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譬(pì)如硁硁(kēng)荷蒉(kuì)八佾(yì) B.鸡黍(sǔ)鞟(kuò)僭(jiàn)越食夫(fú)稻 C.偃(yǎn)鄙(bǐ)哉刑罚不中(zhòng) 瞽(gǔ)者 D.箪(dān)食肱(gōng)哂(shěn)之钻燧(suì)改火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划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必不得已而去(如果)陈力就列(发挥能力)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战争)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燧石) C.礼云礼云(表强调)不敢不告也(报告) D.使子路问津焉(渡口)泛爱众(广泛)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划线的实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则厉,浅出揭(穿着衣服涉水过河)斯己而已矣(守己) B.非尔所及也(做到)而耻恶衣恶食者(厌恶) C.摄乎大国之间(参与)少者怀之(关心) D.天下归仁焉(赞许)苟患失之(那么)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富矣,又何加焉子为政,焉用杀? B.人而不仁,如礼何?不义而富且贵 C.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尧舜其犹病诸 D.吾道一以贯之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每个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民无所措手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B.盖阙如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C.见其二子焉 何事于仁 D.今之从政者殆而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项是( ) A.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D.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类活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士不可以不弘毅 于斯三者何先 B.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C.觚不觚,觚哉!觚哉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D.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仁者寿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式不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A.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B.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无乃尔是过与? C.士志于道八佾舞于庭 D.吾道一以贯之而谁以易之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成语不是完全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 A.陈力就列大动干戈化若偃草手足无措 B.患得患失舍生取义与民同乐任重道远 C.分崩离析发愤忘食无所不至仁人志士 D.往者不谏来者可追一以贯之博施济众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老百姓就不能存在了。)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是大夫操纵了国家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 C.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鸟兽不可跟世人同群,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 D.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自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典籍。)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仁,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行得通。) B.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现仁的方法了。) C.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 D.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桓公杀公子纠,杀不死,管仲又去辅助他。)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改行“彻税”,改善国家的财政收入。) B.“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孔子认为如果你觉得不守丧已经可以心安理得了,那么也可以一年为底线。) C.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在曾子看来,孔子的道可有“忠恕”二字来概括,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忠”的具体化)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的“均”都是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A.“敬事而信”,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信任老百姓。 B.“节用而爱人”就是执政者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人民。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C.“使民以时”,施政应立足于百姓,充分考虑人民利益,役使百姓应该不违背农时。 D.孔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思想仍是“为政以德”。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是对下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A.孔子认为,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B.孔子认为,全乡的人都讨厌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C.孔子认为,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D.孔子认为,不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对下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 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复”的意思是回复。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
|
| 16. 难度:中等 | |
|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对此的态度?(2分)
3.为什么“名正”才能“言顺”? “正名”的内容是什么?(2分)
|
|
| 17. 难度:中等 | |
|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与师言之道与?
2.孔子遇见穿丧服的、执政的、盲人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分)
3.孔子为什么肯定管仲为“仁者”?(3分)
|
|
| 18. 难度:中等 | |
|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如何形象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2分)
3.为什么“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3分)
|
|
| 19. 难度:中等 | |
|
默写下列课内名句(10分) 1.道之以德, , 。 2. ,天下归仁焉。 ,而由人乎哉?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 4.子曰:“志于道, , ,游于艺。” 5.子曰“ , 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 ,群而不党。” 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
|
| 2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共40分)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而做一个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首要要求。 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服务事业的史怀哲说:“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到他人的心理和思想。” 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一文中说他活着的理由之一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要求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7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