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5.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阳春三月,我们更愿意看春草吐绿。铺点青石板给大家踩踩,虽不会看到草坪被践踏的样子,但这样做就________过于简单化了。 (2)2012年,由于国家对房价持续调控,楼市“价格战”已初见端倪,但房价是否会在上半年见底,还是让人难以________。 (3)有人认为传统就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____________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有关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
|||||
| 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义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荀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学统”与“道统”之别,“汉学”与“宋学”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荀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批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或“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可“亚圣”之名,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颜渊为“亚圣”和“兖国公”,封“孔门十哲”和“七十子”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左传》等“九经”,《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 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厕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 (选自徐洪兴撰《孟子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1.下列各项,对“孟子升格运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嘉峪关归去来 沈天鸿 明长城到此为止。 祁连山却仍一脉地西去,只扔出一座文殊山,凭着山脚下呜咽的讨赖河之险,与立于北的黑山对抗。铁青着脸的黑山山脊如马鬃微露,似有伏兵万千,隐隐腾起狰狞的杀气,逼视着扼两山之间15公里宽峡谷的嘉峪关。 孤峙于嘉峪塬上,三面临戎的灰黄色的关楼却悄无声息,漠漠平沙在铅灰色的天穹下四面辐射开去,一种铅灰色的肃穆,如重重又重重难以数清的帷幕静垂大地,夹着晚来天欲雪的沉重。远远地,几匹瘦驼啃着枯黄的塞草,在沙上悠悠晃晃,逆着西沉的夕阳看去,如黑黑的剪影,那牧驼的人也如一剪影,使人几疑那是从帷幕深处走出的历史中诱敌的兵士,一场刀光剑影,血溅枯沙的恶战爆发在即…… 这儿是古战场,数百年前英雄系马磨剑之处,单于猎火照狼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地方。 我们的旅行车,行尽我从小学课本上知道嘉峪关后20余年的梦寐,停在关下。 双脚踏踏实实地踩上嘉峪关的土地,我深深感到自己出现在这儿纯属偶然。不论过去与未来,这一瞬间和另一瞬间都有许多选择,但偶然不容选择。偶然没有过去与未来之分,它永远是现在时。 现在的关门大开。 大开的关门也仍是关门,尽管再无士卒把守,我的思想,仍然已中重重埋伏——罗城,瓮城,内城,道道城墙边的埋伏者中,必有一人是我未知姓名的祖先。他来自关内何处?他知道他出现在这儿也是纯属偶然吗?偶然构成人的命运。他到这儿来了,他执行了命令,他进入了阵地。通往敌楼的马道上,他和他的同伴们的脚步明明灭灭…… 我轻轻移动的双脚,每一步都出其不意,踏在数不清的看不见的手上。 汉代,在这儿设有玉石障;五代,这里设有天门关。而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虏大将军冯胜置关首筑土城算起,至今也已有600多年了。数百年风雨,数百次血战,城墙和箭垛仍十分坚固。传说,修筑城墙用的黄土经过认真筛选后,还要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干,以免草籽发芽。夯筑墙身时,更在黄土中掺入麻丝、灰浆和糯米汁,以增强黏结能力。验收也异常严格:在距墙一定距离处以箭射墙,如果箭头没入墙中,便要返工重筑。终于,城墙坚固,箭头触壁落地,攻打关城的时间之纵队,也在相持中与戍守者一起风化为齑粉,散成沙丘一片了。 唯有关城无恙,挂过号角的铁钉还在那儿,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石级还在那儿,甚至,当年构筑关城,经过精心计算,完工时仅仅多出的一块砖,也仍毫无变动地,还呆在西瓮城“会极”门楼后边的狭窄檐台之上…… 既往的一切,都如这块可望而不可及的砖了:多余而必须。既在当初的那儿又不在当初的那儿。呈锁的形状却根本不是锁,没有钥匙开启也无须钥匙开启。 这块砖就是历史。 历史就是人们所记得的东西。 人们记得它首先必须看到它,而能看到的砖或文字都是一种障碍,它们使我此刻立足的嘉峪关,已绝对不是历史深处那个真正的嘉峪关了。真正的历史深处的那个嘉峪关,是卡夫卡的城堡,谁都听说过,但谁都无法进入。它永远属于几百年前的那些戍守者,他们明明灭灭的脚步在我身前身后杂沓,甚至就从我身躯中穿行而过,而相互毫无知觉——对于他们,对于历史,我们是不存在的。历史是他们的,只有当代史才允许我们侧身其间。在我无法参与的那么多为历史所忽略了的夜晚,瓮城积雪盈尺,戍守者们于怔忡中冻醒,寒风扑打关门,宇墙上传来冻脆的刁斗声……春来了,而这里仍然是塞草未青,白发的戍卒于关楼的墙角下以两石相击,然后流泪听击石后发出的啾啾燕鸣——那是关中春暖的燕鸣,那是家乡吴语般的燕鸣啊! 如今,“击石燕鸣”作为一景传下来了,那些为历史所忽略的夜与昼则是永远地遗失了。 历史忽略那些昼与夜,是因为那些日子里没有发生值得记载的战事,但那些日子这儿有活生生的人,有比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可能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人在。忽略了人的历史,分明有几分假了,历史深处的嘉峪关因这遗失,更分明有几分虚幻了。 权且把它当作布景吧。 我和同行的几位诗人分别照了几张相。 离去的时候,车出关门,我回了一下头,嘉峪关已远。 我闭上眼睛。我这次偶然的嘉峪关之行到此为止。 我的确到了嘉峪关。我确实没有到过嘉峪关。这两种说法都对。 (选自《散文》,有删改) 1.结合全文来看,二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特色?有哪些作用?(4分) 2.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1)不论过去与未来,这一瞬间和另一瞬间都有许多选择,但偶然不容选择。(2分 ) (2)我的确到了嘉峪关。我确实没有到过嘉峪关。这两种说法都对。(2分) 3.文中说“我的思想,仍然已中重重埋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思想的发展过程。(6分) 4.文中多次谈到“历史”,请概括作者对历史的看法。(6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②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候:哨兵,侦察兵。②胥:等待。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4分)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4分) (3)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4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8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4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8小题)(8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其三)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 ____。 (《登高》) 4.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其一) 5.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并序》) 6.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7.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 (《马嵬其二》) 8.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 9.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 10.师者,_______________。 (《师说》)
|
|
| 14. 难度:中等 | |
|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卖菜的老农妇对顾客说:“我的眼睛老花,看不清秤星,你们要买多少自己拿,多拿点没关系,自己田里长的菜,无所谓的……”经她这么一吆喝,周围一下围上好几个买菜的。既然卖主放下了姿态,买者自然也放下了姿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这么微妙。大多数顾客付了钱,随便抓一把菜就走人。原本斤斤计较的顾客这回也变得爽气了。放在一旁的杆秤成了摆设,谁也没想过要用一下。 其实有怎样的姿态,就有怎样的微妙关系。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人与动物世界、人与宇宙空间的关系不就这样吗? 请以“姿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