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四川省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shè)人赠(yí)(pěng)璧往使怒(fā)冲冠

B.(nì)柱列(guān)左右皆(mí)秦王不(yì)

C.(yūn)火(yì)射(jǐ)其衣食斧钺汤(huò)

D.(kuì)然帷(wù)(bàng)行八道积年不(x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     ,学者的     ,军人的     ,国家所瞩望的一朵     ,时流的     ,人伦的     ,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A.辨舌眼睛利剑娇花雅范明镜

B.眼睛辩舌利剑娇花明镜雅范

C.利剑辨舌眼睛明镜娇花雅范

D.雅范利剑眼睛娇花辩舌明镜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关汉卿把窦娥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看到它的可贵。这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B.侍萍来到周公馆,她不愿女儿走自己的道路,决计带她离开周家远走他乡。

C.三十年前的旧事和三十年后的现实者与周朴园有关,这使得周朴园成为戏剧的关键人物。

D.“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不仅这是忧郁王子哈姆莱特关心的问题,也是莎士比亚关心的问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这里所列典故与举出的人或出处有关,请选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A.《汉书》《庄子》杜宇《太平御览》关汉卿

B.孝妇庄周 《蜀王本纪》邹衍《窦娥冤》

C.孝妇苌弘杜宇邹衍窦娥

D.东海苌弘邹衍杜宇窦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四次发问,表现了他思想感情的变化,下面四种排列的顺序,合理的一种是(   )

①(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②(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③(忽然立起)你是谁?

④你——你贵姓?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句子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请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

⑦卧起操持   ⑧常从容淡静   ⑨衡下车   ⑩伺者因此觉知

A.①②③⑤⑦

B.②⑥⑧⑨⑩

C.①⑥⑦⑨⑩

D.②③④⑤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于隶泾原军。政和中,夏人犯边,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从讨方腊,破之;及击河北群盗,累功权泾原第十将。靖康初,夏人攻怀德军,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擢第二副将。

绍兴元年,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玠、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没立方攻箭菩关,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始,金人之入也,玠与磷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间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外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张浚录其功,承制拜明州观察使。居母丧,起复,兼陕西诸路都统制。

全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愦甚,谋必取玠。娄宿死,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玠与敌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屡汰冗员,节浮费,益治屯田,岁收至十万斛。又调戍兵,命梁、洋守将治褒城废堰,民知灌溉可恃,愿归业者数万家。九年,金人请和。帝以玠功高,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陕西玠、成等州皆听节制。遣内侍奉亲札以赐,至,则玠病已甚,扶掖听命。帝闻而忧之,命守臣就蜀求善医,且饬国工驰视,未至,玠卒于仙人关,年四十七。赠少师,赐钱三十万。

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选自《宋史·吴蚧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功补进义副尉,稍队将           擢:提拔

D、其困且走                         度:估计

C、民知灌溉可                       恃:依靠,依赖

D、且国工驰视                       饬:整顿,整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未至,玠卒于仙人关/乃设九宾礼于庭

B.张浚录其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帝闻而忧之/蟹六跪而二螯

D.设伏于神坌以待/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句子中,表现吴玠“抗金”的一组是(    )

①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 ②将士皆感泣,愿为用 ③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④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⑤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⑥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玠年少时沉静有志节,善于骑射,读书能通晓大义。未成年时,凭良家子弟的身份隶属泾原军。

B.宋绍兴元年,金将没立和乌鲁折合准备会师和尚原,吴玠命令诸将领坚守营垒,拒不出战。并击退了没立部,使会师计划失败。

C.吴玠在任期间,征调戍兵,修复水堰,百姓才知道依靠灌溉生活可以富足,愿意以此为业的达到数万家。

D.皇帝赵构因吴玠功劳极大,给他很高的礼遇。听到吴玠病重的消息,皇上赵构非常担忧,并且命令太医赶快去给他看病。

5.(1)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干旅舍[注]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本诗是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的。

1.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3分)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场景赏析。(5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默写(20分,一空一分)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                                  ,参差十万人家。

4.云树绕堤沙,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今宵酒醒何处?           ,           

7.乱石穿空,                      

8.故国神游,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11.                      ,无人会,登临意。

12.凭谁问,           ,尚能饭否?

13.           ,帘卷西风,           

14.           ,到黄昏,点点滴滴。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泣红

潘国本

日子就是路。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他叫周祖福,不过,我更想称他周先生。6岁时,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做“女红”糊口。日子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他的路,很不好走。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再前缀一个“瘦”字,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八幕大剧《爱之花》发在《小说月报》上,文前署名,已是“泣红”——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做了老师后,少年情窦点开了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的心扉,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怎敌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酸书生的鄙薄?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紫罗兰”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他的花园叫“紫兰小筑”——他这样啼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哀情巨子”,他成了“鸳鸯蝴蝶”里的主角。他购得苏州一个废园,辟出周家花园,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白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仍然爱国情挚,坚持正丈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等,并与21个文人一道发起文艺界同仁“团结御侮”的宣言。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大师”。先生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而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虽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接受公众的深爱和赞赏。但即使他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揭他伤疤,说他不是。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但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仍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相继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瘦鸟”,柔情似水,且有关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珠帘卷”、“眼儿媚”、“玲珑女”……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这样又到了“文革”,他当然成了“革命对象”。1968年8月20日,他再次站到批斗席上。批斗延续到午后,高而瘦的他,体躯失衡,两脚发抖,脱肛下坠又趁火打劫袭来,他右手下意识地伸向患处,顶了一下那阵难耐的疼痛,没想到右手还握着红宝书。就这个动作,他被定为“罪大恶极”和“十恶不赦”。

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呻吟,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被塞死,两天后他投了井。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

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

(节选白2010年4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1.请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2)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

2.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取名为“泣红”而不是“纪念周瘦鹃先生”。(4分)

3.作者在文中把周瘦鹃分别比作“惊兔”“瘦鸟”“盆景”“涓流”等,分别揭示了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分)

4.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请以下列成语为上联或下联,用成语补写出下联或上联(4分)

1.守株待兔,            

2.塞翁失马,            

3.            ,藕断丝连。

4.雪中送炭,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七、作文(60分,任选一题)

(一)命题作文:题目《良知和底线》,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学者秦晖为德国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在柏林墙保留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