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是:( )(3分) ①园日涉以成趣 ②策扶老以流憩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④襟三江而带五湖 ⑤目吴会于云间 ⑥乐琴书以消忧 ⑦而后乃今将图南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是:( )(3分) ① 复驾言兮焉求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⑤既自以心为形役 ⑥童子何知 ⑦怀帝阍而不见 ⑧彼且奚适也 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3分) A如果说,卡扎菲政权已经日薄西山,“倒卡”无论如何都只是利比亚人的短痛,那么这种因内战而强化的地域、部族裂痕,就将注定是利比亚人的长痛。 B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格外高兴。 C遥想1700多年前曹公踌躇满志、横槊赋诗的慷慨之情,顿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沧桑之感。 D今年五月,台湾地区曝光了骇人听闻的有毒塑化添加剂后,有800多种商品纷纷下架处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成语和熟语使用恰当的是:( )(3分)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是( )(3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是( )(3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②①⑤④⑥③ 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 D④②①⑤③⑥
|
|
| 8.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____________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①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②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胸中容不得尘埃④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⑤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①④②⑤③
|
|
| 9. 难度:中等 | |||||||||||||
|
文言文阅读。(19分)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3分)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3分)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4分)
|
|||||||||||||
| 10. 难度:简单 | |
|
默写。(10分)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3.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4._________,扶摇可接;___________,桑榆非晚。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明君①词 陈昭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②拥塞③雾,陇日暗沙尘。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 【注】 ①明君:即王昭君,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②交河: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陇:即甘肃六盘山南段。交河、陇均泛指塞外边城荒僻遥远之地。③塞:边塞。 1.第五六句中最精妙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社科文阅读(9分) 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这些功能,对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我们都不能低估,当然还有“文化传承”的价值。那林林总总的法帖,是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宗教、学术、艺术的“文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散佚丢失,同时仍有大量保存。“文本” 的文化传承价值,不可估量。另外,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世所公认。古人重视汉字书写的“实用”,同时也重视汉字书写的“审美”。古往今来,人们对书法的美有着更多的赞誉,就是因为汉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 如今,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之而来的,在国家管理、法律制定、经济运行、社会交往、知识与学术积累等实用性方面,汉字的毛笔书写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从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到硬笔书写的出现,到手工的打字机的出现,再到电脑的发明与普及,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弱化。但汉字的毛笔书写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原因就在于书法还 有审美功能。在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审美需求在增长,中国书法理所当然地被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由此书法也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汉字书写的审美价值的彰显和提升是古老的中国书法进入现当代社会之后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书法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下,由传统社会的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变成了以审美为主、实用为辅。这一历史性转变,以及中国书法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价值、地位的重要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弱化之后,仍然为大众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显性”存在,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整体中的一种“文化景观”和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文化身份”是什么呢?它以什么样的“身份”与当代人发生联系呢?我们从具体的考察分析入手再到宏观的综合研究便会发现,中国书法是以不同的“身份”“介入”当代社会生活的。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成为书法家 “创作”的对象;二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成为大众积极参与的对象;三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书法从出现开始就具有非常强大的实用功能。 B、中国书法在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文化传承”的作用。 C、中国书法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从古到今都得到了人们同等的重视。 D 、中国书法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是一种“显性”存在,是一种“文化景观”。 2.下列各项,属于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仍然为大众关注”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3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小说阅读(17分) 翡 翠 立 夏 翡翠看完信,搁到一边,桌上几条蚕正悉悉索索啃着桑叶。翡翠想起信上提到的一个词:蚕食。“真形象啊。”翡翠看着它们贪婪的样子,突然觉得很厌恶。 信是超逸写来的。信上说:我们已到达陕北。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可惜你不能与我们同行,如果你来了,会觉得中国还是大有希望的。 翡翠想起和沈君他们在一起上学、办报、演话剧的日子,现在只剩下咀嚼和回味。“他们都走了,独独丢下我一个。”翡翠想象着他们在黄土高坡的狂放自由和意气风发,不由怅然若失。 带信的是一个陌生人,他踏着吱嘎吱嘎响的木楼梯,找到翡翠家。现在他就坐在翡翠的对面,等着翡翠的一句回话。 “翡翠,给客人倒杯茶啊。”里屋传来的苍老声音伴着拉风箱一般吃力的喘息。翡翠应了一声,起身从锡罐里拿了一撮茶,放在瓷杯里泡上,茶汤有些发黄,叶片在水中起起伏伏,就像翡翠现在的心情。 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所以翡翠无法跟着超逸他们一走了之。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翡翠没说。翡翠喜欢上海,她不喜欢黄土高坡。黄土高坡的风沙会让她如雪的肌肤迅速开裂、起皱,多可怕!现在的翡翠除了照顾奶奶,就是烹茶养蚕。这曾是翡翠向往的生活,可如今为什么让她觉得那么虚空呢?仅仅是因为沈君没在身边吗?好象也不全是。她觉得自己就像那些蚕,浑浑噩噩地活着,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 那人啜一了口茶,轻声说:“超逸同志说你非常可靠,我们现在很需要你的帮助。” 翡翠想了想,又想了想,她扭头看到有风从窗口跑过,吹皱了她的翡翠绿旗袍,然后她说:“好吧。” 翡翠出门时穿了一身小碎花的旗袍,嫩嫩的细藕样的手臂上,拎着一袋点心。那人说:“我们观察过,那个岗亭每天经过的百姓比较多,对带着良民证的,他们盘查得并不严,你只要把点心带过去,再把对方交给你的东西带回来就可以了。” 电车开到桥头停下来,车上的人都要下车鞠躬并接受检查。翡翠努力想象着她正在演一场话剧,而她只是一个戴着面具的角色,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两个日本兵挨个儿看了他们的良民证,放他们过了桥。 茶室在闹市区,翡翠曾和超逸来喝过茶,她忘了当时喝的是什么茶,只记得超逸坐在她对面,眼睛亮亮的,像暗夜里的星。现在对面没有超逸,坐着一个剪着短发的女子,她们交换了点心和茶叶,说了会儿闲话。那女子说:“这茶很不错。”翡翠说:嗯,很不错。回来的时候,翡翠已经不那么害怕了。 翡翠把一盆花拿到窗台放上。约摸一个时辰,那人就来了,打开茶叶包,仔细从里面摸索出几张绿色的纸条,对着翡翠说:“太好了!你信吗?你现在所做的事,甚至比超逸他们所做的更有意义。” 那人走后,翡翠小心地将茶叶收到锡罐里,又拿了一小撮在瓷杯里泡开。茶是好茶,有着翡翠一样鲜亮的颜色,泡到水中,叶梗朝下,芽尖朝上,竟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兰花立在水里。 翡翠狂热地爱上了喝茶,把那些翡翠绿的叶片放进洁白的瓷杯,冲入滚烫的开水,叶片如同一朵朵兰花舒展,然后啜一口,有清香扑鼻,真是美好的享受。至于那些泡过的茶叶,她也不忍丢弃,晒干后做成枕芯,每天伴着茶香入眠,让她觉得心里特别安宁。 意外出在回来的时候,那个岗亭除了平时把守的两个日本兵和伪军,又多了几个日本军官。那是翡翠第五次出门,此前的几次都很顺利,所以翡翠并未在意。她下了车,像往常一样,手里拿着良民证跟着排队的人流慢慢往前挪,却发现今天的盘查比往日严格得多,每人手里的东西都要打开来检查。翡翠突然就慌了,怎么也找不到角色的感觉。 再过五六个人就轮到翡翠了,翡翠看着手里的茶叶包,脑子里仍然空空的。队伍停下来,正在过岗亭的那人大概因为害怕,楞楞地攥着手里的大袋子,没有及时打开,日本兵哇里哇啦叫着,猛地拿刺刀一挑,袋子里的东西霎时滚落一地。 翡翠突然尖叫一声,攥着手里的茶叶就往桥头跑。 那天,很多人看到一个身穿淡绿色旗袍的女子,轻盈地跃过桥栏,飘进了苏州河。她落在水中的样子,像极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兰花。随着她飘进河里的,还有洒得纷纷扬扬的茶叶,每一片都有着翡翠的颜色。 很多年以后,一个男人坐在苏州河边,那里不再有岗亭,不再有日本兵。男人将一把把茶叶洒入河中,嘴里喃喃说:“好茶,翡翠。”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E.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 2.小说中有两处“一朵含苞欲放的兰花”,请分别说明其含义,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3.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小说为何以“翡翠”为题。(6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欧文·姆斯是第一个活着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人。当人们追问其秘密时,他笑着回答:“心存阳光,你就是自己的神。”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