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9分)

                      ,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小题2】.哀吾生之须臾,                      。           (《赤壁赋》)                                          

【小题3】女也不爽,             。 士也罔极,             。(《氓》) 

【小题4】.               ,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             。(《离骚》)                    

【小题5】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小题6】                        ,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②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③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④,完缉罅漏⑤,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低下。④甃:井壁。⑤罅漏:缝隙,漏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惟负山凿井            负:靠近

B.问民之所病             病:疾病

C.率常不应              率:大抵

D.并河而东              东:向东流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4分)

①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

译文:

(2)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译文: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文后题目(8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孔子认为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孟子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孔子认为,“多见而识之”与“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相比,后者是次一等的智慧。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4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曹操就杀了董承全家,怒气未消,还杀了董贵妃,并宣布,从此以后外戚不奉旨进宫者斩。

B、赤壁之战中,庞统欲以连环计破曹,但被徐庶识破。庞统以刘备有恩于徐庶来说服徐庶,徐庶被庞统感动,守口如瓶。回到曹军中后,徐庶向曹操引荐庞统,并借机向曹操献了连环计,让庞统的计谋得以实现。

C、奇人左慈,在四川峨眉山学得奇门遁甲之术。他见曹操,便要曹操放弃天下和他一起去山中修行,让刘备称王。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术戏弄曹操。曹操杀他,他却能死而复生,幻化出无数“左慈”,提着头来打曹操。

D、诸葛亮葬于阳安关附近的定军山。钟会夺下了阳安关,是夜,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钟会听其言,在军前立出一支白旗,上书“保国安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子夜》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曾沧海看到吴荪甫发给他的急电很高兴,因为他想到自己无论如何是鼎鼎望族,想到自己的嫡亲外甥吴荪甫打急电是有要事和他相商。但当他明白电文是来报丧时,他那一股高兴就转为了满腔怒气。

B、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市进行了总罢工,工人十分团结。吴荪甫亲临工厂了解情况,当他出厂时,无数女工拥上前来,把吴荪甫的汽车包围得一动也不动。保镖老关把手枪拔出来,但女工们没有退却。后来在屠维岳的帮助下,汽车才从工厂后门开走。

C、冯云卿是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农民若和他发生了债务关系,即使只有一块钱,结果总被冯云卿盘剥得倾家荡产。到齐卢战争那年,冯云卿已经拥有了二三千亩的田地。

D、吴荪甫策划向他二姐进言,“出奇兵”煽起杜竹斋的胆量,达到吴杜联手打倒赵伯韬的目的。他要求佩瑶在二姐面前说雷鸣吃了败仗,被活捉到天津。佩瑶明白吴荪甫的用意,心里无端一阵悲哀,她觉得吴荪甫太残酷了。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关羽拒绝与孙权联姻后发生了什么?请简述关羽拒绝联姻后的故事。

(2)《子夜》中有这样的描写:“酱紫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声音洪亮而清晰”“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即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这些人物描写指的是谁?《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  梢  青

黄  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 4分)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分 析 题

安  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 “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四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一片大乱。

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题2】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4分)                                             

【小题3】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6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伴随着网线铺进千家万户,在城乡基本上普及电脑了①,地球就像传播学家克卢汉所预言的那样成为一个名      (fù)②其实的地球村。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立即与世界同步,了解全世界最新信息,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用“爆炸”来形容,让我们                 ③。

 第①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1分)

【小题2】根据拼音在②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小题3】在③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根据下面这幅题为《车祸的影子》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满分5 manfen5.com

(1)简单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2)说说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不超过30字)(2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2012年1月15日下午,一列开往罗湖的港铁列车上,8名内地游客准备离开香港,同车的包括30岁的港人韦先生及女友。乘客中一位内地母亲,把干脆面倒到女儿手里,小姑娘吃的过程中不小心撒落在地上。按照港铁附例,任何人不得在港铁付费区内饮食。韦先生见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对不起,这里不能吃东西。”之后,小孩子就不再吃东西了,小女孩妈妈反驳说他多事,她的同伴则嘲笑韦先生普通话太差。 

一位港男说:“有没有搞错啊,道歉就可以了!”小女孩的母亲用普通话回道:“我们从内地过来,小孩子嘛……”随后双方对骂声越来越大,和这位母亲的同行的内地游客、还有几位香港人也加入骂战。后来,港铁职员上车向双方了解情况。小姑娘说:“应该是老妈不对,都怪我。”最后,港铁职员在九龙塘站把双方请下车,解决争执。 

读过之后,你有何感想?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