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衢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庇(yìn)    落(zhuó) 子手( guì)    插科打(hún)

B.机(zhù)     白(shuà) 心病(guān)    踽独行(jǔ)

C.气(fēn)  雾(mán)    捅子(lóu)    若寒蝉(jìn)

D.肪(zhǐ)  像(xiào)   太阳(xué)       目而视(chēng)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我原以为自己的刚强值得夸耀,可民众却觉得它更应受到批判和遣责,没人相信一个不顾惜自己生命的人会有能力保护好民众。

B.李娜在澳网的表现仍是强势,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球技上的日臻完善,更表现在其心态上的沉稳和“无所谓”的胜败观,展现了一位成熟球员的风范。经过连续的过关斩将,她终于进级决赛。

C.古老的涅瓦大街两旁矗立着一座座历尽沧桑的老建筑,那每一块沉默的大理石上,仿佛都铭刻着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荣光、梦想和变迁,还有一代代圣彼得堡人悲欢离合的故事。

D.毕飞宇的《推拿》是超凡脱俗的大气之作,小说以细腻而熨贴的文笔,写出了一群盲人在急剧发展的都市丛林中的梦想与尊严,作者借助盲人之“盲”反映了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窘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父亲最不放心的是家庭和谐问题,尽管他临终谆谆嘱咐,长子也“承涕自任”,但最后仍不免兄弟阋墙,家庭失和,落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结局。

B.冯承素“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我们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时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C.低碳、环保、节能,这些词语如今在汽车业风行,中国的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D.安倍晋三上台后,要求修改《防卫生计划大纲》,计划从美国购买“全球鹰”无人机和“鱼鹰”运输机,其危言危行必将加剧钓鱼岛危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请概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被称为“天然发射场”的四点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 (4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海拔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在这里发射卫星,既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以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同时坚实的地质结构,对地面发射设施设备、跟踪测量、通讯布网有利。这里,晴好天气多,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交通通讯方便,为运输火箭、卫星和燃料提供保障。因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被称为“天然发射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分析下面表格内容,回答相应问题。(5分)

年龄

美国

中国

9-24个月

自己扔尿布

认字

2-3岁

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

背唐诗

3-6岁

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

各种艺术能力培训

6-12岁

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

做作业,艺术培训

13岁以上

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做作业,艺术培训

(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1分)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1分)

(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理由是                  (3分)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李安华语电影创作以其思想深刻、故事性强、画面优美、叙事从容而为广大观众津津乐道。他的影片,在娓娓道来的好看故事中,倾注着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人生的探究,通过对主人公情感的抒写而达到对人性意义的探寻。在李安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的浸润,又有西方文明的熏陶,他将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融为一体而为他所用,但他又是有根的,他的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对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影像风格进行分析,无疑可以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与帮助。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一般都会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风格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风格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以及艺术家的思想内涵,并通过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集中表现出来,是艺术家所独有的气质个性的外化。李安在自己十余年的电影创作过程中,通过将自己“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他的影片,从总体上体现出“淡雅平和”的艺术特征。“淡雅”侧重于李安电影外在表现形式,“平和”则多从李安电影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来。李安的影片很少有人数众多、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场景,画面相对干净雅致、朴素自然,似中国水墨山水画般充满意境,给人以典雅素洁之美。无论是《卧虎藏龙》中的江南水乡,亦或是《色戒》中旧上海的街景、旗袍,都蕴含着典雅的韵味。那种素净与雅致在华语电影中只属于李安,这种“淡雅”来自于李安的修养与文化。由于李安作品所具有的浓郁的文化意蕴,致使他的作品自然流露出“雅”的气息。而在思想内容方面,李安的电影表面看虽然充满矛盾冲突,但本质上追求和谐、融合。他的影片,矛盾冲突虽然看似激烈但不极端,最终都归于“和”的统御之下。“和”是李安电影创作的出发点,更是其电影创作的归结点。这种“平和”源于李安自身的性格、教养以及中国传统“中庸”思维的熏陶。“淡雅平和”构成李安电影创作的风格特征,在这一风格特征下,李安进行着有别于人的独特的艺术创作。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被认为是李安的早期创作。在这三部影片中,李安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家庭伦理、东西方文化冲突、新旧观念冲突等一系列矛盾充分展现在银幕上,创造出华语影坛不曾有过的艺术形象,拓展了题材范围,极大地丰富了影片内涵。同时,这三部影片展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美学观念与现代电影观念、表现技巧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延续到李安以后的电影创作中,构成重要的艺术内容,李安华语电影的叙述手法质朴自然,人物对白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紧凑别致,整个剧情圆融流畅,影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父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为华语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

(节选自许波《试论李安华语电影影像风格特征》)

1.下列对“李安华语电影创作”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的浸润和影响,因而他的华语电影创作常常表现得非常唯美、宁静、平和而少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B.李安华语电影创作画面优美,故事性强,叙事从容,娓娓道来,同时又思想深刻,倾注着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人生的探究。

C.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在后期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美学观念与现代电影观念、表现技巧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D.《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影片创造出华语影坛不曾有过的形象,但是它们都属于李安的早期华语电影创作,还不够成熟。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分析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影像风格,能够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与帮助。

B.艺术风格一般都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十余年的电影创作过程,李安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

C.叙述手法质朴自然,人物对白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紧凑别致,整个剧情圆融流畅,是李安华语电影的几个重要特点。

D.李安的电影是有根的,他将根深深地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之中,将古今中外文化融为一体而为他所用,为华语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

3.“淡雅平和”是李安华语电影的总体风格,请联系文本阐述其具体内涵。(3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小偷卢卡

卢卡提着塞满了赃物的沉甸甸①的袋子,美滋滋的钻出天窗。他觉得腰部有点儿疲劳,但心里却舒爽坦然。从天窗里往外钻出来的时候,卢卡仰起头来,只见天空变成了一条狭长的垂直线;探身朝前俯视,周围是望不到尽头的坡面,一直伸向大楼的另一端,被突出屋脊的一只烟囱隔绝了;坡面朝下延伸,跟装饰精雅的飞檐联在一起了。

这时,他向屋脊扫了一眼,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顿时惊呆了。

屋脊后面伸出了一个肥大、黝黑的脑袋,两道熠熠闪亮的目光,透过黑暗,直向他射来。蓦地,那汉子一跃而起,站立在屋顶上,伸出手来,枪口对准卢卡;一声命令在寂静的夜空回荡:“举起手!”。

小偷卢卡战战兢兢地举起了双手。

他认出了这个汉子,此人是城里最精干和铁面无私的警察之一。

警察站稳身子,朝着屋顶的顶端走去。处于惶恐状态中的小偷卢卡忽然瞥见,警察的双脚在瓦片上摇摇晃晃,兴许是由于这个原因,他赶紧止住了脚步,把两条又粗又短的腿叉开,支撑住身子。他仍然用手枪对准卢卡,说道:“过来,卢卡先生,你干得蛮不错,看来该打发你去睡觉了。不然的话……啊,上帝!……”

卢卡的心立即惊喜交集地狂跳起来,因为警察由于一只脚跟没有站稳,身子摇晃了一下,径直从瓦房上滑溜下去。卢卡随即瞧见一个肥胖的身躯在屋顶的斜面上朝下滚动。于是他急忙拔脚朝屋脊奔跑。

警察惊慌失措,用左手狠命抓住一块瓦片,不料这瓦片吃不住他的劲,也随着他向下滑溜,他直觉得十指连心的一阵疼痛,禁不住发出一声绝望的喊叫。他想用另一只扔下了手枪的手来攥住屋顶上的什么东西,但无济于事,他的身子继续朝下滚动,脑袋砰的一声撞在屋顶的烟囱上,但滚动没有停止。

小偷卢卡奔到屋脊,转过身来,只见警察已滚到坡面的边缘,身子随即在空中消失了。

卢卡心中蓦然一喜,不禁心花怒放。他目迷神眩地注视着他的冤家对头消失的地方,他这样细细地凝望着,以致终于发现,警察并没有完全掉下去,他正发狂似的用两只手紧紧攥住飞檐的边缘。

卢卡在屋脊上坐下,盯着这两只粗大、黝黑、越来越剧烈地痉挛的手。他等待着,希望看到这双手的消失,然后才扬长而去。卢卡从容不迫地坐在那里,胸脯和脑袋略略向前探身,就像置身于剧院里,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剧情已达到令人不安的高潮时一样:他想象着警察的身躯悬吊着飞檐下的情景,不多一会儿,他的冤家对头的身子就要掉到石板砌的路面上,跌个粉身碎骨。他竖起耳朵,期待听到那庞然大物即将坠落地面的声响。

警察的一只手已经吃不住了,不由得松开了原先死死攥住的屋檐,整个人的重量和抽搐立即都集中到一只手上,竭力挣扎着;不一会儿,松开的那只手又重新攀住屋檐,另一只手又松开了。警察在空中摇摆飘荡。

蓦地,一种不可捉摸的感觉颤过卢卡的心头。这种感觉跟他开头那种幸灾乐祸的狂喜迥然不同。我紧紧地闭上双眼,而后又很快地张开,他听到下面急促的喘息声,看来是用那两只手拼命挣扎时发出的。小偷卢卡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不由自主地霍然立起身子,刷地把袋子从肩膀上卸下来,放在瓦房上;他又一次闭上眼睛,但又马上睁开,用手抚摸了一下前额,他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也不明白自己正在干什么,便径直朝着那个方向跑去。他跑到屋檐跟前,立即扑到,肚皮紧紧贴着房瓦,伸出一只铁一般的坚实的手臂,钩住烟囱壁的棱角,向前探出身子,伸出另一只手臂,喊道:“拉住!”

卢卡紧紧攥着正在挣扎中的警察伸过来的一只手。他感觉到那只手也紧紧握住他的手,他使出浑身力量往上拉,仿佛渔翁拉起沉甸甸②的渔网一样。他瞧见了警察的脑袋、肩膀;他继续往上拽,警察顺着他的劲儿,终于露出了整个身子;卢卡给了他最后一把劲,然后帮助他在靠近屋顶角落的房瓦上坐下。

过了片刻,警察才结结巴巴地说:“谢谢。”

卢卡站立起来,转过身去,不再理会他。他登上屋脊,那里放着他的袋子。他把袋子扛在肩上,不慌不忙地从屋顶的另一面斜坡走下去,然后顺着檐槽滑至地面。

月亮隐没了,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在离开屋顶和抱住檐槽以前,他再次抬头望了望天空。卢卡黑夜行窃兴许已经上百次了,然而他从来不曾发现过,天空中竟有那么多灿烂的星星。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节)

1.文章第一段划线处描写卢卡偷盗得手之后所看到的景致,有什么作用?(2分)

2.请分点概括文中卢卡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

3.指出两处划线词语“沉甸甸”在句中所起的作用。(4分)

4.赏析文中加点的语句。(4分)

5.小说结尾,铁面无私的警察默许地放走了小偷卢卡,有人觉得该放,有人觉得不该放,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5分)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战国论

【明】李贽

余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①之陋也。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盖与世推移,其道必尔。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况三王之世欤!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后天下之势复合于一。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事,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之以和,左右童仆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管仲相桓,所谓首任其事者也。从此五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虫,迟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势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刘子政当西汉之末造,感王室之将毁。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宜,其见固已左矣。彼鲍、吴者,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②自负不少者也, 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 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鲍③与吴亦鲁、卫之人矣。

【注】①刘子政: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战国策》的编定者,有着“尊王贱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轻春秋战国之霸业)的历史观。②曾子固:曾巩,宋代学者,著有《元丰类稿》。③鲍:鲍彪,宋代学者,曾校注《战国策》;吴,吴师道,元代学者,曾重校《战国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知刘子政之陋也    陋:浅薄

B.则有劳于厥家大矣    厥:其,这个

C.当西汉之末造        造:时期

D.而不知战国之宜      宜:应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     苟以天下之大

B.而其实则父母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徒知羡三王之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区区褒贬,何足齿及         其间旦暮闻何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结合春秋特定的历史背景,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肯定了管仲在历史推进中起到的独特作用,突破了传统的褒“王道”贬“霸道”史观。

B.文章虽然是对战国的历史发表看法,其实包含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是对明代盛行的纲常名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有力的批判和回击。

C.作者批判了汉代刘向、宋代曾巩以“三王之治”否定“战国之宜”的观点,明确提出从三王五霸到战国、到秦的统一,是一个“与时推移,其道必尔”的必然发展趋势。

D.本文见解大胆,构思精巧,论证严密,文字犀利深刻,长于分析,表现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勇气。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 侯 又 不 能 为 五 霸 之 事 者 于 是 有 志 在 吞 周 心 图 混 一 如 齐 宣 之 所 欲 为 者 焉 晋 氏 为 三 吕 氏 为 田 诸 侯 亦 莫 之 正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分)

(2)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4分)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7分)

江 城 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1.词的上阕运用             修辞描写出了                     的环境。(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六、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2分)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   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

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

2.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论语》)

3.今两虎相斗,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商,伤也;                   。夷,戮也;                       。(欧阳修《秋声赋》)5.  ____,材木不可胜用,__________   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

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

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