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浙江省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锁(yuè)渐(jiān)费(mí)届生(yìng)

B.私(xùn)道(xiàng)跹(piān)入为出(liàng)

C.揄(yé)长(rǒng)立(zhù)于成见(yòu)

D.画(tiè)家(qìng)脓(kuì)病入膏(huāng)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教育改革是项复杂的工程,既需要像中医治病一样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同时又需要像西医一样精准用药、直达病灶,否则就会怡误生机。

B.职业教育是与经济接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C.近日,财新《新世纪》周刊揭开了达芬奇家倶“造假门”的序幕。这让公众把视线重新拉到最初揭开“达芬奇密码”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李文学身上。

D.不断壮大的地方财政收入,科学的支出安排,使得财政预算得到较好执行,也进一步加大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方面是由于喝酒过多,早就有手颤的毛病;另一方面,一想到他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带走,便惊慌失措

B.要想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看一下“小说”这个词汇在英语里的表述,即刻就会产生茅塞顿开之感。

C.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降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D.半幽闭的参天的树林纹丝不动地挺立着,使你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美轮美奂的禁宫之中。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法国文学巨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B.弗吉尼亚·伍尔夫,法国现代著名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地位。

C.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他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D.高尔基,苏联作家,被列宁认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堪称是他最优秀的小说。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却通常成为讨外人喜欢的角色,因为他不做任何事,没有任何______ ,就成为人们的公共财产了。正如城里需要一座半座与家庭没有任何______的独立的公共花园,供游人______;乡村也十分需要两三个______的公共人物,在活动事物、娱乐消遣等方面缺少人手时,他可以马上到那儿凑个份子,帮个忙。

A.牵挂瓜葛休憩闲散

B.牵挂纠葛休息散漫

C.牵绊瓜葛休息散漫

D.牵绊纠葛休憩闲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B.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C.小说提倡“主题鲜明”,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形象应包孕于主题中,靠哲理说服读者,思想大于形象。

D.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桥边的老人》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B.《桥边的老人》采用“全知视角”的叙事角度,由“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给我们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

C.《山羊兹拉特》前后都写到了阿隆一家对兹拉特的感情态度,但前文的不舍只是一种人与动物之间有等级的感情。经历了生离死别之后,勒文全家与山羊的感情超越了动物层面。

D.《炮兽》一文注重铺垫与对照:船员的紧张不安凸现了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炮队队长的勇斗“炮兽”,则是为了衬托朗德纳克侯爵的有勇有谋。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惟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扣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1.下列关于朱阿最后终于开枪射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修筑了一个掩体,就算打不中德国兵,也不怕对方开枪还击。

B.即使误伤,打死的也是一只不值钱的母鸡。

C.富有责任感,仇恨侵略者。

D.手颤抖得厉害,可能是走火了。

2.下列关于朱阿人物形象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 

A.是个典型的小农,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

B.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

C.是一个打算为大家的利益奉献自己的英雄,其实他也很想成为游击队员。

D.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间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愿离去。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和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悬崖。

C.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这表现了这样的意思: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

D.小说的结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4.作者采用“延迟法”来给情节的发展设置障碍,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下面对本文“延迟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了下来。

B.让人感觉到消灭敌人的不容易,从而深化了主题。

C.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各种牲畜得以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

D.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的自然挤到了一边。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共20分)

我是瞎子

(美)坎特

帕森斯先生刚刚跨出旅馆大门,就有一个乞丐沿着大马路走过来。这是一个瞎眼乞丐,拄着一根瞎子常用的斑斑驳驳的旧拐棍,小心翼翼地敲打着路面,慢慢向前移动脚步。乞丐的脖子很粗,长着绒毛,衣领和口袋上满是油腻,一只大手握着拐棍的弯把,肩上搭着一条褡裢。看样子,他还卖点什么东西。

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帕森斯先生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着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帕森斯先生想,自己活着真是幸运。几年前,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技工,现在,他获得了成功,备受尊敬,被人羡慕,这都是他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独自冲破层层障碍,艰苦奋斗的结果。

瞎眼乞丐刚从他面前“嗒嗒嗒”走过去,他就迈动步子。衣衫褴褛的乞丐立即转过身来。

“等一等,先生,耽搁你一点时间。”

帕森斯先生说:“已经迟了,我有约会。你想让我给你点东西吗?”

“我不是乞丐,先生,我的确不是,我这儿有些小玩意儿。”

他摸索着,把一个小物件塞进帕森斯先生的手掌——“挺精巧的打火机,只要一元。”

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儿,略略感到有些烦恼和尴尬。他是一个俊雅的男人,身着整洁的灰色衣服,头戴灰色宽边礼帽,手握一根棕榈木手杖。当然,兜售打火机的人永远不会看到这些……“我不抽烟。”他说。

“等一等。我断定你认识许多抽烟的人,买一个作送人的小礼物吧!”乞丐谄媚地说,“先生,你不会拒绝帮助一个可怜人吧?”瞎眼乞丐紧紧抓住帕森斯先生的袖子。

帕森斯先生叹了口气,伸手在内衣口袋里摸出两张五角票来,放进乞丐手中:“当然,我会帮你的。你说得对,我可以把这东西送人。或许电梯司机会——” 他犹豫了一下,不想显得粗鄙好奇,即使是同一个瞎眼小贩在一起。“你是不是完全失明了?”

乞丐把钱装进口袋,“十四年了,先生。”接着,又加了一句,带着一种神经质的自豪,“韦斯特伯里,先生,我过去也是其中一员。”  

“韦斯特伯里,”帕森斯先生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噢,是的,那次化学爆炸……报纸多年都不提它了。当时它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次灾难。”

“你想知道我是怎样瞎的吗?”乞丐喊道,“喂,听听吧!”他的话语里含着痛苦,但又带着一种讲故事的人时常有的夸张味道。“当时,化学药品店里,我最后一个跑出去。楼房在不断爆炸,跑出去就有了活的希望。许多人都安全冲出门,跑远了。当我冲到门口,正在那些大铁桶之间爬动时,后面有人拉住我的腿,说,‘让我过去,你——’他也许是个疯子,谁知道!我试图从心里宽恕他,先生。但他比我强壮得多,他把我拉了回去,从我身上爬了过去!他把我踏进尘埃里,出去了。我躺在那儿,毒气把我包围了,还有火在燃烧,药品在……”他咽下一口唾液——颇为熟练地抽动了一下鼻子——满含着期望,默默无语地站着。他或许还会讲出下面的话来:“太不幸了,伙计,不幸极了,那么,我想——”

“这就是那个故事,先生。”

春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不完全是。”帕森斯先生说。

瞎眼的小贩发疯似地颤抖起来,“不完全是?你这是什么意思,你——”

“故事是真的,”帕森斯先生说,“除去信口雌黄的部分。”

“信口雌黄的部分?”他粗野地哇哇叫着,“哎呀,先生——”

“我也曾在化学药品店里呆过。”帕森斯先生说,“可事实不是这样的,            ,马克沃德特。” 瞎子好长时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只是一个劲地狠狠咽着唾液。最后,他忍着气,说:“帕森斯,上苍有眼,上苍有眼!我还认为你——”接着,他再一次大声地叫道,“是的,可能,可能,但我却瞎了!我是瞎子,你一直站在这儿让我滔滔不绝地讲啊讲,你一直在嘲笑我!我真是瞎了眼啊!”

街上的行人都扭过头来瞪着他。

“你走开,我瞎了!你听见没有?我是——”

“算了吧,”帕森斯先生说,“别这样吵吵啦,马克沃德特……我也是个瞎子。”

1.联系上下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

(2)春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2.结合上下文情节,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2分)

3.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是从哪几方面采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的。(6分)

4.小说结尾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请从文章中找出两处依据,说说结尾为什么“在情理之中”。(4分)

5.小说以“我是瞎子”为题,你认为有何好处?(4分)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颜见远至于此

B.世宗为麟趾学士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区区不能废远

C.之仪知非帝旨,拒弗从

D.乃代之仪署而行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糜鹿       悟已往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7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2.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                         (白居易《琵琶行》)

3.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5.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4分)

尼采把梦和醉看做两种基本的艺术状态。除梦之外,酒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             。那么,酒只是工具,只要能达于醉的状态,没有酒也可。天下酒徒未必都是艺术家,大艺术家往往无酒而常醉。

①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自号“醉翁”

②醉打破日常生活的藩篱,使人与山水相融合,与宇宙相融合

③中国文人中多爱酒之人

④不过,正如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则汽车的广告语,请从创意和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50个字左右)(5分)

它唯一的缺点是每小时跑100公里时,你仍听得见在后座的丈母娘唠叨的每一个字眼。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逃避未必躲得过,

面对未必最难过,

孤单未必不快乐,

得到未必能长久,

失去未必不再拥有。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未必”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