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谬种(niù)    乘凉(chéng)    悼念(dào)      畏葸不前(sī)

B. 湮没(yān)    臭迹(chòu)     汲取(jí)       涸辙之鲋(hé)

C. 弭谤(mǐ)     袅娜(nuó)      懵懂(měng)     溘然长逝(kè)

D. 蹙缩(cù)     执拗(niù)      韶光(shào)     混混沌沌(hún)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歆享  葱笼  豁然开朗  义愤填赝

B. 寒暄  槃石  急急可危  终南捷径

C. 撕打  杜撰  雕梁画栋  责无旁代

D. 幽僻  漫游  自鸣得意  开诚布公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______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______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______过它繁密的枝叶,______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A. 嵌  随便  透  照

B. 嵌  随意  照  透

C. 镶  随意  透  照

D. 镶  随便  照  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与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怕危险,奋力救人,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赞扬,面对震区人民的感谢,官兵们安之若素

B. 李明的老师是全国知名的计算机编程专家,在老师的指导下,李明获得了区计算机编程比赛的一等奖,真是青出于蓝

C. 听到我嘲笑同桌语文成绩不及格,老师批评我说:“你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说他成绩差,你和他的成绩只不过相差一两分而已啊!”

D. 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加大对高科技作弊的惩治力度,今年高考期间,本市将建立一个能够覆盖五环内地区的固定监测网,对作弊频段实施干扰。

B. 重新回到欧洲联赛,贝克汉姆的曝光率大为增加,获得冠军后功成身退,留给了巴黎这座城市美好的回忆。

C. 据报道,某古城的大批居民和文物保护单位遭到大规模拆迁,改变这种大拆大建式开发古城的做法已经迫在眉睫。

D. 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将为媒体成员提供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为传统纸媒提供最权威的数据支撑。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熙凤——曹雪芹——《红楼梦》    B. 刘兰芝——萧统——《玉台新咏》

C. 琵琶女——白居易——《琵琶行》    D. 柳妈——鲁迅——《祝福》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______,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______。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而欲出者           怠:懈怠

B. 不出,火尽           且:将要

C. 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D. 此余之所也           得:心得

2.对下面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 ②③相同,①④不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

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而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 至于忧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而其见愈奇            D. 火尚足以明也

5.对上面两段文言语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作者详细地记述了自己游览褒禅山前洞和后洞的情形,突出了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B. 第一段末,作者在懊悔自己未能尽游览之乐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怠而欲出者”畏难怕苦思想的批评。

C. 第二段由“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强调了在“志”、“力”、“物”这三个成功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

D.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12、13题各2分,14题5分,共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师说》)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B.其闻道也先乎吾

君臣守以窥周氏

C.令其智乃反不能

向时之士也

D.吾从而

道也

2.下面各组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生吾前

其皆出于此

B.其闻道已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师不必贤弟子

青,取之

D.三人行,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耻师焉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分)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①。

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苹③。

注释:①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②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

③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第一联,诗人通过“望”、“挥手”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B. 第三联,描绘了朋友远行而去,独留诗人在落日的太湖边惆怅的景象。

C. 第四联,写诗人站在汀洲上不忍归去,情景交融,表达了不尽的愁思。

D. 全诗虽没有“别离”二字,但诗人借眼前之景表达情思,有婉曲之妙。

2.本诗第二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请在横线上填人原文语句。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2.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归园田居》)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蜀相》)

5.________,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________。(《春夜喜雨》)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7.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劝学》)

8.________,茂林修竹,________,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9.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遍地莲花

王臣才

(1)中国的莲花,有了周敦颐一篇《爱莲说》、朱自清一篇《荷塘月色》,便是写到了极致。那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恬静怡然的风致,每每读来,都让人情动于衷,心仪久久。

(2)因为文章,喜欢上了莲花。这几年南来北往,印象最深的,还数石城的莲花。比之在园林池塘中看到的,那是完全不同的气象、不同的感觉。

(3)石城号称中国最关白莲之乡,村村有莲,户户种莲。从横贯全县的琴江沿岸走过,坪坝上,沟汊间,看到的尽是一方方、一层层清香四溢、长势正好的莲田。那繁星般斑斓的莲朵,碧玉般莹润的莲叶,相接相拥,绵延百余里,像一匹无穷无尽的云锦铺展开来,把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打扮得富丽妖娆,熠熠生辉。莲田周边,是林草苍翠的山峦。山脊的上方,穹庐般覆盖着辽远的白云蓝天。听不见机械的轰鸣击打,见不到车来人往的扰攘。万籁俱寂,洁净无尘,俯仰之间,除了莲花还是莲花。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纵目骋怀,你会不由得想到,在这烟尘弥漫、噪声盈耳的世界上,能有这样一方宁静的山水,一处清爽的天地,真是人间幸事!

(4)据莲农介绍,莲花最喜阳光,阳光愈足,开的愈好。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来是其来有自的。那阳光下的百亩莲田,鲜荷蓬勃,灿然怒放。放眼看去,大片的莲花似无不同,静心细品,则是风情万种,各具姿色:有的高雅,有的艳丽;有的端庄,有的娇羞;有的温婉柔媚,有的烂漫天真;有的从容淡定,有的神采飞扬。古人喻之为“凌波仙子”,想来真是再确切不过的。

(5)石城的莲子,以色白、粒大、清香味关著称。所谓“白莲”,指称的即是这种营养丰富的优质莲子,并非花的颜色。全县十万亩莲田,每年大约可收九千吨莲子,而莲藕、莲心、莲花、莲叶、莲须、荷蒂等又可入厨入药,是农家收入的主要来源。莲农老陈说,白莲品质很好,但务劳起来也是相当辛苦的。先得适时采收,趁天气凉快,每天四点左右就得下地采摘。采莲时,无论男女老幼,都得赤手光脚在泥水里操作,蚊虫的叮咬、莲梗倒刺的划痛是免不了的,但你都得忍着。其次,采回的莲蓬当天就得处理,包括上学前放学后的学生娃,全家人围坐一起,剥开莲蓬,取出莲子,再一粒粒剥去外壳、内膜,捅出莲心,而后拿到太阳下晾晒,等水分挥发完,又得取回来烘烤,这中间,火候的掌握也是十分要紧的……听着他的介绍,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两联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石城是我国著名的客家族系发祥地。晋代以降,中原士族百姓五次大规模南迁,最早便是在这方“环山多石,耸峙如城”的地界上安定下来,垦地置业,休养生息,而后随着人丁的增长和家族的兴盛,一部分人又陆续穿越武夷山,东进闽西,南下粤东,寻求新的拓展,故石城又有“闽粤通衢,客家摇篮”之称。现在的石城县,古风犹存,从建筑风格、礼仪习俗,到饮食品类、方言土语,都可寻觅到浓郁的中原文明的古老气息。饶有兴味的是,即使是现在,在通往各乡镇的路边,仍可以见到一座座叫“五里亭”的砖砌建筑,形似房屋,阔约三间,是乡民们自愿捐建供行人乘凉避寒、歇息打尖用的。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交通也十分便捷,那些五里一亭的设施已失去原先的功能,有的被改做公交停车站,但它们仍完好地保留在那里,瞩目之际,常会引发人们对客家文化的种种遐思。

(7)石城还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为击退敌人的进攻,给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集结转移赢得时间,由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三军团,在这里发起历时12天的阻击战,英勇顽强、深明大义的石城人民,不仅舍身忘死地支援了这场著名的战役,而且正是在这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刻,将16000名优秀子弟送去随军征战。当我们在革命纪念馆了解到这16000名子弟最后到达陕北的,只有53名,而镌刻在烈士名录中有名有姓的,也只有4000多名时,我们的心真是被深深的刺痛了,被强烈地震撼了,客家儿女为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为中国革命所付出的牺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叹唏嘘,为之动容。

(8)从展览大厅出来,在“红色主题广场”上漫步,我似乎对遍地莲花的石城多了一份思考:石城人爱莲、种莲,对莲花情有独钟,难道只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吗?

(9)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在炫富摆金、趋时媚俗的社会风气下,这位理学宗师千百年前的诘问,无疑是出了一道会让一些人颇感难堪,又让更多的人清夜扪心、深长思索的考题……

(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具体而又生动地描绘了石城莲花不同凡响的气象。

B. 文中多处引用古代诗文,目的是描摹莲花的形态,赞美莲花的品格,引发读者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思索。

C. 在第5段中,作者详写了石城的莲子,既突出了莲浑身都是宝的特点,也表达了对石城人民艰辛劳作的同情。

D. 第7段,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石城人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对竟然有一万多名石城子弟没有被追认为烈士感到非常震惊。

E. 本文以名家颂莲的名篇总领全文,又以名家名篇的相关文句收束全文,形成了首尾呼府、圆和自然的结构。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石城的莲花“比之在园林池塘中看到的,那是完全不同的气象、

不同的感觉”?请分条概括。(4分)

3.结合全文,分析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作文:

_______________,值得拥有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语,使题目完整通顺,然后写一篇文章。

②联系现实生活,有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