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我细细观赏它(qiān)细的脉络,嫩芽,我以(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诸君(yì)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zhǐ),容有底止。

C.一个人(jiā)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hùn)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D.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kě)(qǔ)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锁事惭愧短小精悍 兴高彩烈             B.沉疴联袂言简意赅陈词滥调

C.俯瞰睚眦穿流不息容光涣发              D.誉写账目鳞次栉比一愁莫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______,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2)只是在夜间,他(沙子龙)把小院的门关好,______他的“五虎断魂枪”。

(3)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______谈闲天。

A.淡薄 熟悉熟悉 功夫                    B.淡泊 熟习熟习 工夫

C.淡薄 熟习熟习 工夫                    D.淡泊 熟悉熟悉 功夫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

B.米洛斯的维纳斯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C.他善于察言观色,羡慕而又忌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在这些人面前,他总是自惭形秽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组委会选举49岁的铁凝为中国作协主席,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

B.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我们现在选择的改革路径和取向,必须取决于哪一条路可以让经济比较快速增长的同时能否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D.《史记》就是这样遵循“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原则,对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总结,深得史家赞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和百姓疾苦,诗风沉郁顿挫,被后人誉为“诗圣”。

C.元代的戏曲称作“元杂剧”。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传世作品《窦娥冤》讲述了窦娥孝敬公婆、为民伸冤的故事。

D.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关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军首领。“群凶”指董卓等军阀。

B.“初期……”两句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灭掉董卓。

C.“军合……”两句是说诸军在讨伐中貌合神离,各自观望不前。

D.“白骨……”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千里无鸡鸣”表明连鸡都害怕战争。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B.诗中也暗含着作者要削平战乱,进而篡夺汉朝政权的野心。

C.本诗以叙事为主,叙事、描写、抒情有机结合,内容丰富,语言朴实。

D.本诗前半部分写原因,后半部分写结果,思路贯通,层次清晰。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默写,补充上下句。(10分)

1.淇则有岸,                      

2.              ,援玉枹兮击鸣鼓。

3.前军夜战洮河北,                

4.              ,当春乃发生。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7.               ,相逢何必曾相识。

8.人生如梦,               

9.春如旧,人空瘦,                

10.              ,山深闻鹧鸪。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也许》这首诗最初发表时,其中一节最后一句是“我吩咐山灵保护你睡”,后来改成“撑一伞松阴庇护你睡”。有人这样评价作者的修改:

“改动之后,原有的情调失去大半,这首诗的灵魂──极度悲伤之时诗人思绪的迷乱恍惚消失了,由于思绪的迷乱而带来的抒情的气势也大大减弱。”

注: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阴庇护你睡(《也许》节选)

请你用三个四字短语提炼这句评论的要点:□□□□   □□□□   □□□□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5分)

①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作依米的小花。②那里干旱炎热的气候和土壤只适合生长根系较庞大的植物,而依米花却除外,它只有一条细长的根茎。③在那样的热带气候当中,又在茫茫戈壁滩上,它得用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根部对泥土的植入,到了第六年它才吐蕊。④依米花的生长是如此艰难。⑤让人惊异的是,依米花非常奇特,每朵花有四个花瓣,一个花瓣一种颜色,红、黄、蓝、白,煞是娇艳。

1.请根据①—④句说明的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3分)

答:                                                                

2.请你用一个成语形容第⑤句对依米花的描写。(2分)

答: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相照应的诗句是:                            。(4分)

2.若将“误落尘网中”的“尘网”改为“罗网”,为什么不好?(3分)

答:                                                                           

                                                                               

3.在一次读诗会上,有位同学将诗中“桃李罗堂前”一句理解为“堂前桃李满桌”,你认为他的理解是否合适,请结合前后诗句说出两个理由。(4分)

答:                                                                           

                                                                               

4.从诗中看,作者归隐田园后,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5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符合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甲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乙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丙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取材于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1.阅读第①段,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白居易评价诗歌的核心思想是                                              

2.根据第②段内容,“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这句话应插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3分)

答:应插在         处。

3.阅读第④段,请说出白居易“加以排斥”的诗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分)

答:                                                                          

                                                                              

4.请以白居易的诗为例,简要说明该诗如何体现了他自己的艺术主张。(7分)

答: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请以《美在我身边》为题作文。

要求:①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身边的美好的人或事。②文体: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