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郭德纲最近可谓“背”到极点,不仅深陷“圈地”“打人”风波,连苦心经营的德云社也被迫宣布停业整顿。然而就在人们以为郭德纲的事业恐就此一蹶不振之时,郭德纲团队却展现了其不俗的危机公关能力。事出仅半个多月,郭德纲就大有缓过气来之势,曾一落千丈的公众形象也有了卷土重来的可能。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按照气候组织的说法,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根据他们的报告,最能说明中国领跑低碳经济的行业当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赶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榜眼”。 在此仅一周之前,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公开了一份中国的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在肯定中国风电发展成效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诸多问题。例如,中国的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的选用和局部工艺改进,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和人员队伍,变流器、轴承、变浆距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此外,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存在问题,国产机组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即使是气候组织,也指出中国企业与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中国风机制造的领头羊金风科技公司,研发费用“绝大部分用在了样机上,而样机成本的90%以上是零部件采购”。 被气候组织视为中国低碳经济另一亮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同样不容乐观。的确,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批光伏企业,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在2007年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的Alexander Karsner曾举出无锡尚德的例子,试图说明中国的低碳技术已经很先进,并以此怀疑中国要求发达国家转让先进低碳技术的合理性。但无锡尚德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在光伏发电的上游,即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更有甚者,一些多晶硅企业将四氯化硅等有毒的副产品直接倾倒,带来了严重污染。 过去几年中,风电和光伏的超高速的增长,重复建设,容易埋下祸根。以风电为例,由于缺乏电网发展规划的支持,很多地方的风电无法外送。在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00多万千瓦,但其风电的送出方式至今未落实。电监会的调研报告还描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理应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但是,与建设新的风电场相比,开发清洁煤技术要困难得多。此外,如何降低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能耗,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同样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的未来。 实际上,气候组织的报告对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策引导,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单纯依赖行政管理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将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情况。如果未来政策能更注重整体战略协调、更强调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可执行性,鼓励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市场化手段调节、促进商业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创新,那么低碳市场将得到更快更稳的发展。”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风电发展的问题”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应升诫子书①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 ) ① 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④ 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 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⑥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祖 父 母 爱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训 汝 汝傲而 弗 亲 今 吾不 测 汝 代 吾 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矣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5分)
|
|
| 9. 难度:简单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2.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3.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4.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5.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21分。 汉 家 寨 张承志 (一) 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然而,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的一步步一分分的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这就是地理,我默想。前方蜃气溟蒙处是海拔负154米的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艾丁湖。那湖早在万年之前就被烤干了,我想。背后却是天山;冰峰泉水,松林牧场都远远地离我去了。一切只有大地的倾斜;左右一望,只见大地斜斜地延伸。嶙峋石头,焦渴土壤,连同我的坐骑和我自己,都在向前方向深处斜斜地倾斜。 ——那时,我独自一人,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单骑,向导已经返回了。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荒凉自然之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二) 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 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太阳仍在肆虐,阳光射入眼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可是,那种将结束的白炽已经变了,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昼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 几间破泥屋里,看来住着几户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样一个地名。新疆的汉语地名大多起源久远,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唐宋时又设府置县,使无望的甘陕移民迁到了这种异域。 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马蹄了。 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 三面平坦坦的铁色砾石滩上,都反射着灼烫的亮光,像热带的海面。 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 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 ——它通到哪里﹖ 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 ——这条路呢﹖ 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 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移民突然钻进了泥屋。 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 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独自面对着那三面绝境,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三) 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番盆地前行。大地倾斜得更急剧了;笔直的斜面上,几百里铺伸的黑砾石齐齐地晃闪着白光。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升出来了,峥嵘嶙峋,难以言状。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隐约现出了绿洲的轮廓。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一股决绝的气概。 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荡,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南麓天山在阳光照耀下的、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每一块灼烫的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 1.第一部分写出了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漠的什么特点?这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5分) 2.文中写到一老一少,如何认识这两个人物在文章中的意义?(4分) 3.作者说“我强忍住心中的激荡”,根据文意推想,是什么使作者“心中激荡”(4分) 4.就像人有个性品质一样,汉家寨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分析。(8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仿照提供的句子,根据提供的开头,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句话。(4分)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着自己去遐想; 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己去体味。 诗人作诗, , , 。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⑴第一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分。) ⑵第二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分) ⑶第三方面: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父亲看着地上来回忙碌的蚂蚁,不由叹道:“唉,可怜的蚂蚁啊。” “蚂蚁来回地搬运食物,让自己‘丰衣足食’,这样的忙碌和勤劳难道有什么不好吗?”孩子问。 “我们看到的蚂蚁,总是来回地奔忙,又是运谷物,又是运稻草,但蚂蚁的忙碌,并不是勤劳。”父亲说。 “蚂蚁为了贮存更多的食物,不停地奔波,难道这不是勤劳吗?” “蚂蚁的奔忙不是因为勤劳而是因为猜疑,”父亲说,“蚂蚁生性多疑,它们把食物搬进洞之后,总是不放心,生怕别的蚂蚁偷了去,抢了去。于是,又折腾着把搬进洞里的食物搬出来,搬进另一个洞里,它们不断地搬运着食物,转运到新的洞穴和新的地点。我们看到的蚂蚁,总是在路上奔忙,似乎是个勤劳的使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被自己猜疑心绑架的囚犯,一个终生服苦役的囚犯。”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