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2. 难度:简单 | |||||
|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 ,学者的 ,军人的 ,国家所瞩望的一朵 ,时流的 ,人伦的 ,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4. 难度:简单 | |||||
|
这里所列典故与举出的人或出处有关,请选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
|||||
| 5. 难度:简单 | |||||
|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四次发问,表现了他思想感情的变化,下面四种排列的顺序,合理的一种是( ) ①(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②(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③(忽然立起)你是谁? ④你——你贵姓?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
|||||
| 7. 难度:简单 | |||||
|
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句子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请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 ⑦卧起操持 ⑧常从容淡静 ⑨衡下车 ⑩伺者因此觉知
|
|||||
| 9.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于隶泾原军。政和中,夏人犯边,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从讨方腊,破之;及击河北群盗,累功权泾原第十将。靖康初,夏人攻怀德军,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擢第二副将。 绍兴元年,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玠、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没立方攻箭菩关,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始,金人之入也,玠与磷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间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外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张浚录其功,承制拜明州观察使。居母丧,起复,兼陕西诸路都统制。 全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愦甚,谋必取玠。娄宿死,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玠与敌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屡汰冗员,节浮费,益治屯田,岁收至十万斛。又调戍兵,命梁、洋守将治褒城废堰,民知灌溉可恃,愿归业者数万家。九年,金人请和。帝以玠功高,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陕西玠、成等州皆听节制。遣内侍奉亲札以赐,至,则玠病已甚,扶掖听命。帝闻而忧之,命守臣就蜀求善医,且饬国工驰视,未至,玠卒于仙人关,年四十七。赠少师,赐钱三十万。 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选自《宋史·吴蚧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 擢:提拔 D、度其困且走 度:估计 C、民知灌溉可恃 恃:依靠,依赖 D、且饬国工驰视 饬:整顿,整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句子中,表现吴玠“抗金”的一组是( ) ①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 ②将士皆感泣,愿为用 ③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④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⑤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⑥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5.(1)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干旅舍[注]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本诗是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的。 1.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3分)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场景赏析。(5分)
|
|
| 12. 难度:简单 | |
|
默写(20分,一空一分)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3. , ,参差十万人家。 4.云树绕堤沙, , 。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今宵酒醒何处? , 。 7.乱石穿空, , 。 8.故国神游, , 。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11. , ,无人会,登临意。 12.凭谁问, ,尚能饭否? 13. ,帘卷西风, 。 14. ,到黄昏,点点滴滴。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泣红 潘国本 日子就是路。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他叫周祖福,不过,我更想称他周先生。6岁时,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做“女红”糊口。日子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他的路,很不好走。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再前缀一个“瘦”字,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八幕大剧《爱之花》发在《小说月报》上,文前署名,已是“泣红”——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做了老师后,少年情窦点开了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的心扉,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怎敌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酸书生的鄙薄?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紫罗兰”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他的花园叫“紫兰小筑”——他这样啼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哀情巨子”,他成了“鸳鸯蝴蝶”里的主角。他购得苏州一个废园,辟出周家花园,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白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仍然爱国情挚,坚持正丈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等,并与21个文人一道发起文艺界同仁“团结御侮”的宣言。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大师”。先生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而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虽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接受公众的深爱和赞赏。但即使他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揭他伤疤,说他不是。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但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仍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相继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瘦鸟”,柔情似水,且有关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珠帘卷”、“眼儿媚”、“玲珑女”……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这样又到了“文革”,他当然成了“革命对象”。1968年8月20日,他再次站到批斗席上。批斗延续到午后,高而瘦的他,体躯失衡,两脚发抖,脱肛下坠又趁火打劫袭来,他右手下意识地伸向患处,顶了一下那阵难耐的疼痛,没想到右手还握着红宝书。就这个动作,他被定为“罪大恶极”和“十恶不赦”。 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呻吟,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被塞死,两天后他投了井。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 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 (节选白2010年4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1.请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2)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 2.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取名为“泣红”而不是“纪念周瘦鹃先生”。(4分) 3.作者在文中把周瘦鹃分别比作“惊兔”“瘦鸟”“盆景”“涓流”等,分别揭示了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分) 4.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
|
| 14. 难度:简单 | |
|
请以下列成语为上联或下联,用成语补写出下联或上联(4分) 1.守株待兔, 。 2.塞翁失马, 。 3. ,藕断丝连。 4.雪中送炭, 。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七、作文(60分,任选一题) (一)命题作文:题目《良知和底线》,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学者秦晖为德国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在柏林墙保留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