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每一格0.5分,共10分)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__________,_________。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_________。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6.青,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___。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

8.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

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当代中国作家群体中,2011年8月,一位作家凭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他因“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中国作家是_________。 

在现代中国作家群体中,名家辈出。著名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某位作家的游记,就画不了浙皖一带的山水;如果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他的妙文。这位作家就是《江南的冬景》的作者_______。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yè)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gǎn)。

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sū)骨的都会,没有静(mì)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门对长桥,窗临远(bù),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jǐ)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D.火烧云持久地停驻在西天。太阳已经落下去很久了,还将最后的一(mǒ)光辉像(sào)帚一样扫向就近的云彩。直到最后,在落日又贪婪的映照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B.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C.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

D.村民本来是连这个湖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牒子。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面这段文字划线处都有语病,对其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

“学习学”作为一门以研究人类的学习活动和规律的新兴学科,发展前景看好。王凯教授的《论学习》收录了他三年来发表的12篇论文,这些论文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大多在二千六百字左右此书学术价值及发行量较高广大教师不但非常喜欢这部著作,而且学生也很喜欢它

A.①改为“以研究人类的学习活动和规律为内容的新兴学科”。

B.②删去“左右”。

C.③改为“此书学术价值较高,发行量较大”。

D.④改为“广大学生不但非常喜欢这部著作,而且老师也很喜欢它”。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以“溪云初起日沉阁”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最工整的对仗的一句是(    )

A.一上高城万里愁                        B.故国东来渭水流

C.蝉鸣黄叶汉宫秋                        D.山雨欲来风满楼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想北平》一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突出北平动中有静、布置匀调、贴近自然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喜爱眷恋之情。

B.《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来结尾。

C.《想北平》这篇文章,既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把北平本地的水果“西山的沙果、海棠”和来自美国的“包着纸的橘子”进行对比,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水果的不屑。

D.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先进论断,在当时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说法错误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师说》中,韩愈倡导唐朝时期的古文,批评了不从师学习的风气。

B.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话剧作品有《龙须沟》《茶馆》等。

C.《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照片和文字构成的。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

D.《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利奥波德,本文选自《沙乡年鉴》,《沙乡年鉴》这本书被美国人视为与《瓦尔登湖》具有同样伟大影响力的经典。作者在沙乡进行了十多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

B.然后知山之特立岁,元和四年也

C.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

D.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上食埃土,饮黄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研究)

B.正襟坐,而问客曰(危:端正地)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边际)

D.驽马十,功在不舍(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失意的样子)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每一句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⑧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自不变者而观之

B.顺风呼,声非加疾也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C.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D.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师不必贤弟子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而今安在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里香 

中国台湾 ·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多姿的图画,并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B.“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和“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溪水流向海洋”是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浪潮重回大地”是指心系故园,重回故园。以“溪水”、“浪潮”两句对比起兴,从中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C.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在“篱”前的年轻人岂知离愁别苦?诗人在此巧用“篱”与“离”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走得也洒脱。

D.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长恨歌》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句,诗人此处用“魂魄”这一深具古典韵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 (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1.对这两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白诗第二句“软于丝”的意思是指柳条披垂时那种柔软如丝的姿态。

B.白诗三、四句写郊野荒园的柳树,尽管长势繁茂,婀娜多姿,却无人观赏。

C.吴诗第一句写杨柳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自有一种品格。

D.吴诗第二句“雪濛濛”形容漫天飞雪,描写杨花比百花先开的情景。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是前两句侧重描写杨柳的可爱风姿,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

B.同是写树,白诗运用正面描写,而吴诗则兼用衬托的手法。

C.白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D.吴诗通过对杨花的赞美,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傲霜斗雪的英雄形象。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题目。(共8分)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析】
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词(6分)

①因往相(   )田  ②书(  )不数字    ③辄(  )深了人意。

④余戏(  )之曰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   )?⑥是日剧饮(  )而归。 

2.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2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③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共17分)

目 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⑵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眼光和我凝望的视线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⑶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很明显地,他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⑷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⑸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⑹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⑺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⑻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⑼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⑽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⑾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⑿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在第⑵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2.根据作者的情感,分别解释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①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2分)

②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2分)

3.本文在第⑺段和第⒀段,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

4.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

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不少于80字。(5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目送》超脱!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在坚强之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在是非面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③自主选择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