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3.                           ,铁马秋风大散关。

4.岩扉松径长寂寥,                          

5.                           ,使我不得开心颜?

6.吴楚东南坼,                          

7.垆边人似月,                          

8.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9.                           ,用之如泥沙?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真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品德和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

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项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20%—30%,人格要素占70%—80%。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更要养成健康人格。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商有如翅上的羽毛,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缺和扭曲上。

1.应聘者对某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重在说明什么?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聪明的不做胜过愚蠢的做。

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C.只要保守秘密就能获得成功。

D.人格品德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2.在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

B.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空有双翅而毫无作为了

C.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

D.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上那蔚蓝的天空

3.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

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一个人可以没有智慧,但绝不可以没有道德。

C.道德的缺陷常可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D.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不可填补。

4.根据文章进行推断,下面全属于“情商”较高的一项是 (   )

A.感情丰富,多愁善感;不求闻达,知足常乐。

B.宽容大度,善解人意;遇事果决,遇变不惊。

C.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求闻达,知足常乐。

D.知识渊博,学富五年;行事果决,遇变不惊。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课内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中的划线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     学而不

②不珍器重宝     向使三国各其地

③始祸焉         不之客

④革灭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

曰:六国互丧   未易量

匈奴七百余里   李牧连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2.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下列各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较秦之所,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一夕安寝

C.战败而亡,诚不

D.吾恐秦人食之不下咽也

4.选出划线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

B.择才且贤者,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滋生繁衍

D.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②禁制不得不详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⑤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 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上,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 “由夺其食”“由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

译文: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译文: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7分)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②,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吴地方言②调皮

1.“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3分)

2.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技巧?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5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丞设计除掉曹操,董丞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曹操就杀了董丞全家,怒气未消,还杀了董贵妃并宣布,从此以后,外戚不奉旨进宫者斩。

B.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曹操挟天子以令广土众民,占着天时,孙权据有江洒,占着地利,而刘备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可占人和。应当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采取据蜀联吴搞曹的策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以图中原。

C.关羽死后阴魂不散。一个月白风清之夜,玉泉山普净长老忽见关羽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在空中大呼:“还我头来!”关公之灵受普净点化皈依佛门。东吴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曹操打开装着关羽首级的木匣,见关公面如平日,笑问:“云长公别来无恙!”

D.汉献帝被迫 “受禅台”,让位于曹丕。曹丕即位后,改国号为大魏,追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令其即日离开京城,不宣召不得入朝。

E. 孟获被放回去以后,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孔明派马岱偷渡泸水,有董荼那做内应,一举擒住了孟获。孟获不服又被放回,这次他让弟弟孟优前往蜀军营中偷袭,不料被孔明识破,孟获第三次被擒。

2.简述题(二选一)(5分)

(1)关羽拒绝联姻后,东吴采取了什么行动?关羽又是怎么死的?

(2)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请简述《三国演义》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相关情节。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 “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是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而父亲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2.第⑧段插叙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3.你认为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有什么含义?(4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4分)

11日晚上7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被疯抢,许多实体书店挂出      ①   (shòu qìng)的牌子。在国内知名网上书城,如当当网、京东商城和卓越亚马逊,莫言作品已纷纷脱销,与莫言作品相关的电子书、影视剧改编作品和演讲视频也受到热捧。多家出版商表示将推出莫言作品系列。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率先表示,目前该社已确定或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 “莫言热”还波及到文化领域之外,如“高调慈善”的陈光标公开表示要送别墅给莫言;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斥资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

1.在①处,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1分)

2.找出划线句子中的语病,并加以改正。(1分)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现象(2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主,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