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面文段中列出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红楼梦》从问世起就一直谜团不断。它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它为什么会有众多的版本?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还是锦上添花?这些话题引发了世人旷日持久的争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惊异地发现,尽管我们破解了许多红学难题,但困惑与疑问依然纷至沓来,我们对它依然讳莫如深。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4.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 ① 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 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 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 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 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与例句划线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洁其身
|
|||||
| 7. 难度:中等 | |||||
|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分)
|
|||||||||||||
| 9. 难度:简单 | |
|
默写下列名句,每空一分。 1.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__ 。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4.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 。 5.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_ ,君为轻。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民之归仁也,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 莎 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22分)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咿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2.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3.“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6分) 4.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根据下面的要求,断句并翻译。(5分) 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信手拈来,用起来得心应手。有一些名言,原意被误解了,而且一直在误解、误用。比如孔子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年来被理解为“老百姓只可以被统治和支使,不可以让他们懂知识、有文化”。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与孔孟之道“有教无类”的宗旨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我们理解时把句读搞错了, “句读”理顺了,意思也就明确了,请结合“有教无类”的宗旨,重新思考该句的“句读”及句意。 (1)断句:民 可 使 由 之,不 可 使 知 之(用“/”断句) (2)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