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实词的解释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3. 难度:中等 | |||||
|
对下列划线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②则冻馁其妻子 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礼人不答 ⑤以德行仁者王 ⑥贤贤易色 ⑦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⑧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⑩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
| 5. 难度:中等 | |||||
|
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逐步 。 ③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在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
|||||
| 7.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时,我已经沿着巴尔扎克身边那一条笔直的沙径,走到了花园的尽头。沙径的两边种着两排高大的梧桐树。 。花园的尽头有一个大水池,水池旁边立着一些裸体铜像,而中央则是有名的“乌谷利诺”。 ①我听不到它们动人的和声 ②只有落在路旁的一些红色的花瓣 ③虽然有阵阵微风 ④可惜树叶已经落光 ⑤也看不到花园里郁葱的景象 ⑥向我透露着这个园子里的风光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
|||||
| 9. 难度:中等 | |||||
|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1.下列对《复活》故事情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两项是( )( )
E.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大学毕业后,加入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东西,批驳他认为谬误的东西。为此,他被捕了。在监狱中,西蒙松注意到马斯洛娃的与众不同,在去服刑地的途中爱上了她。他想减轻她的苦难,决定与她结婚,并打算要求调到马斯洛娃的监禁地点。 2.自从马丝洛娃被判罪,人生陷入低谷后,聂赫留朵夫多次帮助她改善处境。请简述其中最重要的三次。(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段文字均强调了政治管理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一部分。 B孟子认为可以通过“庠、序、学、校”来使百姓了解伦理关系。 C孟子认为良好的教育比良好的政治更加重要,因此主张先推行教育。 D上位者明白了伦理关系,处于下位的百姓自然就会相亲相爱。 2.请简要分析以上选段中孟子阐述的主要观点。(3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13章)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第4章)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抗认为孔子有私心,伯鱼应该从他那学到了很高深奇异的学问。 B陈抗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咸丘蒙觉得“诗”中所说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D孟子认为咸丘蒙拘泥于文字而曲解了“诗”的意思。 2.对于“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3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小题(15分)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①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②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 遂罢兵而去 ② 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 人来,方与之食 ④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 子欲捕彘杀之 ⑥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3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请简析“遍”“稀”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3分)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分)
|
|
| 14. 难度:简单 | |
|
按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 。 (《不义而富且贵》) 2.岁寒, 。 (《知之为知之》) 3.……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有教无类》) 4.民为贵, ,君为轻。 (《民为贵》) 5.…… 国恒亡。然后知 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
| 15. 难度:中等 | |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3分) 时间是砂石,孕育着大厦,只要你肯建造; 时间是水滴,孕育着大海,只要你肯流淌; 时间是绿叶,孕育着森林,只要你肯成长。
|
|
| 16. 难度:中等 | |
|
作文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材料,按要求作文。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伸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肯放弃,手又出不来,“哇”的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外,还可以自选一箱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筐装得最满的,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一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英镑奖励给她。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的20万英镑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英镑就算结清了,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请全面理解材料,自主命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