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个是( )
|
|||||
| 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没有沙漠,地球会更好吗? 沙漠常常被视为环境恶化的产物,但实际上,沙漠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循环的一分子,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沙漠不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不是该长长地松口气了?没那么简单,新的问题会出现。树木虽然优点很多,比如能涵养水源,能调节气候,还可以降低噪音,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可爱。它们在捕获和吸收阳光的同时,还会将热量传输到空气中,以便自身降温,但这样会使得地面温度升高。树木本身虽然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抵消掉向空气中散发的热量,可是整个过程极为缓慢,要花数十年的时间。由于有了沙漠,整个过程就不会这样拖拉,因为它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强,有助于散热,可以起到很快降温的作用。不仅如此,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中的微粒,能大量反射掉入射地球的太阳辐射,大约能抵消掉因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变暖升温值的20%。 而沙漠在地球上湿气的交换中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此外,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大大减少了北方的酸雨。如果没有沙尘暴带来的碱性沙尘的中和,中国北方将和南方一样多酸雨。沙尘暴还会给很多地方带去养分,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有许多的养料成分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而沙尘暴却可以把细小却饱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热带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 没有沙漠,最先郁闷的一定是考古学家。沙漠气候虽然干燥,却历来是考古学家的乐园,因为他们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文物和化石。如果秘鲁沙漠的新鲸类化石未被发现,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史前还存在着可以吃须鲸的巨鲸。我们也不能了解恐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更不用说深刻地探究恐龙大灭绝之谜了。 地质学家一定也同样郁闷。位于非洲纳米比亚西部的纳米比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它形成于5000多万年前,保留着很多古老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地质学家了解了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动植物的进化,可以说是一个地质学的图书馆。 世界上的石油大都在沙漠地带,不仅石油,有些矿物也产在如沙漠这样的干燥地区。盐滩上有很多水蒸发之后留在表面的矿物质,如石膏、盐等。从硼砂和其他硼酸盐中提炼出来的硼,是制造玻璃、陶瓷、农业化学制品、软水剂和西药的一种基本成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塞尔斯湖是个著名的干盐湖,那里已出产的矿物就价值10亿多美元。云母、黏土等非金属物质也出现在干燥地区。 时代倡导低碳经济,沙漠盛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只有森林的地球会让它们都变成星际神话。 总之一句话,如果地球上只有森林,我们将损失一大批潜力资源。 (选自《科学博览》2011年4月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如果没有沙漠,地球上将会出现的问题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享受安宁 陈染 清晨,伴着刷刷的雨声醒来。 我蜷缩在床上,眼睛却眺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深褐色的秃树干。尽管屋里依然是冬天那一种暖暖的干燥的热气,但我可以预感,房间外边已是早春的湿湿润润的气息了。 迅速起床,推开阳台上的窗户。果然,一股湿淋淋的由土地呼出来的雨水的味道沁入干燥的肺腑,我感到所有沉睡一冬的小虫子肯定都会在这个雨雾濛濛的清晨睁开眼睛。 阳台上的龟背竹又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回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浑然一体的宁和气息了,甚至,已经几年没有看见早春时节街道两旁满眼的树木是如何抽叶发芽的了。一直以来,城市的噪声、人群的纷争以及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的压力,使我对身边这些安宁的事物几乎视而不见。不知是这第一场春雨,还是什么莫名的奇怪的引力,这会儿我终于重新看见了它们,一时间,竟恍若隔世,惊叹自己何以多时以来浑然不知? 其实,此时天地万物的安静之感,首先缘自内心的安宁。 这几天,我感到一股奇妙的无声的力量在内心里生长,它们先是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进而渐渐成形,然后它们成为一股清晰而强有力的存在——那是一团沉默的声音,它们一点一点侵蚀、覆盖了我身体里边的那些嘈杂,然后一直涌到我的唇边、涌到我的指尖上来。我清晰地听到了它们。于是,我的唇边和指尖都挂满了丰沛的语言。我无须说话,无须表达。但是,如果你的内心同我此刻一样,你就会听到它们。由于它们的存在,当我独自一人对着墙壁倚桌静坐的时候,我的眼前不再是一堵封闭的墙垣,相反,我的视野相当辽阔,仿佛面对的是一片丰饶多彩的广袤景观,让人目不暇接,脑子里边的线路与外部世界的信号繁忙地应接不断;而当我置身于众多的人群里,却又如同独处一室,仿佛四周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复存在,来自身体内部的声音密集地布满我的双眼。 这感觉的确相当奇妙,但外人却难以察觉。它似乎是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也似乎是复苏了的感觉。以前很多时候,人在外面,在茫茫人群里,嘴和脚是动着的,但是,我可以肯定,心脏和血液几乎是静止的。而此刻,尽管肢体一动不动,但心脏和血液却都活了起来。多么好! 桌上的这一页白纸,几天前它就空洞地展开着,张着嘴等待我去填充,如同一个空虚的朋友,饥饿地等待灌输。然而现在,我对它依然不置一词,可这张白纸却分明在我的眼睛里涂满了字,充满了内容;电话机安静地卧着,像一只睡着的小动物。但是,它的线路却时时刻刻在我和我的对话者之间无声地接通着,我无须拿起话筒,交谈依然存在。 泰伊的弥撒曲远远地徐徐地飘来,其实我并没有打开音响,那声音的按钮潜藏在我的脑中,只需一想,那乐声便从我的脚尖升起。我甚至不是用耳朵倾听,而是用全身的皮肤倾听。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我一个人倚坐在沙发里,看着室内橙黄色的灯光与窗外正在变得浓稠的暮色,看着它们小心翼翼地约会在玻璃窗上,挤在那儿交头接耳。再仔细倾听,窗外的晚风似乎也在絮絮低语,间断掉落的树叶啪哒啪哒如同一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感觉。 这种时刻,所有的嘈杂纷争、抑郁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欲望,全都悄然退去了,宁和、富足甚至安详便会从你的心底盈盈升起。 1.“这些安宁的事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我的唇边和指尖都挂满了丰沛的语言。 (2)它的线路却时时刻刻在我和我的对话者之间无声地接通着,我无须拿起话筒,交谈依然存在。 (3)间断掉落的树叶啪哒啪哒如同一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说安宁的感觉“似乎是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也似乎是复苏了的感觉”?(4分) 4.文章描写了“白纸”“电话机”“泰伊的弥撒曲”“灯光”与“暮色”“晚风”“树叶”等事物,请从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有什么作用。(4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候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项是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3分) (2)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4分) (3)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3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王禹偁在被贬商州期间,写了不少写景抒情的诗。这首《村行》是出色的一首。请分析这首诗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 2.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是怎样表达这种变化的。(4分)
|
|
| 9. 难度:简单 | |
|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环佩空归夜月魂。 4.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6分) ⑴先生们,女士们: 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⑵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⑶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⑷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⑸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⑺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⑻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⑼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⑽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答:一处: ;二处 ;三处 。
|
|
| 11. 难度:中等 | |
|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会议指出,自2005年起,国家已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在稳定中有所提高,这项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会议确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20元左右。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新中国成立前老工人、1953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和原工商业者等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人员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再适当提高。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有关规定适当倾斜。
|
|
| 12. 难度:中等 | |
|
仿照划线语句的结构,另写两个句子,使其与划线语句句式相同,前后连贯。(4分) 这使我喜欢在秋天读诗,那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凄冷; ; 。 ; 。这些诗句总让我沉浸在悲秋与赞秋的意境里,让我在茫然里伤感,在挫折中振奋。
|
|
| 13. 难度:中等 | |
|
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不理解我。”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请以“学会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不可用话题作文题。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可以写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要有真情实感。 ⑤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