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稂莠láng 脑髓suǐ 庇护pì 与之媲美pì B.瘠薄jí 冈峦 gāng 急湍tuān 逸兴遄飞chuǎn C.趿拉tā 筛选shān 诽谤fěi 妄自菲薄fěi D.勖勉xù 捆扎zā 瞻仰zhān 精神赡养shàn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倍受压榨。 B.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C.几个德国士兵正试图把孩子们从队伍中拉出来,卓斯纳猛然冲上去同德国士兵厮打起来,人们都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辛德勒看到这一幕,一个箭步冲了过去。 D.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文为诗,自昌黎始,昌黎之文别开生面,而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出心裁,蔚然成一代之大观。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 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 D.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B.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C.新婚姻法对房产权属这样解释: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资买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则认定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D.黄岩岛事件的起因是菲律宾方面侵犯中国主权,袭扰中国渔船渔民造成的,中方呼吁菲方应该切实尊重中国主权。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B.杜甫一生坎坷,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登高》为其现实主义代表作。李白一生壮游天下,特立独行,诗风豪放飘逸,《蜀道难》为其浪漫主义代表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分别是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的《楚辞》。 C.现代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语言特别有味道。《老王》一文把老王不幸的遭遇、艰难的人生、金子般宝贵的品质和人间最珍贵的深情,寓于平淡如水、质朴无华的叙述中,言浅而意深情浓。 D.课文《雷雨(节选)》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了读 者。
|
|
| 6. 难度:中等 | |
|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
|
| 7. 难度:中等 | |
|
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4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的呜咽里,泪湿青衫,深味了迁谪的无奈。 ▲ 。 ▲ 。
|
|
| 8. 难度:中等 | |
|
学校封闭式管理是当今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学校封闭式管理就是指学校模仿军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一种方式。那么封闭式管理到底有何利弊呢?我们学生对此有何看法呢?中学团委针对这一话题出了一道辩论赛辩题: 正方: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利大于弊。 反方: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弊大于利。 请你为其中一方写一段辩论提纲,要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条陈述理由。(6分) ▲ 。 ▲ 。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那山,那桥,那横溪 张全民 如果很多经历过的事会慢慢忘却,那么你看到过的山永远不会忘却。 那座山依然静静地站立在那儿,作为你记忆中永恒的背景,帮一个离乡已久的人慢慢恢复记忆。 如果没有那座山的背影,我想我会在老照片中的那座古老的石拱桥上匆匆而过,尽管一座古桥能够演绎出来的风花雪月常常让我流连忘返,但最后它也只是我打江南走过的其中一个驿站,而不会成为我最后灵魂栖息的家园。 我离开得太久了,以至于我差一点与我的故乡擦肩而过。而当我终于越过那水,那桥,那老房子,一眼看到照片远处的那两座熟悉的山头时,我的泪水比我还激动,早已盈满了眼眶。 那是我故乡的大梅山啊,那是我凝望了将近二十年的大梅山。 从青春年少到中年渐老,在大梅山脚下的一座古典的校园里,在每一个黄昏,当古老的钟声当当敲响,当夕阳的斜晖把小镇教堂的尖顶染亮,我会坐在校园旁边的一座小山坡上,与美丽的大梅山倾心相望。 日出日落,云起云飞,大梅山秀丽的风光把一个人生命中曾经会有的寂寞和单调的时光改写成了一种日后在他乡行途中不断回眸的难忘。 现在我可以抬脚迈进老照片,走过那座古老的石拱桥回去了。 那座桥就叫做“择阳桥”,是横溪古镇河口上的一座古桥,我无数次地走过这座桥,她的优美身段我心里最为知晓,直到它被贸然拆掉,最终被改建成一座平板的水泥桥。这座桥的后事,我想那时站在择阳桥上的两位大伯一定不知道。 从城里来的航船就是穿过最后的这座桥,然后在镇上的航船码头靠岸。那时的古镇也曾人山人海,每逢大市,老街上沿街摆满了摊,山里人挑着竹子、竹椅和竹筐,挑着番薯、竹笋和鸡鸭来赶集。航船码头泊满了船,城里的人,外乡的人,都到这里来贸易。而我也曾挤在喧闹的人群里,买过一把竹色青青的椅子带回家,送给我的母亲。如今,这把椅子还在,青色早已褪尽,母亲把它搬到门外的屋檐下,坐在黄昏从弄堂里穿过来的金色余晖当中慢慢地给我女儿织着毛线衫的时候,它偶尔还吱呀吱呀地响。 我的往事都搁在这张老照片里了。 你还是沿着老街往前走吧,或者说沿着街边的那条河往前走。再往前走,那条河就变成了溪,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条清澈的溪流在我的青春岁月里一直在一座拦水的石坝上没日没夜地喧响,无论是我们在溪边校园里上课、出操,还是吃饭和睡觉。这些水声听得久了,就刻录在了我年轻时代的记忆带子里,以至于我以后无论在哪里,一听到流水声就恍惚,就昨日重现,就想着以前上课和出操时候的情形,还会冷不丁地想起成绩退步时坐在岸边惆怅的样子。 那古典的校园还在,那校园里最古老的办公楼还在,歇山式的大屋顶永远是我梦境里最鲜明的标志。我在那里读过书,也教过书,我想去那里看看我的老师和我的老同事。我想起校园里一位最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活着就是胜利。他现在已近百岁,就住在老街的一座老房子里,每天还在淡定地写书法。在他笔下黑白分明而又遒劲洒脱地挥舞中,所有的纷争,所有的沧桑,所有的荣辱,所有的名利,都如烟云,挥之即去。 我还想走过那条老街,去看看老理发店里的阿宝师傅。我不知道他的真名,我只是像所有前来理发的人一样,亲切地叫他“阿宝师傅”。阿宝师傅曾经是国营理发店的掌门师傅,剃起头来是一招一式,他会依据你的头样自然剃出最合适你的发型。我从工作起就在他那儿理发,一直理到我离开横溪。他总会为我单独准备一条新毛巾,在我理发的时候给我留着擦洗。在横溪的那么多日子,我从来不到别人那里理发,无论阿宝师傅店里的队伍排得多长,我都愿意静静地等待,看门口的阳光从西家照到东家,看门口的自行车叮铃铃地骑过,看巷口的煤球炉子冒着烟把一壶淡如水的时光慢慢煮沸。 我还想走过另一座桥,去看我的一个长辈文友,我叫他徐师傅。他以前是国营饭店的厨师,后来双腿瘫痪躺在了家。他的家在镇边一座小山的脚下,过了中午,阳光就被山晾在了一边,只有山边死死缠住了几棵树的藤蔓垂挂下来的枝叶在他窗边偶尔荡漾。他就在无数个这样黯淡的日子里躺着,而后读书,写作。他把他做厨师时候用心琢磨过的菜写成了一本菜谱,他也把他年轻时候的一些记忆写成了一部小说。他曾经无比信任地把他厚厚的小说原稿托付给我让我帮他提提意见。事实上,我哪里提了一些意见,我只是在他小说真挚的描述中泪流满面。 这只是一张老照片,是一百多年前一个海关税务司的洋雇员在宁波乡下转悠时拍下的。洋雇员的名字叫包腊(E.C.Bowra),英国人。但我一样地想念他,感谢他用镜头记录了我的故乡,让我们可以在记忆里从从容容地回家。 (老照片转自独立观察员的博客,谨此鸣谢。) (发表于《宁波晚报》2011年10月18日) 1.文中第六段写到“我会坐在校园旁边的一座小山坡上,与美丽的大梅山倾心相望”,而李白有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者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分析。(4分) 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6分) ①巷口的煤球炉子冒着烟把一壶淡如水的时光慢慢煮沸。 ②让我们可以在记忆里从从容容地回家。 3.一百多年前拍摄的老照片,在文中出现多次,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提到它?(4分) 4.哲人说过,故乡之美不尽在山水,而尤在于人情,本文中写到了几处人情之美,请一一列举,并选择其中之一展开具体分析。(6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召有司案图(同“按”,按照)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信约) C.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失去) D.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欺骗)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乃使其从者衣褐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且秦强而赵弱 D.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 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3.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 故 曰 蔺 相 如 之 获 全 于 璧 也 天 也 若 其 劲 渑 池 柔 廉 颇 则 愈 出 而 愈 妙 于 用 所 以 能 完 赵 者 天 固 曲 全 之 哉 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分)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3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7分) 秦 楼 月 向子湮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①,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为何而“伤心切“?(3分)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2.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4.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7.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 , 斯固百世之遇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8.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
| 14. 难度:中等 | |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有一首歌叫《我们挤在电车里摇晃》,其中有几句这样唱道:我们挤在电车里摇晃,整日的奔波到处瞎忙,被地下铁和公务吞没,又被脏嘴吐在大街上。在喧闹的街上东游西逛,来往的人群熙熙攘攘,我们的呼吸混杂在一起,我们形迹交汇匆匆忙忙。…… 材料二:狄更斯有一首诗歌叫《别挤啦》,其中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 材料三:“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分义项:(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 排斥、排挤 / 用压力使从孔隙中出来……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