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桎梏/诰命      离间/间不容发     鼙鼓/东施效颦

B.毋宁/忤逆      逡巡/怙恶不悛     打烊/怏怏不乐

C.嗔怪/瞋视      掮客/黔驴技穷     跻身/人才济济

D.高亢/伉俪      恪守/溘然长逝     掾吏/不容置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产生想象中的立杆见影的效果。

B.维护法律的尊严,要从司法部门抓起,个别营私舞弊、循情枉法者,要坚决从执法队伍中清除出去,绝不姑息。

C.鲁迅的杂文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而又能信手拈来,顺手一枪,真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D.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在文章中水乳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两辆地铁列车相撞,这一事件又一次给我们的铁路运输敲响了安全警钟,目前摆在铁路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确保旅客安全。

B.他在座谈会上一再号召部下多读书,多学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几乎毫无作用。

C.为了应付高考,老师是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D.针对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些相信中国经济可以继续高速增长的人往往认为,北京可通过以消费支出取代投资、以内需取代出口的方式做到这一点。

B.如果艺术没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引起人们感情深处共鸣的内在感染力,那么就没有生命力了。

C.我用力地咬着自己的手指,想看看是否还有痛感,以此来证明我的头脑和意志是否清醒。

D.上任以来,他本着“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为宗旨,做了大量的工作,忠实地履行了董事长的职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序是(语句间标点可不考虑)(3分)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捐资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  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  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恰当的语序是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从“高”、“明”两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的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部分的内容,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不少于25个字)  (4分)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当头:清廉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叫清官,文章的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为清交。也有不少正面的称谓是“□”字当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据新华网转载《新闻晨报》报道,日前,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在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例如“NBA”、“CBA”、“F1”等,改说赛事中文全称。此外,“GDP”、“WTO”、“CPI”等词也进入“整顿”范围。

材料二  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一周前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对于在电视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的要求,你有何看法?请阐述理由。(150字左右)(3分)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9分)

iPod、iPhone、iPad……自从上世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谈论技术的人总是想从苹果的产品身上挖掘出更多领先技术的表现,虽然偶有收获,但最近的失望却越来越多:Mac机型越来越慢的更新换代、iPad的新瓶旧酒,都表现出苹果的创新乏力。我想请果粉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乔布斯站在苹果的大柜台后面叫卖,你会对iPad有恁大的热情吗?于是,谈论营销的人又想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了苹果掌握有“少数派”和“神秘感”两大营销定律。但实际上,乔布斯不在苹果的那些年,苹果走的同样一条道路,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其实他们不知道,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008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传染病”,这个比喻用在苹果的用户群身上也非常合适。苹果就像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就像是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一旦将来某一天,离开了乔布斯这个可以不断变异的病原体,“苹果传染病”的感染能力便岌岌可危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如果一个艺术性的流程很少失败,就说明这一流程已经具有了可预测性,是时候把它转化成科学流程了”。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显然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这么多年的检验,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于是,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能在很多地方引发追捧,中国的北京、上海也不例外,但这一传染力到了成都就势微了,在成都买iPhone、iPad既不抢购也不排队。是成都人不知道苹果吗?肯定不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IT中心,苹果同样享受极高的知名度。是成都悠闲的生活态度;成都人深知,小白鼠不是人生的理想模式,“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不需要在对什么东西的追逐和追捧当中得到体现和发泄。

1.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谈论营销的人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出了苹果成功的两大经验,即“少数派”和“神秘感”。

B.由于盖茨的支持,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C.离开乔布斯的苹果,成功很可能是一种奢望,所以乔布斯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D.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苹果在当下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2.下列相关推断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苹果就像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B.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苹果的成功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而非科学流程。

C.中国的北京、上海,对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热烈地追捧,表明他们还不明白“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这个道理。

D.只有创新,才能使苹果取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而这一切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

3.根据文章内容,概述苹果的成功经验。(3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 (20分)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 涛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在整体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

①如果在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你该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能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表征。

②早在汉代,就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样的名句(刘桢《赠从弟》),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更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高大、粗壮、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挺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多么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⑦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至,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⑧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⑨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

⑩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略有删改)

1.为什么说“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请概括说明。(4分)

2.第③段“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是什么?(4分)

3.第⑥段中加点词“本意”一词在文中指什么?(2分)

4.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所采用的艺术手法。(4分)

5.第⑩段划线句写到树和栽树人的关系,请根据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来谈谈对此关系的理解。(6分)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天宝间,署羽伶师        署:官府

B.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期:约定

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工:擅长

D.岂徒尝镜水之鱼           徒:仅仅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羽野服挈具而入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命奴子与钱,羽愧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B.小时候,陆羽虽身在庙中,但不愿抄经书,禅师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陆羽并未因此屈服,他在放牛时就用竹画牛背为书。

C.陆羽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叶专著——《茶经》。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

D.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 子 究 孔 释 之 名 理 穷 歌 诗 之 丽 则 远 野 孤 岛 通 舟 必 行 鱼 梁 钓 矶 随 意 而 往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3分)

                                                                             

(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4分)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7分)

小 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请简要赏析诗中首联“动”和“窥”两个字的好处。(3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结合景物描写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2分)

                                                                             

2.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3分)

                                                                            

 

七、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欲罢不能。(《论语》)

(2)故九万里,             ,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3)         、千里烟波,               。(《雨霖铃》)

(4)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5)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长恨歌》)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中国园林的布置或中国绘画的布局中,有稀疏浅淡处,也有茂密浓重处,各有情趣。苏东坡更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描写西子湖。可见,浓和淡

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人生亦是如此。“浓”是一种生活方式,“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浓淡相宜”亦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多彩可能就源于此等丰富的情致吧。

请从“浓之美”“淡之美”“浓淡相宜”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