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已亥杂诗》 3.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百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 5. ; 。是进亦忧,退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4.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 ),月色( ),像( )的歌声,像( )的梦幻。……可以说,这清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是作者追求的淡淡的恰到好处的心境。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①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②,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③,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苏轼《稼说》④) 【注】①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②铚:镰刀。耰:捣土块的农具。艾:通“刈”,收割。③闵:勉,勉力。④这是苏轼赠与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下列各组中,都属于苏轼对才华自我修养的看法的一组是(3分)( ) ①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②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 ③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 ④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⑤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3分) 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3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E、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他在医院里做杂务工。但她仍拒绝接受他的求婚。
|
|||||
| 9. 难度:中等 | |
|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简述玛丝洛娃不小心毒死商人的经过。(第九节~第十一节) 2.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九节、第十二节~第十九节)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⑤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⑥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⑦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⑧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①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②语:动词,告诉。 ③卒然:突然。卒同“猝”。④与:从,跟。⑤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⑥渤然:兴起的样子。渤然兴之即蓬勃地兴起。⑦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 ⑧由:同“犹”,好像,如同。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就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定天下”主张的理解。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和是帆,不同是船。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与不同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 和是一种美,红绿配出绚丽,黑白衬出经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谐,燕瘦环肥描出人间美景。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成就绝配,展现和谐的美。不同是一种个性。同是荷叶,“尖尖角”描绘出秀丽,“接天莲叶无穷碧”书写的是绚丽,不同的形态有着独特的美。万事万物各有不同,张扬个性,展现不同的风采。记得钱钟书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 居家处室,既少不了客厅,也少不了卧室。客厅,一个接纳大千世界,与形形色色的八方来客促膝而坐谈笑风生的公共场所;卧室,一方只住自己灵魂,只供灵魂自由舞蹈自由追求的净土。从客厅到卧室,从卧室到客厅,总隔着一扇看不见的门,这扇门就是人的心灵之门。我欣赏的心灵之门的状态是半开半掩的,引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半卷湘帘半掩门”来描绘最恰当。 “半卷湘帘半掩门”就是既要开门求和,去客厅会客,又要掩门存异,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卷起湘帘开起门,向周围的人和社会敞开自己心灵的一隅,并和谐地融入大千世界之中。所谓“开门求和”,就是与蹁跹花间的彩蝶一起跳芭蕾舞,也与呕哑嘲哳的乌鸦一起唱咏叹调;就是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荡一只无遮的小舟,也与你恨的人和恨你的人共进一桌丰盛的晚餐。开门求和,多好的一脉温存儒雅的人文情怀!但是,人的心灵之门不能总是完全向外敞开,总该留出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半掩起来。所以我们要学会掩门存异。所谓“掩门存异”,就是灵魂能够独行。每个有信仰、重视精神生活的人都是一个长途跋涉、辛苦而快乐的教徒,越过一座座高山,蹚过一条条大河,走自己的路,寻找并朝拜只属于自己的上帝。和而不同犹如《诗经》中的绝美篇章,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诵出锦绣,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现。 阿基米德终日沉浸于思考,超脱俗世,可他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 尼采独立思考,成于己见,可他也去四处游历,把所想撒播人间。 道家推崇真善美,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仿与盲目的随大流之外。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一种遒劲,在一天天的练达与独立中爆发。 古语有云:“鸟择木而栖,人择邻而居。”世间万物和谐匹配,其实并不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而在于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能够相得益彰,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朋友相处,与人交往,并不在于交往双方个性相同,而在于具有不同个性的人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与彼此合作,在交往过程中展示出人性的多姿多彩以及人性的至善至美。 大智者之间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这样的人进步很快,也容易与人相处。 君子共事,一定都是很懂得坚持原则的,也就是俗称的按游戏规则办事。这是很要水平的,是一定人生经验的积累,不是那纸上谈兵的人可以真正做到的。(选自《时文选粹》陈丹宁《半卷湘帘半掩门》)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E.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述了“和而不同”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美妙状态,使文章于理性的思辨中氤氲着散文的意境。 2.作者为什么要将阿基米德的例子、尼采的例子和道家例子并举?(4分) 3.对于“和而不同”,朱熹以为“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所谓“阿比”即“奉承、曲从、迎合”,也就是说“和而不同”即“和谐而不盲目附和”。你认为是朱熹的观点还是本文作者的观点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①陈光标自己是高调宣传给某基金会捐款多少,但从记者核实的情况来看,那样的“基金会”或部门根本就是“ ,”这当然也只是记者的一家之言。②如今面对“少捐多报”质疑,陈光标如果不正面高调回应,用事实来说清楚,就不是陈光标的行事风格,更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了。③中国现在存在的不少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在如何用好财富这个大问题上严重不及格。④在这个背景下,陈光标的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就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显得另类。 1.请在横线上补出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2.文中第③处有语病,请改正。(1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4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哲人说:再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