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高一5月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

A.(biě)进米(sù)(zǔ)咒深切(dào)念

B.诬(miè)马(jiù)号(shì)坚毅不(ráo)

C.社(jì)饿(fú)孝(tì)巡(qūn)畏义

D.虎(sì)目(zì) 鸡(tún)顺(wàn)摸瓜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 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愧作蹂躏羁靡祸起萧墙

B.弛骋慰藉取缔斑驳陆离

C.斑斓掳掠荒冢勃然大怒

D.蹒跚湮没庠序消声匿迹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 的一项是(    )

A.雅典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射出最后一枪时歪打正着,击中别人的靶子。今年北京奥运会上,埃蒙斯的最后一枪又大失水准,仅4.4环,再次断送金牌。

B.战士小李去年探亲期间,曾和乡亲们一同英勇抗击桑美台风,但回部队后他一直没说,直到家乡给部队寄来感谢信,这才东窗事发,受到表彰。

C.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D.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B.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C.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D.经典是什么?经典作品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 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语意最连贯的选项是(    )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道理:

                                                            

①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②将过去彻底砸烂

③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

④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选项中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暗夜将近,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B.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C.夜来香与月桂花,低声交谈,交换着制造香氛的秘诀。

D.夕阳把最后一抹金,泼在古渡头的墙垛上,映着妻子的眼睛,闪着金色的泪光。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提炼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名片”下定义。(4分)

①名片是一种比较小的硬纸片。

②名片主要起自我介绍作用。

③名片一般在与人交往的场合使用。

④名片上印有姓名、单位、身份、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仿照例句,任选一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有意蕴的句子。(4分)

例:彩虹

正面: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出了自己的人生。

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课内基础

1.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增加)少

C.填然鼓(代词,代“鼓”)

D.弃甲 (拖着)兵而走

2.下边一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而不持,而不扶,则焉用彼矣?

A.危险颠簸 辅助        

B.不稳定跌倒辅助

C.不稳定颠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3.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春心莫共花争

B.弃甲曳而走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亦走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王道之成”的道理的一项是(    )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④材木不可胜用

⑤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⑥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不能容于远近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夫晋,何厌之有

6.翻译:10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6分

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

廖小文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真正感动观众和读者的,只能是深刻的内容和思想,而这其中必然会有深深的现实烙印。关注现实,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美、创造美、展示美,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和期待,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文艺作品成为永恒的生命力所在。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早已存在。但是后来现实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脱离现实、解构现实成为一些文艺作品的习惯表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其中有的是属于不同文艺流派的独特呈现,而更多则是由于文艺家对现实的不屑、冷漠和误解,导致缺乏关注现实的勇气和品性。一些文艺家认为现实主义就是政治文艺的代名词,关注现实就是贴上了政治标签。出于对政治的敏感甚至是反感,他们对现实主义敬而远之,甚至不屑一顾,转而推崇所谓的“纯文艺”,认为唯美是文艺的唯一本质、终极功能,将文艺与社会、历史、人文割裂开来,贬斥文艺审美之外的一切作用。于是热衷于凡庸的生活碎片的叙述,醉心于低俗、浅薄的表达,沉迷于人生种种黑暗、绝望、丑陋、龌龊的书写。关注“自我”,突出本能,一味追求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表达,不再描写深刻和崇高,不再表达理想和信念,陷入非理性的泥淖。

关注现实是一种创作态度,而不是政治立场。中国的文学艺术受政治的影响颇深。一段时间,文艺作品的真实程度变成了对政治真理的信仰程度,简单直白式的“宣教式”创作手法取代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呈现。一些文艺家深受其害。但是,政治永远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作为文艺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张扬文艺“美”的纯粹性,文艺必然迷失方向。把文艺同现实生活和美育教化完全对立起来,使文艺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文艺就只能由政治化的极端坠入非理性的深渊。而当文艺作品不再关注人们生活的时代和社会,不再给人理想、信念和美好愿景的时候,最终,人民也会逐渐丧失对文学艺术的信任、崇拜和敬畏之心。

作为文艺家还应该理性的认识到,文艺家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永远不可能超离社会关系和历史的制约而绝对独立和自由。一味追求绝对独立和自由,其结果只能是与整个社会隔离甚至于对立,只能是自我孤立。社会发展需要一切美好事物的推动,人们生活需要一切美好愿景的支撑。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人民期盼文艺家带来的不是过分渲染生活的苦难和丑陋。文艺家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发现、提炼现实生活的美,进而以美的创造为人们平凡的生活注入一缕生机,为精神的缺失撑起一个脊梁,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勇气和力量。文艺家要关注到这个现实,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

(选自2011年8月1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现实主义”和“唯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实主义创作就是要从现 实生活中提取美、创造美、展示美,从而表达理想和信念。

B.由于文艺家对现实的不屑、冷漠和误解,从而使现实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C.一些文艺家往往将唯美与现实相割裂,在自我和本能上下功夫,认为唯美才是文艺唯一本质。

D.现实主义同样需要去发现美创造美,文艺和现实不应对立,而且文艺应该关注现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艺作品想感动人,既要关注现实,又要做到唯美,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众多读者。

B.现实非政治,政治只是现实的诸多要素之一,文艺家不要因曾受其害就拒绝它。

C.人们对文艺 的信任、崇拜和敬畏,往往取决于文艺作品是否给人理想、信念和美好愿望。

D.表达理想和信念还是一味追求原始的冲动和欲望,则是评判文艺作品高下的标准。

3.根据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方法的现状来看,脱离现实,醉心于低俗、浅薄的表达,可能把文艺带入泥淖之中。

B.“纯文艺”的观点认为唯美是唯一的,这就易导致为了片面追求美,而排斥现实,脱离现实,抛弃现实。

C.政治永远只是现 实的一部分,倘若文艺把现实看做政治,那么文艺就只能成为政治的教科书和传声筒。

D.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现实中供给人们精神食粮,因此他们也是精神缺失的脊梁,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勇气和力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目(15分)

废墟的辉煌       刘上洋

  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像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观众。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和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像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

  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的不成形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没有废墟,就无法印证文明的轨迹,残损和破败正体现了文明的韧性。

  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他们不愧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第三段中“迷惑不解”的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2.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从上文看,这“魅力”表现在哪几方面?(3分)

3.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中国的阿房宫等内容,联系全文看,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是什么? (6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一句,既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又有现实的震撼力。

B.第二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把我们带进想像中繁华的罗马城,而实际中的罗马城并非如此,作者的情绪随之“低落”下来,待看到更多的废墟后作者的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

C.文中“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一句,暗合文眼,暗示了后文中废墟巨大的历史意义。

D.文章第三段介绍了古罗马斗兽场,作者目的是借斗兽场的废墟控诉万恶的奴隶制度,批判奴隶制度的野蛮和血腥,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E.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辩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增加了文章的力度。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曾子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③瞍: 瞎子。            ④殪:杀。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参得罪于大人向:向着,朝向。

B.参来,勿内:通“纳”,使进入。

C.援琴而歌:唱歌。

D.委身以待暴怒委身:放弃身体

2.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两项是  

A.徐而察之

B.垂拱而治

C.索而杀之

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E.太后盛气而揖之    F.父老迎而劳之

3.与“知其体康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吾其还也

C.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E.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F.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及觉,痛咎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B.①强饮客,客       ②王子皇孙,楼下殿

C.①即引满,        ②引壶觞以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诮责  ②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2.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乡党所笑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   )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默写:13分

1.              ,不患贫而患不安。

2.想当年:金戈铁马,                 。

3.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吾将上下而求索

5.吾所以为此者,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7.夫颛臾,                                     ,是社稷之臣也。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

9.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作文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常常会遭遇风雨,难道不也应该迎向它吗?请以“迎向风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