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围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卿尚复谁为乎?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词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 10. 难度:中等 | |||||||||||||
|
(共9分,3小题) 何 为 国 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积累的丰富,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国学古为今用的任务可能还会不断有所调整和发展变化,在重建国学的过程中出现认识分歧和“百家争鸣”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把包括古典文献、出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祖先的丰富馈赠保护好,保存下来,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和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说法不属于“国学内涵丰富”的内容的一项是( )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
| 11. 难度:中等 | |||||
|
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18分) 上帝的花园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去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呆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受到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我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美。 现在,我看着自己停在键盘上的两只手,可以自如地伸展、弯曲、合拢,十个指头都能灵活地打击键盘。最大的奇迹是,手能从地上拣起一根针,能挤牛奶,能写字画画,能举杯、握剑、摘花,能接住一个远远扔来的球。它还能表达意见和感情:同意或拒绝,依依不舍,无限温柔地抱起一个婴儿,拭去对方的眼泪……有一次,看到小孩在搭积木,我对朋友说:“不要把这双手看成只有几年的历史,它是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远不只是火、铁器、文字和婚姻制度。孩子没有创造自己的手,他只是在复习,发现一双现成的手的各种意义。” 古人每恨海棠无香,鲫鱼多刺,觉得天地间有许多憾事。我的儿子也说:“鱼为什么长这么多刺!兔子为什么有皮!我不爱吃!” 我瞪着眼说:“它们不是生来给你吃的!” 万物有它们自己生存的理由。鱼的生理结构对鱼来说是合适的,它的生活目的不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我们觉得世界有缺陷,是因为它不尽如人意。上帝的目的和人类的目的原本不同,所以你看到园丁修剪树枝,遗传学家随心所欲地篡改生物基因。上帝的花园对人来说既然有缺陷,那么人类自己去创造一个自己的花园好了,于是某国就有科学团体建立人工生物圈。尽管里头借用了不少旧世界的材料,试验者们还是呆了两年就赶紧逃了出来。 有时,我们能从没有目的的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满足。从前我常去野外,只是胡乱走走。见到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池心一平如镜,手痒痒的,就捡块石子打“水漂” ,石子仿佛蜻蜓点水,在水面上激起一串涟漪。树林子空荡荡的,没有野生动物,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和腐叶,踩在脚下,充满弹性。偶尔能见到一两朵明艳的小花,像幽静的美人,自开自落。透过浓阴的一缕阳光打在一丛什么蕨类植物上,逆光看去,叶绿得透明,仿佛可见叶脉中汁液在流动。我就这样在林子里逗留几个小时,把攥紧的骨髓和灵魂摊开,仿佛一朵花、一棵草,被宏伟的自然环绕并轻盈地托起,矫健、灵敏而单纯。除了上帝的花园,我们在哪里还可以这么自由地徘徊,充满惊喜和依赖?在哪里还能如此深切地体会生命中的美感,像宇宙一样深沉? (选自《散文天地》,有改动) 1.文章首段“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我“迷恋”它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条列出。(4分) 2.请根据语境回答:(5分) ①为什么说“孩子没有创造自己的手,他只是在复习,发现一双现成的手的各种意义” ?(3分) ②“上帝的目的和人类的目的原本不同”一句中, “上帝的目的”是 (1分) “人类的目的“是 (1分) 3.“上帝的花园“指什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E.文章前半部分选取树和手这两个人们十分熟悉的意象,分写自然与人;后半部分则主要表现自然与人的联系。
|
|||||
| 12. 难度:中等 | |||||||||||||
|
文言文阅读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4分)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6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浣 溪 沙 晏 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是理解全词思想感情的关键。词中“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
|
| 14. 难度:中等 | |
|
名句默写。(6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想当年,金戈铁马, 。 5.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吾所以为此者, 。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
| 1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4分)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
|
| 17. 难度:中等 | |
|
作文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