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
|||||
| 4.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 国 之 美 【美】赛珍珠 这就是中国! 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堵临街的灰色高墙,气势森严,令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有合适的钥匙,你或许可以迈进那雅致的庭院。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几百年的脚踏足踩,砖面已被磨损了许多。一株盘根错节的松树,一池金鱼,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着一位鹤发长者,身着白色绸袍,宝相庄严,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苍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顶端镶银的黑木烟袋。倘若你们有交情的话,他便会站起身来,深鞠几躬,以无可挑剔的礼数陪你步入上房。二人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挂在墙上的丝绸卷轴古画会让你赞叹不已,空中那雕梁画栋,又诱你神游太虚。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著名中国现代画家的画室。看着那一幅幅广告画,一幅幅俗套的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图,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滥造的油画!但是在画室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我发现了幅小小的水彩画。那是一条村巷,在夏日的黄昏的阵雨中,弥漫着淡蓝色的雾,一些银灰色的斜线划过画面。从一座让人感到亲切的小屋的窗口,闪出微弱的烛火。一个孤零零的人手撑油伞踽踽独行,湿漉漉的石块上投下了他那摇晃的身影。 我转过身来,对画家说:“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 “你真这么看?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乡街巷,但是,”画家叹息一声,“这是我为消遣而画的,这画不能卖掉。” 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直都在为一口饭而终日辛劳,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 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对我的中国老师讲了,他随口讲了一句:“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想是这样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园丁昨晚美餐了一顿。当时,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则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一看,西天烧起了绚丽的晚霞,令我心驰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 “在那儿。看那颜色有多美!” “哦,哪呀!”园丁却不胜厌恶地说,弯下腰去借着修整草坪。“你那样大声喊叫,我还以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爱美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国老师所说的那句话绝对正确,那我该怎样解释下列情况呢?那又老又聋的王妈妈,可怜的寡妇中更可怜的一个,整日里靠辛辛苦苦为人缝衣换碗饭吃,然而,她桌上那个有缺口的瓶子里,整个夏天都插有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我硬是送她一个碧绿的小花瓶时,她竟高兴地流出了眼泪。 还有那个小小的烟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齿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乐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农夫,让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长着。还有那些街头“小野孩儿”,也常常害羞地把脸贴在我门上,向我讨一束花儿。 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黄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围绕“中国之美”这一题旨逐层展开文章的?(5分) 2.文章画线出有两处景物描写,试分析它们在描写内容、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之处。(6分) 3.阅读相关段落,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画家先“明朗”后“叹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园丁的“快活”和“厌恶”反映出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4.结合作品,分别对下列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作者显然并不完全同意,请结合全文举例说明作者怎样看待物质与审美的关系。(4分) (2)文末说“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你认为可以有哪些方式?(4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2.下面“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3分) ( )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3分)(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御街行 秋日怀秋 宋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常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 真珠:即珍珠。② 攲:斜靠着。③ 都来:算来 1.这首词不直言秋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4分) 2.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4分)
|
|
| 8. 难度:简单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 3.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4.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再别康桥》 5.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6.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8.史家之绝唱, 。(鲁迅评《史记》)
|
|
| 9. 难度:中等 | ||||||||||||||||
|
2011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几种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1)根据图表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其中的主要信息。(3分)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在考场写作当中有什么建议?(3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有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告诉记者:“考试题目灵活,题型新颖。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有这样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了上联‘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要求对出下联,挺有意思。”除笔试外,考生还需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作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1. 难度:简单 | |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情谊就想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
|
| 12. 难度:中等 | |
|
作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陶渊明的舞台在田园,岳飞的舞台在战场,王安石的舞台在新政,朱自清的舞台在荷塘……你也是这个生命舞台的主角。你的舞台可以在课堂上,在体育场上,也可以在社会的各个岗位,更可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请以“舞台”为题目,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扣住文题展开联想,选准角度立意;②要有具体的记叙和描写,切忌空泛;③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