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 3. 难度:中等 | |||||
|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 ( )
|
|||||
| 4.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文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网吧在取得安全合格证之前,必须在电脑上安装安全管理软件,封堵有害信息网站等。电脑进入非允许范围内的网站,安全管理软件会同时发出警报。但事实上,许多网吧在定期对电脑进行清理时,经常要重做系统,安全管理软件往往嫌麻烦不被重装。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7. 难度:中等 | |||||
|
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加坡发现一种能飞的树蛇,它飞行时不仅形态奇异,而且会出于不同目的来变换姿势,有时活像在空中表演高难度动作的杂技演员。它起飞时①。飞行中身体呈“S”形,以控制方向。准备落地时,②。落地前几秒钟则开始滑行,确保平稳。上述发现已经载入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
②为减慢速度,头部开始下沉,翼肋停止旋转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
| 9. 难度:中等 | |
|
(一) 在今天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到88.2%的青少年的肯定:其中有5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31.3%的人认为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只有6.9%的人认为勤俭节约“现在已经过时”。 对勤俭节约精神的充分肯定,表明以往社会主导文化强调的这一观念仍然得到当今青少年的认可。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勤俭节约并不受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 进一步比较发现,初中生对勤俭节约表现出了最高的认同度,认为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的比例最高(66.2%),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均高出12个百分点。 1.文中的“提倡”一词说明勤俭节约是一种的观念,而不是一种法制观念。 2.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内容。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承载了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资源约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正成为普遍的共识。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在今年6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真正做到勤俭节约,你认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到些什么?请简略谈谈你的看法。
|
|
| 10. 难度:中等 | |
|
(二) 由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当前青少年的经济自立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对于“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这一问题,有五成以上的青少年(56.7%)表示“非常愿意”,24.8%的人表示“比较愿意”,两者累计,表示肯定态度的人数达到81.5%。 通过比较也发现,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具有更强的经济独立意识。大学生希望经济自立的意识也较强,愿意打工的比例最高,高中生居中,初中生最低。 调查还发现,有44.3%的青少年“正在攒钱”或“准备攒钱”,27.2%的人“以前攒过,现在不攒了”,只有15.9%的人“从来没攒过钱”,还有12.6%的人“没有钱可攒”。 1.概括每个文段内容的要点: (1)第一段: (2)第二段: (3)第三段: 2.第二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请具体解释。 3.第三段文字在说明时采用了什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 从曲阜向北走不远,就到了规模不小的颜庙。那里供奉着被称为“复圣”的孔子的学生颜回。庙里有块石碑,上书“陋巷故址”;有眼古井,称“陋巷井”。望着井下幽幽绰绰的黯黯水影,心里不由响起那句千载盘旋的苍老的喟叹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那么,颜回“一瓢饮”,饮的便该是这井里的水了。井因人而著名而成为圣物;这了保卫圣物,明代嘉靖年间建起了一座亭子。平地垒起的石基,六根木柱撑起一个形制朴素的六角檐顶。亭中井旁立一石碑,正面书“陋巷井”三字,北面镌着有关建亭的文字。 我在亭里默坐许久,觉得它很有些意味。 想起孩子时候,听爷爷讲过孔夫子和他弟子的故事,童真无邪,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传说他能听懂鸟儿说话;最动心同情的算闵子骞,他体贴孝敬父母;对颜回呢,只知道他家里穷,却好学不倦,此外并没有留下多少深的印象。后来书读得多了些,知道孔子最器重的弟子是颜回。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 后来看到台湾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作者在批评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弊端,即“不思改造社会,轻视竞争”,提倡“安贫乐道”时,讥弹说:“只把穷得叮叮当当的颜回先生,当作活宝,努力赞扬他的安贫气质。”柏杨似乎也把颜回的作为当作中国人的“丑陋”之一例加以指责,我看了不大舒服,这种指责有失公允。 其实孔子从来没有一味地劝人安贫,号召大家一起过苦日子。孔子很欣赏的另一大弟子端木赐,就下海经商,成了春秋时期很有名的大款。孔子和他的不少弟子器重颜回,主要因为他特异的意志和操守。为了钻研治国安邦的学问,或者说潜心于学术吧,颜回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等所诱惑,这是多么值得赞佩的精神境界!历史上以如此专攻不旁骛的心态钻研科学技术的人被认为精英,以同样心态钻研人文学问,为“天下归仁”的理想而献身,不同样应当被视为人类的民族的精英吗?纵观20世纪痛揭中国人的丑陋,即国民劣根性,有谁可同鲁迅先生相比并?而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历史掩不住他们的光辉,先生盛誉他们堪称“中国的脊梁”。颜回不正属于这一“脊梁”的行列吗?他是美好的中国人。 陋巷、陋巷井、陋巷井亭,这里标识的“陋”,只在于指不尽如人意的物质条件。不厌其陋,不惧其陋,而为了改变这陋,以坚忍精神去进取的人,永远有资格成为人群的楷模。 后来我又有机会拜谒颜庙,特意为井亭拍了照片,很出乎意料,这一次我知道一件事。 有位自称是颜回第七十五代孙,在该市的“颜氏联谊会”担任着职务的老者,对归国“寻根”的一位颜姓先生说,他们颜姓要高于孔姓五百多年。孔子的母亲叫颜征在,那么细论起来,孔圣人还是颜家的外甥哩。他还矜夸:颜姓人自六十一代开始经皇上诏准,行辈排名依次用30个字,轮转至今。这位老者又说,颜回帮助过孔子治《春秋》,编《周易》,连儒学界的人也承认颜回学问高过孔子。 我不禁想,“不幸短命死矣”的颜回,果若有灵,听到20世纪他的第七十五代孙有人在孔圣诞生地大发如此高论,他会怎样想呢?恐怕跑到陋巷井跳下去,再死一回。 我照了几张颜回井亭照片,我愿铭记这座简朴的亭,只是为了牢牢记住一句话:巷陋,井陋、亭陋,全没有关系,不须在乎;只是心灵——人的灵魂,绝然不能安于其陋! (吴继路《颜回井亭新记》,有改动) 1.作者说童年时代听爷爷讲故事,“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最动心同情”的是闵子骞;对颜回却“并没有留下多少深的印象”,这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第三段写道:“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请结合下文,具体说明还有什么原因? 3.①请说说第五段划线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②划线句中“专攻不旁骛的心态”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① 。 ② 。 4.文章多次写“巷陋、井陋、亭陋”有什么作用?
|
|
| 12. 难度:简单 | |
|
(1)俗话说得好,调查报告是“ , ”。“ ”是基础,没有就没有发言权;“ ”是反映“ ”成果的“发言”形式。
|
|
| 13. 难度:简单 | |
|
一份好的调查报告要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这样的“发言”才会令人信服。
|
|
| 14. 难度:简单 | |
|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操千曲而后晓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明?文嘉《明日歌》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乡 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 (1)这首诗属于第 种写法。 (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
|
| 1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①,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②,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答:① ②
|
|
| 1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2004年广东卷) 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情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答:1. 。 2. 。
|
|
| 18. 难度:中等 | |
|
小作文:《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一文中提到:“当前青少年的经济自立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一个人要真正自立,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写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
|
| 19. 难度:中等 | |
|
大作文:下面一则题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的消息,按要求作文。 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一定体会到什么叫强烈的责任感。请你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