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 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 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着饱满的生气。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表意最明确的一句是:
|
|||||
| 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2分) “生态炸弹”——电脑 “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1.8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 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电脑中的“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摘自《百科知识》) 1.下列文中第一段加粗加黑句子的论据,错误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面的划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分)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郑谷的《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4分)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4分)
|
|
| 8. 难度:简单 | |
|
名句默写:(10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 4.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 5.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6.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 7.故木受绳则直, _________。 8.假舆马者,_____,_____。 9.驽马十驾,______。 10.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12分) 洞 庭 一 角 余秋雨 ⑴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中便想:又是它了。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腾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⑵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既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⑶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⑷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⑸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⑹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⑺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⑻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逼仄得多了。 ⑼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⑽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虑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借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直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先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只是一种音符! 1.第四段中加点的“两层浪涛”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第三段中的“有趣的奇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4分) 3.作者为什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4分) 4.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范仲淹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具体有哪些评价?请分条说明。 (4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延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要求:紧扣材料内涵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