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倏忽shū 悭吝jiān 模样mó 光晕 yùn B. 渲染xuān 悲怆chuàng 蓦然mò 笨拙zhuó C. 啮齿niè 迄今qì 凫水fú 寒暄xuān D. 执拗niù 形骸hái 租赁lìn 晌午xiǎng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B.这三十年深圳的发展很快,昔日的小渔村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老华侨眼前的故乡和三十年前相比已是面目全非。 C.事故发生以后,闻讯赶来的群众冲进大厅,一时间工作人员难以维持秩序,大厅内闹得沸反盈天。 D.新的经理接手分公司以后,公司的销售业绩青云直上,在同行中一路领先,得到总公司的肯定。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画家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美他 ,而这一切和生前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B. 武广高铁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故障导向安全”设计理念,因此,所谓各类设备故障导致的列车晚点,其实是运营初期列车安全导向控制系统对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比较“敏感”所采取的智能化自动保护措施。 C.夫妻两人打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这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D.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国专业人士参与筹划、组织赛事,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外国体育组织先进的理念。
|
|
| 4. 难度:中等 | |
|
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如果我们相信“文明冲突论”不是个别西方学者的呓语,而是西方深刻文明观的折射。 ②西方文化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你我”之见,一种“非我族类”的价值传统。 ③直到今天,西方也还在想如何把别人改造得跟自己一样,而不是接受一个平等的、多元文明的世界。 ④那么我们就要相信:西方文明还没有做好接纳一个多元文化世界的心理准备。 ⑤从历史纪录来看,西方文明既不擅长与其他文明融合,也不擅长和其他文明和平相处。 A. ①②⑤③④ B. ②①④⑤③ C. ①④②⑤③ D. ②⑤③①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 美丽的汉字书法 杨 键 蒋勋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欧美语言,甚至亚洲的新语言(原也受汉字影响的韩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汉字靠视觉,图像思考使汉文化趋向快速结论式的综合能力,与拼音文字靠听觉记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两种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不同。 书法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蒋勋对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说,“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间完成的时代美学特征,而欧洲的建筑则与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种垂直线的上升,比如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体不断拉高,观赏者的视觉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线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国汉代水平美学影响下的建筑,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却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长、拉远,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翘,如同汉代隶书,完成流动飞扬漂亮的一条水平“波磔”。《诗经》里也有“作庙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飞张的屋宇,如同鸟翼飞扬。 谈到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蒋勋说,《兰亭》真迹虽不在人世了,但是《兰亭》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美学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在此意义上,被称颂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实际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划更多,同样也是一篇没有誊录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苏轼被贬黄州,在流放的苦闷中写了《寒食帖》,诗中也有错字别字的涂改,线条时而沉郁,时而尖锐,变化万千,《寒食帖》同样也是一篇“草稿”。三件书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却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也许可解开行草美学的关键,那就是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 蒋勋一再谈到汉字书写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比如山海关的城楼上有一块匾,大字正书“天下第一关”。如果少掉这几个字,也许就会失去气壮山河的雄强气派。欧洲的城堡宫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尔赛宫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适合题字,然而文字书写在中国或东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他说,台南孔庙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汉字书写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与希腊以降西方的人像纪念完全不同。长久以来,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历史的核心命脉。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写下的“旦”字,和我们今天庆祝一年第一个日出的“旦”是同一个字。 蒋勋说,每次看到弘一法师的书法会起大震动,尤其是法师晚年刺血写经,字迹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详静定,仿佛千万劫来的沧桑化成一痕淡淡微笑,仍然使人对汉字书写有真正敬意。 1. 13.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汉字是建立在视觉会意基础上的表意文字,受汉字影响的韩文,也是“象形”的文字。 B.汉字隶书的“波磔”特点与中国建筑“飞檐”的美学特征都是汉代形成的。 C.中国建筑之所以具有“飞檐斗拱”的特征,欧洲建筑之所以追求垂直线的上升,分别是源于隶书书写的美学特点和拼音文字的书写特点。 D.汉字可以输入电脑,证明汉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优势。 E.匾额、楹联和斗拱等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几次对东西方文字和建筑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目的是突显汉字书法的独特之美。 B.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它的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脉。 C.文章第三段里,“草稿”一词有三处用了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表否定。 D.汉字靠视觉,拼音文字靠听觉,不同的文字决定了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 3.诗人杨键在写作《美丽的汉字书法》一文时应该先拟写了一个写作提纲。请将《美丽的汉字书法》一文压缩提炼成一个提纲。(要求:(1)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按文章的顺序分条写出分论点;(3)100字左右。)(4分) 4.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都是草稿这一现象,包含了什么样的美学规律?(可用原文回答)请你举一个书法以外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规律。(4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要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校阶梯教室。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朱丹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们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的曲子。”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答:“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答:“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着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不知不觉地,朱丹穿过鼓楼广场,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光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竟然是孩子们排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 这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他们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雪白,手中也擎着一根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请概括小说主人公朱丹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细节做简要分析。 (6分) 3.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光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1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 ”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素:平素,向来 B.改知赣州 知:担任……知州 C.吾深恨于此 恨:仇恨 D.如军中请和 如: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起为湖南提刑 B.君其勉之 年年知为谁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C.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D.乃教人叛父母 以手抚膺坐长叹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3分)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见到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逃脱。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3分) ②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3分)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的体裁属于什么?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 9. 难度:中等 | |
|
默写。(10分,每空1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赤壁怀古》)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3.明月松间照, 。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
|
|
| 10. 难度:中等 | |
|
按照要求,以曹雪芹为主语,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5分)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不超过20个字)(4分) 小说不是论文,它的主题思想不能直说,也不能硬贴上去。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蔽在形象深处。小说形象描写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因此,领会主题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认真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可以说,典型人物形象是支撑小说情节的骨骼,而他们所包含的社会思想则是小说艺术的灵魂。
|
|
| 12. 难度:中等 | |
|
作文 每当我们看到弱者时,他们的遭遇常常会引起我们的恻隐之心,这是一种善良的品质。当然,我们也知道农夫和蛇的故事;在生活中我们甚至还能看到善良被利用的情形。那么我们将做何选择? 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中心,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15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5分)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1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