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乌鲁木齐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tùo)如(p ǐ )含情脉脉(mò )蓊蓊郁郁(wěng)

B.郁(yī )细(xiān)苗助长(yàn )管窥测( l ǐ)

C.视(chēn)结(zhèng)而不舍(qiè )良将劲( nú )

D.造(chì)光(sháo)东船西(fǎng)扪历井(shēn )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嵬渺茫没精打彩混混沌沌

B.箫索憔悴 义愤填膺浅尝辄止

C.诽谤潦倒豁然开朗六艺经传

D.膏梁葱茏甜言蜜语雕粱画栋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见松动,房价“拐点”尚不明显,国家调控不会 放松,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B.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C.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仍将高速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让其他新兴经济体难以望其项背

D.纵观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总会有志士仁人挺身而出,毁家纾难,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被免职的官员悄然复出的新闻屡见不鲜。有关人士认为,免职官员并不是不能复出,而是要在他们认识并吸取教训后,才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B.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近日向全国青少年网友发出了"坚决不信谣不传谣"的倡议,号召大家远离网络"糟粕",明辨是非,抵制网络谣言。

C.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D.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没有出现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序八州而朝同列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之以桑

B.假舟楫者,非能

C.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七十者帛食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去朝来颜色

B.铁骑突出刀枪鸣

C.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D.整顿衣裳起敛容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B.不拘于时

C.蚓无爪牙之利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B.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C.《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 “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实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略写、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1分)

1. 西当太白有鸟道,                       。      

2. 师者,                                 。

3.                 ,万夫莫开。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 一去紫台连朔漠,                         。

8.                          ,相逢何必曾相识。     

9. 此情可待成追忆?                         

10.                         ,不及卢家有莫愁。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小题(共8分)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②乞祭余骄妾妇,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人: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③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4分)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共12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下列各项中,加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氓:民

B.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抗:强大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向时:先前

D.然秦以区区之地区区:表示数量少

2.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申之以孝悌之义

D.然后以六合为家以五十步笑百步

3.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辞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

变,功业相反”。

C.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具有很强的

逻辑力量。

D.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诉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行仁义的主张。作者的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

覆辙。

4. 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4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下列句中“像”字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分)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2.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B.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D.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3.“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这 一句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2分)

A.蓝色、白色是冷色,能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景物特点。

B.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切合作者当时那种落寞的情怀。

C.这是一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D.色调的选择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

4.这三段文字写到了三种景况:即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分)

5.请你对这三段文字的写景特点作简单的评述。(5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赞美如明灯,能照亮黑暗中的道路;

赞美如阳光,能驱散人心头的寒冷;

赞美如春雨,能滋润出希望的嫩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 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 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 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 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末了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壶温水。”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用温水沏了,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泡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释圆说:“这可是名茶铁观音啊。”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壶沸水。”稍顷,小和尚提着一壶沸水进来。释圆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释圆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茶水,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7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