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湖北省武昌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菲薄(fēi)    账簿(bù)    毛茸茸(róng)     修葺一新(qì)

B.执拗(niù)    山坳(ào)    黄骠马(biāo)     瓢泼大雨(piáo)

C.镣铐(liào)   潦水(lǎo)   座右铭(míng)     酩酊大醉(mín)

D.肄业(yì)     恣肆(sì)    包身契(qì)       锲而不舍(qì)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跻身  樯橹  典型  书声琅琅

B.竹篙  亵渎  伛偻  绿草如荫

C.犄角  歧途  殒命  繁文辱节

D.希冀  昭雪  晦朔  沧海一栗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过去几年,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多次发生大级别地震,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地壳运动的问题。

B.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以来便炙手可热,受到观众热捧,被誉为“年度最好笑喜剧”,上映5天票房就突破了3亿。

C.近年来,内地综艺节目新意层出不穷,继“中国好声音”后,浙江卫视又推出了新节目“中国星跳跃”,以跳水竞赛真人秀为卖点。

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人生陷入穷途末路时,不妨把得失成败暂时放下,也许新的局面便会与你萍水相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城镇学校的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尽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造成了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问题所在原因之一。

D.王先生认为,从旧籍中整理一下这位清谈技高一筹、治国百无一能,致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的王夷甫的思想,仍不乏启迪思考之价值。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它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书中刻画的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如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B.海明威,美国小说家。凭借《桥边的老人》1953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C.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子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故都的秋》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

D.张承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浓的阳刚气,常表达“孤独感”,这种特色在他的著名散文《汉家寨》中有鲜明的体现。《北方的河》和《荒芜英雄路》都是作者的散文集。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  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与之游乎    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    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    蕃:繁衍    D.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  信:诚实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故和他“谈儒”。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文畅写文却不述儒道的做法。

C.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就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作者借写序议“儒佛”事,盛赞儒家圣人之道,又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3分)

(2)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3分)

(3)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3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着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辩,退之遂为熙载矣。

(节选自《梦溪笔谈》)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归自南阳

(明)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里,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1.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共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说明。(4分)

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2.山寺钟鸣昼已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5.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6.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7.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20分,共4小题)

离我最近的草

李玉良

①家乡的田野,生长着一种我不喜欢的草叫沙蓬。村里那些乡亲,几乎都不喜欢这种草。冬去春来,有一些草,从地上针尖尖似的冒出来,沙蓬也以绿的姿态出现。只要有土的地方,它都会生长。看样子,沙蓬的生命很顽强,它不但长在远离农田的贫瘠土地上,还和别的一些草长在靠近庄稼的地畔,甚至长在肥沃的地里,与庄稼分享农人撒在地里的汗水和肥料。

②沙蓬露头不久,茎秆就长出绿针。那时候,它是嫩嫩的、绵绵的、软软的,没有锋芒。放学后,奶奶交给我拔猪草的活,我快乐得如鸟儿一样,提着筐子,跟几个伙伴出去了,不用多长时间,一筐子嫩沙蓬提了回来,奶奶把大部分沙蓬留给猪吃,拣出一把,用清水洗了,给我做菜饽饽。现在想起来,奶奶当年做的那些菜饽饽,是难得的绿色美味,只是那时的我,却没有品出其中的滋味。

③过了春天,沙蓬长高了,也长硬了。可以说,它是地上生长的一种异样的草。夏末季节,这种草蓬炸成箩筐般大,它不再有破土而出时那种娇嫩劲儿,而是浑身长刺,锋芒毕露,不但人不可伸手触摸,连牛驴骡马也敬而远之。

④大自然的草,各有各的形象,有的迎风而立,有的见风就倒,特别是沙蓬,经不住秋风吹打,在白天,也在晚上,以球形的姿态,被风追赶着到处跑。小时候,在乡村的日子里,是沙蓬撵着我长大的。少年时,我在铁路上干活,每天出去,都能见到沙蓬,铁道的路肩上,走多长的路,它们都不会在我眼前消失。起风的时候,它们有时跑在你前面,有时抱成一团,拦住了你的去路,有时在你身后拼命地追赶,火车在铁道上跑,它们在铁道下面跑。那天,我看到了一个独特的景象:一大群沙蓬站在护网处,如天真而又充满幻想的孩子,好奇地看着疾驶的火车。忽而一阵风过,他们便无人管束一般,如撒欢的野马,有的跑到山洼里,有的跑到水沟中,他们在背风的地方躲避着,好像跑得有点累了,歇在了那里。

⑤终于在这一天,我改变了对沙蓬的看法,沙蓬不能迎风而立,是它的天性使然,它只能在风来临时选择逃跑,至于它最终的结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它的宿命是一岁一枯荣。

⑥在我看来,百草中数沙蓬最脆弱。我发现,乡村那些老百姓和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跟沙蓬一样,都是弱势群体,一生就这样奔跑着、忙碌着。我们干活,有时是漆黑的夜晚,有时是天刚破晓的黎明,有时在阳光炎炎的烈日下,有时在飘飘洒洒的雨中,有时在鹅毛飞落的雪天。无论多么辛苦,我们都无怨无悔。

⑦人跟沙蓬走得是那么近,有时候,人的一些作为,都被沙蓬看在眼里。有一群人在挥汗如雨地干活,为什么有一个人站着不干活,还指手画脚地骂他们,不能好好说吗?那天,我也在这群人中干活,看到了这些沙蓬,也听到了他们的话。有一名临时工,听到那个人的辱骂后,平心静气地还了两句,就被开除了,一旁的沙蓬,埋怨他不该像它们一样锋芒太露。

⑧长刺的沙蓬,注定命运好不到哪里,因此我怀疑它们还是当年在铁路边看到的那群沙蓬吗?还是说,童年的沙蓬一到成年就注定会以另一种姿态呈现?我想到了鲁迅《故乡》里的闰土,少年时的机灵、自由,与中年后的木讷、顺从,这难道就是造物的杰作吗?但不管怎样,它的确离我很近,近得我能嗅到它的味道,捧着它的灵魂,并期待在这个寒冷的日子,再次与它相逢。

(选自2013年第5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作者起初不喜欢沙蓬是因为这种草常常与庄稼争夺肥料,需要农人费力清除,而且它浑身长刺,锋芒毕露,让人无法接近。

B.沙蓬在“我”童年的生活中也不完全是不良的记忆,奶奶当时用它给“我”做的菜饽饽,就是那个年代里最能给“我”安慰的美味。

C.作者把从乡村到城市打工的人比作沙蓬,因为他们都是被忽视、被践踏、被侮辱的对象,他们都无力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命运。

D.文章以对沙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写沙蓬也是写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作者通过对沙蓬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

E.文章在写沙蓬和城市的弱势群体时,也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其中,以“我”的视角看待他们,这样写更真实可信,更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2.第④段画线语句描写了铁路边的沙蓬。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作用。(4分)

3.文章标题“离我最近的草”有哪些含义?请简要概述。(6分)

4.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鲁迅《故乡》中的闰土?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从祥林嫂、别里科夫、桑地亚哥中任选一个对象,仿写句子。(4分)

例句:(阿Q)在读者的心目中,阿Q既是一个文学形象,又是一个旧中国落后农民的典型;“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不仅是一句人物语言,更是他精神胜利法的集中体现。

仿写:(      )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力求语言连贯,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当下中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中国财富文化中占据首要位置并能够增加外国人与“中国元素”亲近感的个人对物质和精神改善的双重追求。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假如近期你们班里将要举行一场“走进名著”读书交流会,请你从下列三组图书中任选一组写一条短信推荐给你的同学。三组图书:(1)《论语》《三国演义》;(2)《红楼梦》《家》:(3)《大卫·科波菲尔》《堂吉诃德》。

要求:(1)将两本书内容联系起来,推介时有鲜明的主题。(2)表达得体,语意连贯,语言有文采。(3)不需要称呼语、问候语,100字左右。(4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是说,上山虽然费力,但不容易发生危险;下山虽然省力,但却容易失足跌下山。其实,这简单的话语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