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分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狭(ài)粗(cāo)鹰(sǔn)无声息(qiǎo)

B.裂(guī)疹(bāo)水(zhàn)过蒙拔(yào)

C.丝(qiā)脚(chōng)薄(zuò)呱呱而泣(guā)

D.盘(yuán)眉(zhòu)席(yān)杯盘狼(ji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落脾气桀骜不训心悦臣服

B.模糊孤僻直截了当殒身不恤

C.落漠矫正朔风凛洌肆意妄为

D.苍桑涵概冥顽不灵万濑有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臣洗马(免除)伯劳东飞燕西飞(比喻人的离散)

B.顺私情(如果)吾妻来(旧时女子出嫁)一红尘妃子笑(跑得飞快的马)

C.蒙国恩(不久)区区不能废远(形容感情恳切)再休此处栖迟(留恋)

D.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山顶千门次第开(一个挨一个)形影相(牵绊)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D.乌云四合,弥漫了山谷,抹掉了山下的村落,只有几座高峰的峰顶浮在云头,仿佛海上的几座小岛。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走进木渎严家花园东侧的“李兴荣木雕艺术馆”,你就会被那些形态各异、姿态生动的佛雕像所陶醉,而这些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就出自其貌不扬的民间工艺家李兴荣之手。

B.12月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栏目播出的一期关注“普洱茶现象”的节目,妙趣横生,让我陶醉其中,乐不思蜀

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觉得云里雾里。

D.谈起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中的角色,马云不知不觉兴奋起来,其实,在网络的世界里,马云和风清扬一样,同样是出手无招,出神入化。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课内古文选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与 责备            B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

C丘也闻有国有者 诸侯的封地  D今由与求也,夫子辅佐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伐?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B.则修文德来之久之,能足音辨人

C.而谋动干戈邦内孔子沐浴而朝,告哀公

D.且在邦域中矣臣不胜犬马怖惧

3.对文章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尖锐指出季氏的忧患在萧墙之内,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B.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C.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颛臾以后来攻打鲁国。

D.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4.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D.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酉甫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源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擢第:登第,单进士。②酉甫:音pú,合聚饮食。③笥:音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音yù,饱。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政惠:仁慈

B.德秀自之乳:喂养

C.益请虎自赎格:击打

D.吾当,不及余人坐,受牵连

2.下列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为国为亲,忠孝两全。

B.许之矣,不可负约——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C.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袄——宽厚不羁,不论贵贱。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豁达自任,志向高雅。

3.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元德秀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任南和县尉,后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为官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抚养孤独无依的人,任满的时候,他是赶着柴车离开的,他死的时候,家中只有最起码的生活用具。

C.元德秀在陆源为官定居的时候,纵情山水,常弹琴、喝酒、写文章以自娱。

D.元德秀任鲁山县令时,不怕获罪,批准一个被关押的盗贼杀虎自赎。

第II卷(非选择题  76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4分)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2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诗人在诗中流露的这种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来者犹可追。(《知其不可而为之》)

2.                  ,言之必可行也。(《克己复礼》)

3.八佾舞于庭,                              。(《克己复礼》)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为政以德》)

5.子曰:             ,小人喻于利。(《君子之风》)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老愚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不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优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峰,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4日,有删改)

1.对抢购“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这种现象,作者有怎样复杂的心情?(4分)

                                                                     

2.从“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这一现象,请分条概括这个时代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求。(4分)

                                                                      

3.综观全文,你如何看待“文化奶妈”这一人文科学领域的传承方式?请就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并思考以下名家的评点,自选角度写出你的评点,要求:50字左右。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名家评点)

朱憙: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先文,非为己之学业也。”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四书集注》)

我的评点:(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