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孑立(jié)觇视(chān)毗邻(pí)数典忘祖(shù)

B.愧怍(zuò)溷藩(fān)绯闻(fěi)刎颈之交(wěn)

C.罡风(gāng)黜恶(chù)逡巡(qūn)泾渭分明(jìng)

D.脸颊(jiá)户牖(yǒu)颓垣(yuán)有史可稽(jī)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B.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砂砾。我们把它践踏揉躏,磨成齑粉——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C.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D.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声声不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

A.20岁时对那些不纯洁的爱情观,我们侧目而视,那些爱情悲观论调我们嗤之以鼻。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牛,鸡蛋里头挑骨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D.虽然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如莫扎特、舒伯特等都能拉一手很好的中提琴,但是出类拔萃的专业的中提琴家和专为中提琴写的作品却如凤毛麟角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3月24日,丽水市区发生了一起两辆车堵在弄堂口互不相让,干耗8个小时,最后警察动用拖车将两辆“牛车”拖走,现场的交通才算恢复正常。

B.当林俊杰凭专辑《江南》击败了候选名单上的劲敌周杰伦后,成为当晚大赢家,并最终获得包括“港台地区最受欢迎男歌手”在内的四项大奖。

C.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

D.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   过它,冰雹曾来    过它,霜雪曾来    过它,大火曾来    过它,暴雨曾来    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    过它。Zxxk

A.封锁轰击打击封锁 冲刷 烧灼

B.扫荡打击封锁烧灼冲刷轰击

C.封锁扫荡冲刷烧灼 打击 轰击

D.扫荡冲刷轰击封锁打击烧灼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一下就令人记忆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我们遥望了一下香溪,船便沿着山峰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

B.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C.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写几首古诗词等,颇有几丝浪漫主义色彩。

D.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曾说过:“文学史编制太草率”诸如此类的话——事实证明,他的批评很有道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能为也已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予羁縻不得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 道中自抄录

A.北虽

B.乃使其从者

C.人皆得以使之

D.揽洲之宿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D.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晋,何厌之有?

A.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的“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诗经》和《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B.惠特曼,美国诗人,作品有《草叶集》。《啊,船长,我的船长》是为怀念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而写。

C.“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和五谷神。后用社稷指国家。

D.鲁迅一生没有写过长篇小说,他的中短篇小说收在三个集子中,分别是《呐喊》、《彷

徨》和《故事新编》。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①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②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对“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应承或同意,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2.下列各项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宅子—拿来—文化遗产

B.姨太太—遣散—供剥削阶级享乐的腐朽的东西

C.鸦片—毁掉—文化糟粕

D.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有害但可作反面教材的事物

3.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所有小说、戏剧、杂文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流的小说家反而很难写出福尔摩斯探案这样的故事。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都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间至赵矣(间:或许)

B.舍相如广成传(舍:屋舍)

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委屈)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亡:失去)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使其从者衣褐

B.臣固知大王弗予城也盖当蓼洲周公被逮

C.今奈何使舍人怀逃之且秦强赵弱

D.夫秦王既按图予城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3.下列内容能分别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

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使舍人怀而逃之

4.结合两组文字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5.翻译下列句子。

(1)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分)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2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烟雨楼    南宋 杨万里

轻烟漠漠雨疏疏, 碧瓦朱甍照水隅。

幸有园林依燕第, 不妨蓑笠钓鸳湖。

渔歌欸乃声高下, 远树溟濛色有无。

徒倚阑干衫袖冷, 令人归兴忆莼鲈。

注:忆莼鲈:“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荪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世说新语·识鉴》)后以“忆莼鲈”喻思乡或归隐之念。

1.诗的前三联写到了哪些主要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2.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前几联中是否有暗示(2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4分)

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恐美人之迟暮。 

                        ,斯固百世之遇也。

⑷有善始者实繁,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莫高窟(节选)

                                                 余秋雨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较易,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工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狠,工匠们不会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经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一些更惊人的东西。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边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那些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

终于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看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

色流中很难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 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胜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佛教故事与今天的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会心微笑,时露愧色。我还到过一个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一个导游指着 几座略似人体的山峰,讲着一个个贞节故事,如画的山水立时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 。听讲者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 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德蒙》,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划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会聚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1.第一段中“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句中,“标本”是指什么?“一千年的生命”又是指什么?(4分)

2.纵观全文,(1)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几个朝代的壁画,分别用了怎样的色流概括各朝代壁画的特点,请选其中三个朝代作答。(2)根据第四段的内容,概括出唐代洞窟艺术创作的三个特点。(6分)

3.阅读最后一段,(1)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心目中莫高窟的与众不同之处。(2)作者在文章最后表达了怎样的心愿与期望?(4分)

答:(1)         。(1分)

(2)                                                                 

                                                                 。(3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面的文句,是陈毅为纪念鲁迅逝世十四周年写的一幅对联,请将其顺序重新整理,把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①岂仅文坛闯将    ②懂得进退攻守  ③一生最恨清闲

④莫作空头文学家  ⑤敢于嬉笑怒骂   ⑥临死也不宽恕

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                                  

下联:                                    ,不愧思想权威。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作文(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一篇作文。

有人为课间照进教室的一缕秋阳而陶醉,有人为清晨绽放在土坡上的一朵玉兰而流连,有人对午间食堂里的一顿简餐满足不已,有人因晚自修后回寝室的一路月光而感动连连。那些流传在寝室中的笑话也许十分无趣,但却是你我多年后开启话匣子的密码,那些挪移在书本练习中的时光也许十分艰苦,但却是自己收获的最充实的青春历练。

请以“我的校园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7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