联情藏景中,请结合诗句作赏析。(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3)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4)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6)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7)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8)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的沉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中国的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破坏了原有的田园风光,作者对此深感忧虑。

B.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C.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2.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6分)

3.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6分)

4.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并结合自己的文本阅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6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为下列这条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5分)

今年8月l日,广西桂林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不慎走失,她的四个儿子放下手头工作四处寻觅已达两月有余。自9月17起,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征集“桂林失踪母亲”的有关线索。10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破天荒地播发了一条“寻人启事”。在重阳前夕,这一非常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有关事迹的层层披露,在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及微博意见领袖们的努力下,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携手5400万微网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帮助孝子寻找走失母亲的爱心接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请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请给这幅漫画加一个标题。  (2分) 

针对图中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理。(3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微”的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感动……对此,有人说,微而不微,草根明星登上星光舞台,微薄之力铸就爱的奇迹;有人说,见微知著,微现象折射时代风云,微言行影响社会人生;也有人产生担忧,当一切都在“微化”时,慢慢发现,我们的生活变窄了,情味变薄了,思想变浅了,语言变简单了……

 对这些“微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和感悟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ƒ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