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 出头来。 (2)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 进了荷花淀。 (3)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 出一个人来。 (4)又沉到水底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 出来。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5. 难度:中等 | |||||
|
“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这个句子是从下面一段话中抽出来的,还原到何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②一家人送他出了门。③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④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荷花淀 (甲)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乙)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为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 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撅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1.根据甲段人物的对话概括人物性格特征(除水生嫂以外)。 2.“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3.乙段中写她们受到什么刺激?为什么兴奋? 4.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 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这是一篇有关战争的文章,作者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文中小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死的? 3.试分析文中“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 4.对所选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