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一种时尚,“文身”备受当今年轻人的欢迎。实际上,这一风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就已经出现,被称为“刺青”。在唐代之前,刺青最初并非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而是与一种对犯人惩罚的手段——墨刑有着密切的关系。

墨刑又称“黥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一。“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其具体做法,先在犯人的脸上或额上用刀刻出文字或图案,再染上墨,把它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墨刑是五刑中最轻微的一种,然而,即便如此,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子女不能随意损害其身体,墨刑也就成为对有罪之人的严厉惩罚,能使其蒙受终生的耻辱。墨刑的由来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不同的是这种刑罚毫无审美功能,反而带有震慑、警戒、惩处的意味,它作为刑罚一开始就与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唐代中晚期,首都长安乃至全国范围内就已经出现了街肆恶少纯粹出于自愿、在身上黥刻文字或图案的“刺青”现象,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就工具而言,刺青多是用针刺于表皮,而非以刀刻划;就身体部位而言,刺青者倾向于刺在臂上或身上等可被衣服覆盖之处,而非在脸上或额头等显而易见的部位;就文字或图案而言,刺青因出于自愿而带有较强的个人喜好色彩或趣味性,刺青的内容,除了山水之外,还有人选择一些印章、与个人经验有关联的诗句或具有神秘色彩的图案。曾有一个街卒在自己身上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为众人熟知的诗歌及相应的插图,荆客陈至把此人唤作“白舍人行诗图”,话虽似刻薄,然而十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仅就这一类文身而言,实际上是无伤大雅的,无非是为了自娱,同时又引起他人的关注,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唐代以后,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水浒传》里宋代梁山好汉史进,虽然正是凭着身上的九条青龙文身得到了“九纹龙”的美称,但他在身上刺“青龙”这一图案本身就暗含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意图。当局者对将具有政治敏感性、僭越色彩的称号文在自己身上,并借此煽动群众以图不轨的文身者的态度是十分严厉的。

刺青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黥刑,但从对身体发肤的侵害上讲,与黥刑同样应当作为一种刑罚。身体的神圣性使其拥有者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损害,除非有罪受惩;无罪而自行损害身体,无疑是一种大不孝,这种行为本身便是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衅。一个可以损害神圣身体的人,对他人也会造成威胁,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因此,在古代社会,刺青还被认为是一种跳出伦常的“异端”行为,在这一点上,刺青也不同于今天的时尚文身。              (摘编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1.下列关于唐代“刺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刺青”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古代的刑罚有关,第二阶段才成为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的风尚。

B.到唐代中晚期,“刺青”现象基本在全国范围出现,“刺青”的群体是街肆恶少,他们黥刻文字或图案完全出于自愿。

C.它在使用的工具、所在身体部位、刺出的文字或图案所体现的个意愿、具体内容等方面均不同于古代“墨刑”。

D.以诗句为内容的刺青,是为了自娱,同时还能引起他人的关注,既无伤大雅,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之前的“刺青”与后来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的“刺青”并不一样,而与作为处罚手段的“墨刑”关系密切。

B.在古代,“墨刑”能成为一种使有罪之人蒙受终生耻辱的严厉惩罚,是因为这种刑罚能损害有罪之人“受之父母”的身体。

C.《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史进身上的刺青图案,表明宋代的刺青已经变成了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

D.如果有人想借助文在身上具有政治敏感性或僭越色彩的称号去煽动群众图谋不轨,会受到当局者十会严厉的惩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审美的功能,墨刑的由来虽然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它一开始就和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B.唐代街卒“白舍人行诗图”刺青的内容,除了体现了这个街卒的个人喜好,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刺青”的内容自由而随意。

C.从身体的神圣性上说,只有有罪的人才可自行损害身体,并以此作为受惩方式,因此,刺青是应该作为一种刑罚而存在的。

D.一个在身上刺青的人,是一个无视身体神圣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种“异端”,是具有危险性和潜在敌对情绪甚至仇恨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 选择题每题3分 )(22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谢安未仕时亦居                    且焉置土石

B.意甚悦,求市之                    固时俗之工巧兮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3分)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4分)

(3)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代诗歌阅读(7分)

昭君怨  梅花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词的上片“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一句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3分)

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好处。(4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有志与力,                                  ,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赤壁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情。(《赤壁赋》)

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打开闸门

(1)

聂小汶走进那间办公室时,神情有些恍惚。

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回国之后,这大半年来,她不断在找工作、面试之中兜兜转转。不断在被拒绝,重新填写履历表、应征之间摆摆荡荡。犹如被隔绝在栏栅外的迷失的羔羊一般,寒冷、饥饿、无助,委实使她心力交瘁。并非纯粹的经济不景气,并非她资格有问题。她有大学文凭,精通中英文,有辅导员的资格,甚至有张神学院文凭,又如何?她不断退而求其次,从应征广播导播、到教会同工、到基金会的秘书、到福音出版社的编辑,到商展会的协调员,碰壁就是碰壁!

这是今年来第7份应征的工作了吧?

难怪她紧张,她精神恍惚…    再一次失败,她准崩溃了!

“聂小汶,你可以进去了。”秘书呼唤她的名字,她打起精神,踏进那间办公室。

她面对的是一个超年轻的CEO,叫作ALEX,他劈头第一问题是:

“根据你提供了履历,你曾经在感化院做过辅导员?”

“是的…”

ALEX皱眉,把身子微微靠向椅背。他看来是那种精明干练,胸有成竹,凡事都逃不过他的锐利的目光。这种领导者,可能有不平凡的经历,可能是奖学金得主,可能毕业于国外的名牌大学。不管有多少可能,肯定一点的是,你绝对别想欺骗他。

“那么,关于Boy’s Home集体逃跑事件…”

又来了!她的精神又蹦紧了!总要面对的!是吗?逃避不了的,是吗?就像烙印般的印记,对吗?几乎每一次面试,她都栽在这个问题上。少年集体逃跑事件,逃跑事件!谁应该为打开闸门负责?谁的疏忽?…

聂小汶的眼眶一下子盈满了泪水。

(2)

为什么?为什么你会打开闸门?而没有锁上,是故意的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那些都是打架、混流氓、偷窃的坏孩子啊!你放走他们,没想到后果吗?没想到这是多么糟糕的事吗?本来,他们在Boy’s Home被改造,被管制与再教育,还有机会改过自新,重返社会。但你这样…这样轻率地放走他们,他们就会回到阴暗的后巷,继续打架、偷窃、吸毒,重新再犯罪,重新再堕落。你为什么打开闸门放他们走?为什么?

--羊,你见过羊吗?被困在羊栏里的羊。

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什么,我想说什么?你体会不到吗?你真的体会不到吗?他们是人啊!我再说,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被锁困在窗口有铁支的房间里。每天运动、上课、吃饭、上厕所,剩余的时间都被关在犹如牢房的有铁栅的房间里。他们需要自由,需要被释放,而不是凶神恶煞的管理员。他们是一群有灵性,有领悟力的孩子。十三岁到十五岁,那么小的孩子啊!如果你是他们的父母,你会怎么想?我能怎样?当然,我承认,我犯了错,我不该打开闸门的,我打开闸门,他们便窜进社会的各个角落,难保他们不会再遇见犯罪的诱引。他们没有足够的抵抗力。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你要为这错误,负起责任!

为什么只要我负责?这个社会不用负责吗?

社会归社会,你归你…

(3)

小汶瞪着年轻的CEO。他准会和许多的主导面试的主管一样,杀出同样的话吧?--你要为这错误负起责任,对不起,我们不能聘请你。

但是,年轻的CEO没有这么说,他静静端详着小汶半响。

“后来怎样?”

“什么后来怎样?”

“喔,我是指那些从感化院逃跑出来的孩子?”

“我不知道…我没有找过他们,他们也没有联络我。但隔了些时候,我依稀…从报章新闻看到的,×××又去混社会,干贩毒的勾当,结果被逮捕。×××杀了人……我时常在想,他们如果继续留在感化院,命运会否不同?”

“我还想知道,那次的事,有没有影响你的人生?”

“当然有…”小汶眼眶又红了。半年来,应征工作,竟然处处碰壁。

“你认得我吗?MISS NIE。”

“你是…”

年轻的CEO终于承认,他就是逃跑者其中之一。

聂小汶难以置信地瞪着ALEX。

“你…你真的就是Boy’s Home的逃跑者之一?”

“是的,15年前的事了,难怪你认不出我了。”

小汶恢复了恍惚,努力把紊乱的思绪整理出来。是真的吗?她只记得在作辅导时,有个高高瘦瘦的少年,老爱问她许多问题。

ALEX微笑着:“喏,老爱问问题的那个!”

“啊,我想起来了…”

小汶的记忆慢慢涌回来了,像溪水潺潺而流。是的,ALEX,他的中文名是刘志强。他很早就学会抽烟、赌博,后来也跟着一班少年流氓贩卖非法光碟。15岁那年,他书包里被搜出有毒品,被关入Boy’s Home!他后来发奋读书,顺利毕业;并得到奖学金,出国留学,然后回来开公司。当初,没有打开闸门,他的命运可能改写,谁知道呢?根据他所知,那些从小汶打开的闸门逃跑出来的少年,际遇都不同。××做了牧师,××在癌症基金会作总干事--你没有错啊,你打开闸门,让很多生命得到重生。

小汶流泪了感觉身上的捆绑消失了,完全被释放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面试时Alex直接就问聂小汶是否在感化院工作过,因为他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打开感化院闸门的辅导员聂小汶。

B“犹如被隔绝在栏栅外的迷失的羔羊一般”一句说明十五年来聂小汶因感化院事件一直不被社会认可和接受,这让她心力交瘁。

C聂小汶放走感化院那些少年后,虽然没有找过他们,也没有和他们联络,但她关注着报章新闻,仍然在为那些少年的成长担忧。

D文章最后写到聂小汶感觉到“身上的捆绑消失了”,是因为她知道Alex一定会录取她,她应征终将成功。

E这篇小说场景集中,以对话形式展开矛盾冲突,而且情节具有巧合性,这些特点与喜剧的表现手法极为相近。

2.小说的第二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聂小汶这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对于聂小汶来说,你认为她是否应该打开闸门?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仍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字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九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其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 其书法源学于王羲之《十七贴》,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功。学戏其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国剧学会”。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现代中国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泊,在他人眼中,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常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地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力量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虽拥有偌大家业,但其生活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饮食也非常随便,有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车轮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狂狷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国外。张伯驹对此深为痛惜,所以为了收集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四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贴》;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当时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经他收藏的书画名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细心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一生,浓缩了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士张伯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苦心学戏,后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国剧学会”,最终在京剧艺术方面达到很高的造诣。

C.民国时为防止国宝流失,张伯驹债台高筑、生命堪虞之时仍坚守收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D.“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

2.张伯驹作为“一代名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为“大怪”,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一代名士张伯驹”的人生经历,从“出身”“趣味”“品格”“机遇”中任选两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8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学术上有不同见解,应当允许百家争鸣,不能唯我独尊,更不能党同伐异。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术才会更加繁荣兴盛。

B.先生看着两人的背影,只是满脸讳莫如深地点了点头,又继续埋首于文件之中去了。

C.进入竹海,楠竹密布,铺天盖地,极目远眺,茫茫竹海,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D.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做了具体而微的讲解,而今天的演练,更让我们有了切身的体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苹果公司正在设计一种电视,你可以向它喊叫或打手势——它都可以明白你的意思。这一项目将为苹果和韩国电器巨头三星公司之间的战斗开辟新战场。

B.北京市政府去年推出了一项融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为一体的计划,城市废品回收者大军迅速增加。

C.在中国9600万六岁以下适龄儿童中,有一半不上幼儿园,这些孩子因此错过了教育专家认为的儿童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D.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星云湖,由于遭受“外来物种”侵袭,目前湖内的土著鱼种大头鱼已经灭绝。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②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⑤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A.⑤④⑥③①②  B.⑥⑤②④③① C.⑥②④①③⑤  D. ④⑥②③⑤①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的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

屈原《离骚》       王羲之《兰亭集序》

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建立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过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新闻,标题是“有责任感的毕业生求职最受欢迎”,内容是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因素依次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待人接物能力等等,其中责任感被排在第一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也谈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