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请依照课文内容、注释填空:

1.云树绕堤沙,             , 天堑无涯。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3.念去去,千里烟波,                 

4.人生如梦,                 。

5.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              ,尽西风,季鹰归未?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9.《窦娥冤》全名           ,其作者关汉卿的号是     

10.莎士比亚的剧作              《哈姆雷特》与《麦克白》被人们合称为“四大悲剧”。

11.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22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礼。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我贫困往见优孟 衡少善

B.于是庄王优孟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C.以文绣乃使其从者

D.请归与计之子卿年少,闻已更嫁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父死时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B.如孙叔敖为楚相大王遣一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C.尽忠为廉治楚赵亦盛设兵待秦

D.王惊问其故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置之华屋之下天子射上林中

B.马者王之所爱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C.何求不得求人可使报秦者

D.身死而家灭而君幸于赵王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3分)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拒;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之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3分)

(2)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4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诗词阅读鉴赏(7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景象?请简要叙述。(3分)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情感?(4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文学名著必读篇目考查(10分)

1.填空题。(2分)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大观园刚刚完工,贾政带领众幕僚并宝玉游园时所作的对联:

绕堤    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    脉香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熙凤上任伊始,便召集宁国府各管事宣布:要依照我的要求行事,犯错的就马上处置。她为众人安排了各自的事项。不久对一迟到者,先训斥一番,后喝命打二十板子,交代与都总管来升,革他一个月银米。众人皆知凤姐的厉害而不敢偷闲了。

B.宁府为秦可卿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宏大,北静王也来了,贾珍贾赦贾政三人连忙以家礼迎见。北静王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并对贾政说,想见衔玉而诞的宝玉。宝玉只好不情愿地上前拜见。

C.贾宝玉大观园题额题得好,小厮们抢走了他身上佩戴的荷包香袋之类。林黛玉以为宝玉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赌气回房,把正在给贾宝玉绣的香袋剪了。贾宝玉急忙解开衣领从贴身棉袄上解下林黛玉送给他的荷包。

D.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得王夫人忙带人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3.请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故事情节。(《红楼梦》第15回)(5分)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文化经典考查。(6分)

阅读以下《论语》片段,完成文后题目。

子贡问政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2.7)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贡向孔子提出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认为政治上的大政主要有三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为政者得到老百姓信任。

B.孔子强调,治理管理国家最要紧的是取信于民,体现了民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C.在孔子看来,人是要死的,粮食不够,国家还能继续存在,如果百姓不信任统治者了,那么国家就会完蛋。

D.孔子的这些话让我们知道,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国家将无法得以存续。

2.阅读下面语句,结合上面选段,请谈谈你对“信”的认识。(3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2.22)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5分)

多事芭蕉       

张 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1.作者说,芭蕉“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丰子恺漫溢禅意的画笔“也不适合芭蕉”。其原因是什么?(2分)

2.文中“芭蕉的那种韵味” ,“韵味”在此有何含义?(3分)

3.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人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5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

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具幽默趣味。

杂剧大多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时日渐    

(1)“插科打诨”中“诨”读音为     (1分)

(2)材料中空格处宜选用以下哪个词语?(  )(2分)

A.衰败      B.衰微     C.衰弱

(3)根据以上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3分)

答: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作文

阅读以下片段,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又有人说:“即使不喜欢,那也要去适应。”

面对不喜欢的事物,你会怎么办?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 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