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qiān)期   杂(róu)     自(yì)        (yǐ)郁

B. 谣(zhuó)     (qì)阔    (kè)死        (zài)笑载言

C. (diàn)污     便(pián)言    拾(duo)       伶(pīng)

D. 守(zhuó)   (ài)暧      自我(cú)尔    踯躅(zhízh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组是  (    )

① 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与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       的作品的。

② 站在滕王阁的第五层,仰望天光,鸟瞰水色,假如正值夕阳辉映,也许真要进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       了。

③ 古体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      、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

A.品位  境界  炫目      B.品味  境界  眩目

C.品位  意境  眩目      D.品味  意境  炫目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内容上的分类,后三者是表现手法。

B、汉末建安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最大,不少作品反映了社会动乱、人民疾苦的社会现实,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后人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首诗是我国保存下来的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D、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他的自叙散文《五柳先生传》、辞《归去来兮辞》、赋《感世不遇赋》等都是传世佳作。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让全国人民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B.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虽然与我近在咫尺,但是开学几个月时间里,我从来没见到过他的音容笑貌

C.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角度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在同一时代的作品中的确不同凡响

D.周末搬了新家,为了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我特意把自己的座右铭贴在了天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国外的旅游者到中国来,就是要领会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文明、风情的,因为他们到西安,除了浏览城市风貌,还要钻一钻曲折幽深的巷子和青石大砖铺成的路……而我们一些人总认为这些太“土”,登不了大雅之堂。

B.以前,我上课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有时老师讲到哪里我都不知道。现在懂得了,上课必须认真用耳朵听之外,还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质疑,这样才能学好语文。

C.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D.每一位思想家的著作,每一位诗人的诗篇,过一段时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并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填在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见”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见常日稀    ②君既若见录    ③路转溪桥忽见   ④风吹草低见牛羊     ⑤渐见愁煎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享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以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为牛酒饭食      具:备办         B. 以故城中空无人    更,更加

C. 来告语之        幸:幸亏         D. 皆缯单衣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会长老,问民所疾苦         ②比诸侯

B. ①故多持女远逃亡             ②常身翼蔽沛公。

C. ①留待之须臾                 ②若属皆为所虏。

D. ①不敢复言河伯娶妇。         ②常晋君赐矣

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西门豹初到邺城,从长老哪里了解到当地给河伯娶亲的事:即,祝巫看到长得漂亮的贫苦人家的女子,就说此女子应该嫁给河伯为妻,便立即给被选定的女子打扮好,投到河中。

B. 西门豹为了改变这个恶俗,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借口给河伯选定的妻子不好看。把祝巫投入河中让她给河伯禀告,并接着将祝巫的三个弟子、三老及廷掾都投入河中,邺城的官员百姓,再没有人敢提起给河伯娶亲的事情了。

C. 西门豹到邺城后,开始兴修水利。老百姓有怨言,他也无所畏惧,并认为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D. 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叙事上,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翻译(2小题,计8分)

1.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2.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根据前后文在横线上写出准确的诗句。

1.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2.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________,二情同依依。

4.青青子衿,_________。

5.________,桃李罗堂前。

6.少壮不努力,________。

7.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

8.君当作磐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计20分)

母亲不是圣人

张萍

前年,母亲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件衣服,又封了一个50元的红包,骑自行车回去送给母亲。她连看都不看,就把红包放进口袋,把衣服放在桌上,不冷不热地说:“坐吧。”

我蹬自行车出了一身汗,又累又渴,还得自己倒茶喝。

正在这时,外面有小轿车的声音,那是大姐回来了。母亲好像听到命令一样,立刻迎出门。大姐一下车,母亲满脸笑容地请她进屋,问累不累。

大姐说:“妈,我不累。”大姐坐小车回来,怎么会累呢?真正累的是我,母亲却没问我。

大姐也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又漂亮,又贵重。我在商场见过,最少要1000元,比我送给母亲的那件贵10倍。

大姐也给了母亲一个红包,比我的大得多。

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再把那个大红包放在衣服上,让众人欣赏,又亲手给大姐倒了一杯茶。

母亲对大姐的亲热举动,刺痛了我的心。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第二年,母亲生日时,我不再回去,只托哥带了一点礼物给母亲。

明天又是母亲的生日,我依旧买了一点礼物,托哥哥带回去。哥哥却说“去年,你没回去,已经有些不好。明天,你再不回去,大家还以为你对妈有意见呢。”

我说:“我就是对妈有意见,她对大姐好,对我不好。大姐钱多,能讨妈欢心;我钱少,讨妈嫌。”

哥说:“不会吧,妈不是那种人。”

我委屈地说:“你没尝过那种滋味,当然不会知道。大姐回去,妈每次都到门外迎接;我回去,妈几时出门看过一眼?我穷,没法跟大姐比,但还有一点自尊心。你不帮我带东西给妈,我另找人带。”

我一气之下,把东西拿回家。刚回到家,哥哥就追来了。他买了很多东西送给我,比我买给母亲的还多。我说:“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哥不说话,放下东西,转身就走。

我送哥出门,一直送到楼下的马路边,哥说:“以前,我来这里,你最多送我到门口;这回破例送到马路边,是不是因为我买的东西多?”

我生气地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哥说:“我把你当成平凡人。平凡人都会受到名利的影响,抽到大奖会高兴,丢失钱财会伤心。这次,我送给你的东西多,你就陪我多走几步路,这很正常。平凡的母亲也会受名利影响,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多,她就会亲热一点;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少,她就没那么亲热。我知道,你希望妈对你和大姐一样亲热,但是,只有不受名利影响的圣人才能做得到。那种道德高深的圣人,听说500年才出一个。我们的妈不是圣人,但确实是个好母亲,你买的衣服,她一直穿在身上,袖口磨破了都舍不得丢。妈并没有嫌弃你。”

我的泪水无声地流出来,哽咽着说:“别说了,我明天回去看妈。”

母亲依然对大姐很亲热,对我没有那么亲热。但我不再怪怨她。因为我知道母亲不是圣人,大家都不是圣人。

1.作者从哪些方面比较了母亲对“我”与对大姐不同的态度?(6分)

答:                                                                        

2.理解下面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

答:                                                                  

3.赏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5分)

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答:                                                                    

4.“我”为什么知道“母亲不是圣人”?(5分)

答: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本诗作者着意写下一个“断”字,它有哪些含义?(5分)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却不同,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5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补写诗歌,使语意完整。(6分)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

你走了,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你走了,留下整个的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按要求,补足下列对联(6分)

1.下面是一副献给老师的对联,请对出下联。(3分)

三尺讲台迎冬夏                   

2.请用文学名著中的内容对出下联(3分)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根据以下材料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无悔”是人生目标之一,但在“青春”过后,能真正做到“无悔”是很难的。可以说,在青春的路上,没有对“有悔”的反思就不会有“无悔”的追求和动力。

请以“有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自拟题目,写事要有点波澜,不得套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